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節稅方式 文章列表
#
節稅方式
約 8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理財
新知
繳綜合所得稅注意!財政部教1招節稅「秒省3萬元稅金」,很多人不知道虧大了
113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正式開跑,你還是老樣子「一路按下一步」就完成了嗎?雖然手機報稅越來越方便,但不少民眾忽略了「列舉扣除額」的節稅機會,可能默默多繳了好幾萬稅金。有網友分享,手動填入房貸利息後意外省下超過3萬元,引發熱烈討論。
施俞婷
2025-05-07 14:22
風生活
理財
新知
下班經濟學
一次贈與子女近700萬,稅金一毛都不用繳!國稅局教1招「超過244萬免稅額也不怕」
許多父母在子女結婚時會準備禮金或嫁妝表達祝福與支持,不過送得再開心,若金額沒控制好,可能會被課徵贈與稅,讓原本溫馨的贈與變得負擔沉重。不過,高雄國稅局提醒,其實透過合法節稅方式,父母在子女結婚當年,最多可以免稅贈與總額高達688萬元。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4-28 10:20
風生活
下班經濟學
理財
即時
新知
1年給女兒694萬只要繳6000元贈與稅?國稅局親授節稅妙招,合法打破免稅額上限
想在孩子婚禮上大方出手卻又擔心課到贈與稅?高雄國稅局近日提醒,父母若在子女婚嫁前後贈與財物,依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相關規定,當年度合計可享有高達688萬元的免稅額,是民眾在資產移轉上不可忽略的一大節稅契機。
張啟敏
2025-04-18 12:34
風生活
理財
2025綜合所得稅試算懶人包》退休族所得免稅額調高!報稅方式/減稅紅包/年薪多少要繳稅一次看
5月報稅季將至,680萬名綜所稅申報戶須留意今年報稅變革,基本生活費、免稅額、標準扣除額與特別扣除額均調升,其中房租支出改列特別扣除額並擴大扣除上限,幼兒學前扣除額亦放寬,加上稅率級距變動,單身小資族、多口之家均將受惠,退休族退職所得免稅額也一併拉高,彙整減稅紅包一次看。一鍵試算自己要繳多少稅!
中央社
2025-04-13 11:31
風生活
理財
新知
2025所得稅級距/扣除額/免稅額懶人包》一鍵試算要繳多少?年薪低於這金額不用繳稅
每年5月,台灣的報稅季節來臨,這對於納稅人來說,都需要特別注意。2025報稅將會有一些新變動,特別是在免稅額、扣除額和所得級距方面的調整,這些都將影響大家的稅務負擔。無論你是單身、已婚、還是有子女撫養,了解這些變動能幫助你做出正確的報稅選擇,並最大化享有政府提供的扣除額與優惠。報稅時間從5月1日至5月31日,只需要準備好相關資料,透過網路報稅系統就能完成申報,錯過時間則需補報並加計利息。
風傳媒新聞焦點
2025-03-20 17:06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賣房戶籍遷出注意!地稅局曝符合3條件「依舊適用一生一次10%稅率」,省下大筆土增稅
大部分人在出售房屋時會先將戶籍遷出,近期就有民眾將戶籍遷出後,擔心之後成功賣出後還能斧申請一生一次自用住宅用地稅率來課徵土地增值稅,對此,桃園市政府地方稅務局也表示,只要符合三個條件就可以。
黃慈語
2025-02-27 10:24
風生活
理財
新知
一年贈與兒女近1200萬,贈與稅完全不用繳!「國稅局教1招」省下鉅額稅金
贈與子女現金、土地到底怎麼做才最省稅?自2022年1月1日起,每人每年贈與稅免稅額為新台幣244萬元,並且每年的免稅額會重新計算,民眾可善用這一政策,透過父母各自贈與小孩,最高可達到每年976萬元的免稅額,再加上兒女婚嫁時的100萬免稅額,合計可贈與1176萬元完全不用繳稅,對於想減少稅務負擔的家庭而言,無疑是最佳選擇。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2-19 14:47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觀點投書:實現租稅公平的願景─挑戰、策略與公民參與
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的時代,『租稅公平』為何值得成為國家發展關注的重點?
胡春暉
2025-01-05 05:40
風生活
理財
職場
保險
勞保多繳少領!勞工忽略3件事退休金縮水200萬,專家揭最慘下場恐一毛也領不到
除了透過公司參加勞保外,也有部分人選擇加入職業工會來參加勞保,我們也經常會聽到,透過「職業工會」保勞保可以繳少領多,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對此,YouTuber「艾倫的理財研究室」以案例說明,幫助勞工朋友們釐清。此外,艾倫更提醒加保職業工會的民眾要注意的細節,忽略的話投保薪資可能會被降低,情節重大的話,甚至連加工會期間的勞保年資都會一口氣歸零,錢通通被沒收。
王若桐
2024-12-25 13:33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保險
長輩送房給子女「免繳大筆贈與稅、遺產稅」!專家教5招合法節稅,省下百萬稅金
對於長輩而言,若想多留點資產給子孫,在法律允許範圍內,如何聰明達到免繳或少繳遺產稅,以下5招合法節稅方法不可不知:
先覺出版
2024-12-18 09:00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下班經濟學
理財
3000萬房產贈與小孩 - 繼承vs.贈與哪個更好?免繳稅3招!掌握關鍵避免被國稅局盯上!
隨著政府打擊房地產炒作,祭出各種課稅重拳!許多父母想將千萬元房產留給子女,但動輒就要繳幾十萬、甚至百萬千萬的稅金,這對許多家庭來說無疑是沉重的負擔。那麼究竟要如何採取最節稅的方式,將房產順利留給下一代呢?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分享了3招,以及「贈與和繼承」優缺點,究竟哪個選擇能夠節下最多稅?
下班經濟學
2024-10-29 11:29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父母想把名下房產留給子女!專家一文試算最節稅方法,不怕大筆遺產稅、贈與稅找上門
名下有房產也有小孩的人,或許曾想過名下的房子,要如何以最節稅的方式留給小孩。在房地合一稅通過後,曾看到有人建議,父母想將房產贈與給小孩,可以用買賣的方式賣給小孩,讓小孩取得較高的房屋取得成本,將來小孩要賣房時可以少繳一些房地合一稅。
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
2024-10-24 10:52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保險
爸媽過世留下的財產,想繼承卻繳不出遺產稅怎麼辦?律師教4招解決,不怕遺產全數充公
不少人表示,遺產繼承,尤其是不動產,還沒有真正承受遺產就要繳好多稅。倘若要繳納的遺產稅實在很多,到底有沒有合法的節稅方式呢?以下提供幾種方式。
創意市集
2024-10-18 12:04
風生活
房地產
理財
夫妻間贈與土地如何省稅?國稅局教1招節稅方法,土地增值稅一毛都不用繳
夫妻間若有農地想贈與給另一半,你知道怎麼做最節稅嗎?台中市地方稅務局指出,夫妻相互贈與農地同時符合「配偶贈與」及「農地移轉」時,分別在移轉或持有該土地時作為農業使用,就能避免土地增值稅,但要留意的是,選定一條款後即無法更改,土增稅課徵的情況也不同,民眾須仔細考量自身條件做好選擇。
胡冠廷
2024-10-17 16:26
風生活
房地產
理財
爸爸把4千萬財產給兒買房,國稅局判定免繳近400萬贈與稅!專家教1招,無痛省下鉅額稅金
父母想把房產留給子女,用什麼方法最省稅?正業地政士聯合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舉例,一名K先生想把4300萬元給兒子買房,如果用現金贈與的方式,需繳納483萬4000元的贈與稅,因此,他用1招省稅方法,短時間將資產移轉給小孩,最後僅需繳納86萬稅金,稅額差距高達396萬,對此他表示,這個案例正是遺產及贈與稅最佳的節稅的範例。
王若桐
2024-09-20 16:35
風生活
理財
想省遺產稅別只靠244萬免稅額!3招省下高額稅金,扣除額瞬間增加到1450萬
編按:遺產稅是一項重要的財務議題,特別是對於有財產需要處理的人來說,如何合法節省稅負更是關鍵。本文從「生前規劃」與「過世後補救」兩個角度,介紹了遺產稅的計算方式與節稅技巧,幫助讀者了解如何有效減少遺產稅負擔。文章內容涵蓋遺產稅的基本計算公式,以及透過免稅贈與額、剩餘財產差額請求權、保險給付與隔代繼承等策略來節稅。
煦陽生活 Sol Life
2024-09-18 10:36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保險
長輩過世留下遺產,子女想繼承卻繳不出遺產稅怎麼辦?專家教1招「省下巨額稅金」
林董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他的資產總值高達近10億元,其中大部分是不動產。曾經,他向銀行理專詢問如何規劃遺產稅。理專告訴他,根據目前的法律規定,他的遺產稅應繳約1.8億元。
廖嘉紅
2024-08-28 11:30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爸媽送3千萬房給兒子「250萬贈與稅找上門」!專家用3招全免,鉅額稅金一毛都不用付
李先生夫妻倆決定送給兒子一間市價3千萬的房屋,如果直接給兒子3千萬現金,扣掉夫妻2人免稅額(1人244萬元),用贈與稅10%計算,贈與稅高達250萬。
廖嘉紅
2024-08-05 11:57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下班經濟學
理財
不在台北大安區、天母!全台最富里「平均所得超過461萬元」,驚人薪資其他里望塵莫及
竹科效應持續發威,財政部發布最新綜所稅統計專冊顯示,111年度全國最富里前5名,新竹縣、市包辦4名,新竹市東區關新里蟬聯冠軍,綜合所得總額平均數攀升至新台幣461.1萬元,中位數也高達354.3萬元,可說是全台最富有且均富的里。
中央社
2024-06-30 14:36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房地產
下班經濟學
理財
2024報稅必看》單身年收入不到1金額免繳稅!4大節稅小撇步,最多能扣30萬「多數人都忽略」
五月報稅季開跑,不少人開始想盡辦法節稅,對此,有四項合法的節稅方法,包括勞退自提不計入個人薪資所得、善用列舉扣除額、善用特別扣除額、以及存股節稅。此外,單身受薪族在去(2023)年所得未超過42.3萬元,則不用繳交稅金。不過,即使收入未達稅收門檻,仍建議進行網上申報,以免錯失退稅機會。
王若桐
2024-05-05 11:24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