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物價通膨 文章列表
#
物價通膨
約 11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即時
你的薪水有達標嗎?他揭「台灣平均年薪56萬」背後真相:只有學霸拉高平均分數
行政院主計總處2月曾公佈去(2024)年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4萬6450元、年增2.77%;總薪資平均數為6萬984元,年增4.39%,突破6萬大關。不過,網紅股人阿勳則無奈指出,儘管如此,但若扣除科技業,其他產業平均薪資反倒衰退2.1%,從業人數眾多的產業仍在持續苦撐,經濟成長顯然只惠及少數人。
古靜兒
2025-04-30 17:09
新聞
政治
國內
財經
台灣年均薪56萬,科技業撐全場?他點名「地上喘」產業悲歌:轉職成生存豪賭
行政院主計總處2月時曾公布,去(2024)年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4萬6450元、年增2.77%;總薪資平均數為6萬984元,年增4.39%,突破6萬大關。臉書粉專「股人阿勳」在以「科技業撐全場,其他人還在地上喘」為題指出,數據顯示經濟復甦、薪資上漲,但多數人真正有感的是通膨,而台灣經濟確有成長,但有些人的未來正在萎縮中。
李瑋萱
2025-04-30 11:47
風生活
財經
品味生活
理財
汽車
消費
【風汽車購車指南】小資族看過來!75萬內平價新車推薦,12款超值車型規格完整比較-2025最新
在物價通膨、萬物齊漲的時代,十年前花75萬元已經能購買平價車系中的中高規格車型,但如今,這個價格往往只能選擇車系裡的入門款,或是尺寸較小的車型才有機會享受到較豪華的頂配車型。然而,隨著這十年間消費型態的改變,車商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不得不在車輛中增加更多主被動安全配備。
陳宏軒
2025-03-20 19:16
風生活
理財
旅遊
消費
要搭要快!貓纜漲價這1天起實施,從70元變180元
台北捷運宣布貓空纜車3月3日起漲價,每人每次票價新台幣180元、一日票每張300元,水晶車廂每趟加價50元。台北市民、6至12歲兒童、身心障礙者等票價不變。
中央社
2025-02-27 15:48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罷免12億丟水裡,台灣青年沒有未來
「時代成就青年,青年開創時代」這是滿腔熱血、充滿夢想感的一句話,然而眼看當前的台灣社會,反而是時代愧對青年,青年無力開創新時代。
顏致賢
2025-02-19 06:00
財經
熱議華爾街
證券投資
季凡觀點》當風險變成利多:臺灣投資市場三大利多
在全球市場波動加劇的環境下,投資人往往關注各種影響資產價格的因素。然而,許多投資人習慣將風險視為負面因素,而忽略了風險背後可能蘊含的機會。本文將探討當前影響投資市場的三大『利多』因素——通貨膨脹、地緣政治風險,以及中國的認知作戰——並提供對應的投資策略,幫助投資人提升報酬率。
季凡
2025-02-12 12:16
風生活
即時
職場
月薪上看56000元!春節後全台大缺工「爆出80萬個職缺」,雙北1產業待遇佳 專家籲「不要等」
農曆年後迎來轉職高峰,根據1111人力銀行資料統計,今年1月的工作機會數高達79.2萬個,較去年同期成長16%,顯示職場流動率攀升。其中,以餐飲服務業、不動產、醫療及住宿服務等產業需求最為旺盛,合計釋出16.9萬個職缺,顯示相關行業在春節過後急需補充人力。
張啟敏
2025-02-04 14:59
風生活
房地產
理財
即時
消費
該先買透天還是小公寓?她心碎喊「存2桶金追不上房價」網揪這個觀念錯誤
「以小換大」可行嗎?近日,一名女網友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自己存下第1桶金後買了1間500萬元的公寓,而當時市區透天房售價僅1500萬元,想等存到第2桶金再換房,不料,數年後透天房價格飆升至2000萬元,讓她直呼:「真的永遠沒辦法買到新的透天耶!」
黃卓霖
2025-01-23 14:02
新聞
政治
國內
財經
川普關稅大刀逼近,亞洲國家如何應對?陳鳳馨揭用「這招」:有助債券上漲
美國總統川普(DunaldTrump)日前表示,計劃2月1日起對加拿大、墨西哥徵收25%關稅,也主張將對中國商品徵收10%關稅,使全球擔憂「川普2.0」上路後的衝擊。針對亞洲國家的影響,資深媒體人陳鳳馨表示,亞洲國家都會用這招抵消關稅戰影響,並有助於債券市場上漲,但也會導致物價通膨。
許詠晴
2025-01-23 08:50
新聞
國際
政治
川普簽署行政命令 美國將二度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簽署一項行政命令,美國將二度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在全球災難性天氣事件加劇的情況下,公然拒絕全球因應全球暖化所做的努力。
中央社
2025-01-21 09:36
新聞
政治
藍白砍光1000億補貼 台電憂停電惡夢重演:勢必影響供電成本與穩定度
今(20)日立法院表決通過刪除挹注台電1000億元預算案,台電晚間發佈新聞稿指出,針對此舉深表遺憾,除了弱化台電支持民生電價的財務狀況,更癱瘓台電更新汰換電力設備的財務能力,進而對國人用電造成衝擊。至於外界關切電價議題,台電會將相關財務情況及成本結構資料,提報至電價費率審議會討論。
黃信維
2025-01-20 21:42
風生活
汽車
產業觀點
商業
Ford Mustang 銷量創歷史新低,Ford 認為沒任何問題,價格合理、市場選擇少,不擔心。
FordMustang2024年只售出44,003輛,不僅比2023年嚴重衰退,甚至還賣輸MustangMach-E,對此Ford並不覺得哪裡有出問題,定價策略合理且市場選擇又少,因此Ford並不擔心。
Carture車勢文化
2025-01-15 14:59
風生活
世界
消費
文化
去印度旅遊注意了!不懂的殺價慘當冤大頭,達人曝殺到這1個折數才合理
一踏上印度半島,即是步入殺戮戰場。沒有其他的選擇,每天睜開眼、跟人交流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殺價,主導生活步調,不管殺多殺少,從吐出口的一個數字,印度人看著你,就知道你在這片土地上生活多久,隨即調整心態,重新回合,很少人不墜入無限迴圈的:長居印度的人對價格會非常有感,是一種物價通膨的意念;其外,出門在外的背包客,必須精打細算,通常從踏出民宿的第一步起,開始演練,不是在被剝削,就是在剝削人的路上。
蔚藍文化
2025-01-11 10:00
財經
歐美央行由緊轉鬆,群益投信看好2025第一季股、債投資契機浮現
揮別2024年,過去一年金融市場歷經歐美央行貨幣政策由緊轉鬆、中東地緣政治紛擾、美國總統大選、中國數項利多政策出台等等,主要股、債市指數表現漲多跌少,展望2025年,群益投信表示,迎接金蛇年,全球經濟可望延續溫和增長態勢,主要央行降息方向未變,因此股、債市投資契機兼備。
風傳媒財經中心
2025-01-08 23:0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朝小野大的政局如何深化台灣的民主?
在2024大選結束後,台灣的政治局勢相對過去豐富且激烈了不少,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乃是朝小野大的局面。而這個在野勢力除了中國國民黨以外還包含了台灣民眾黨。
黃凱祥
2024-12-26 05:40
新聞
公共政策
國內
菸捐凍漲15年該如何調整?學者專家建議:建立自動調整機制
國內菸稅和菸捐已經多年未有調整,根據國健署最新調查報告,台灣2018年至2022年成年人吸菸率已經出現微幅上升,同時家庭二手菸暴露率也從21.1%上升至28.9%。長期以來,台灣菸品稅捐未達國際建議標準,被認為是無法有效降低吸菸率的原因之ㄧ。據了解,國健署日前已召集專家學者會議,會中學者專家對於調漲菸捐都有共識,但對於調漲幅度與方式則意見仍有分歧。
藍林生
2024-12-02 15:53
風生活
理財
保險
退休金幾歲要開始存?人力銀行曝平均歲數 !年老後每月開銷金額曝光
國發會公布最新的人口推估結果,再過幾個月「超高齡社會」就要來了,不只扶養比從目前的每3.6名青壯年人口,扶養1名老年人口,到2070年減少為1:1,高齡人口中「老老人」的比例也不斷提高,因為台灣人的平均餘命,已經逐年增加到80歲以上,也就是說除了扶養老人的年輕人變少,需要準備的退休金,卻隨著壽命延長而提高,到底要準備多少錢才能安心退休呢?不同世代的人又面臨哪些退休難題?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4-10-25 11:07
新聞
政治
國內
財經
月花最少2萬7?近9成上班族憂退休金不夠用 8成5不自提勞退「理由有點悲傷」
國發會公布最新的人口推估結果,再過幾個月進入「超高齡社會」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顯示,國內上班族心中理想的退休年齡是58歲,以平均餘命80歲來計算,退休後還有22年的時光,其中又以越年輕的上班族,願意提早準備退休計畫的比例越高,35歲以下的上班族,有超過6成5認為,要在35歲以前就開始規劃退休。
馮建棨
2024-10-25 11:02
新聞
國內
財經
首選不再是跑外送!近2成6上班族拚「第2份工」 熱門兼差是這3種工作
家庭生活成本增加、物價不斷上漲但是薪水卻沒漲,現在不少上班族除了本業之外,下班後還有兼差。1111人力銀行日前進行上班族瘋兼差現況調查顯示,有2成6上班族身兼兩份工作,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曾仲葳曝上班族兼差的3大原因,而外界認為「外送員」會是大家下班後的兼差首選,已成為過去式,現在最熱門的兼差是這3種工作。
張庭維
2024-10-21 12:04
風生活
房地產
理財
政府下重手打房,房價為何仍居高不下?專家曝3關鍵房市難下跌,難怪台灣人買不起
說到全球不動產,一直都是多空激戰的議題,但台灣有著其特殊性,為什麼打房政策似乎一直是隔靴搔癢?首先來談談幾點個人見解:
玩股網
2024-10-09 14:10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