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氣候變遷績效指標 文章列表
#
氣候變遷績效指標
約 3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蔡世杰觀點:從一封信到一面旗,教宗辭世遮不住賴清德的六重謊言
「自由之樹必須不時以愛國者與暴君的鮮血來滋養。這是它天然的肥料。」──傑弗遜致史密斯信(1787年)
蔡世杰
2025-04-28 06:50
財經
租金補貼讓房東越賺越多、新青安害自住戶辦不到房貸:盤點蔡英文留給賴清德的10顆炸彈
「我不希望別人用一百天,就來評斷我個人執政的成敗。」這是前總統蔡英文2016年上任將滿100天時,曾經公開對媒體說過的話;如今八年過去,各地房價、租金屢創新高,貧富差距仍難扭轉,缺電危機越演越烈,諸多政策難題依舊無解,只是換成了「賴清德的一百天」,光從結果看,頗耐人尋味。
住展房屋網
2024-11-03 08:0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孔令信觀點:卓內閣兩大敗筆─反國會改革與非核家園
0531卓榮泰院長赴立院做首次施政報告,他強調將秉持「誠意溝通、人民優先」的理念,在互相包容與尊重的基礎上,做好協調溝通,展現解決問題的誠意與決心,實現總統賴清德「創新繁榮、公義永續、民主和平的台灣」的國政願景。可是在他上台不滿一個月:馬上對國會三讀通過的「國會改革五法」,看都沒有看完就馬上提出覆議案,讓他和在野黨溝通的「誠意」蕩然不存,也讓民進黨所謂的「朝野和解」淪為空話一句。
孔令信
2024-06-17 06: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雙標言論引熱議,「賴神」爭議燒不停
近期,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萬里老家違建話題成熱點,台灣政壇千奇百怪雙標言論引人關注。有網友在PTT八卦版問卦:大家今年聼過最好笑的一句話是啥?鄉民表示:「賴著不拆」「我家的房子不是違建,是回憶」「我爸留給我的只有貧窮」「有門牌就不是違建」「黑金貪腐零容忍」「上任後要掃除光電蟑螂」,幾乎清一色是賴清德及綠營的話術。
王婷
2023-12-22 05:30
新聞
政治
批賴清德臨陣脫逃教育座談 侯辦提「賴皮語錄」:自曝心中沒有下一代
國教行動聯盟及國內教育團體聯合舉辦座談會,邀請藍、綠、白總統候選人出席說明教育政策,相較於藍白個以影片、視訊方式參與,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陣營並未派員參與。對此,侯友宜競選辦公室今(15)日批評,先前臨時缺席氣候論壇、這次直接漠視孩子教育,難怪賴清德曾說「我要選的是未來4年總統」,早已自曝心中沒有下一代。
風傳媒綜合報導
2023-12-15 13:39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杜宇觀點:盲推漁電共生別兩頭落空
氣候變遷危機已經迫在眉睫,正在杜拜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正試圖透過提高再生能源產能力,降低碳排放,力挽氣候變遷失控的危機。近日德國看守(Germanwatch)公布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台灣排名第61名、倒數第7,總體表現不佳。
杜宇
2023-12-11 06:30
新聞
政治
批民進黨漠視氣候變遷 侯辦:蔡英文、賴清德賴皮自認「不甘自己的事」
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中,我國在全球排名倒數第7。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今(9)日受訪時批評,民進黨能源政策完全失敗,燃煤、燃氣等火力發電占8城,以肺發電,傷害人民健康,並讓經濟產業競爭力大幅下降,完全跟國際潮流背道而馳。侯友宜競選辦公室直指,從總統蔡英文跟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根本是把下一代的未來當作「不甘自己的事」,盡顯心中只有權力的傲慢。
風傳媒綜合報導
2023-12-09 12:46
新聞
政治
逾8成民眾支持減少火力發電 江啟臣批:看不到蔡政府能源轉型做法與策略
將淨零碳排已成多國國家發展目標,然而在「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上,台灣表現是全球倒數第7。針對能源議題,國民黨立委江啟臣今(1)日召開記者會公布民調結果,高達83.2%(非常同意52.5%、還算同意30.7%)的國人贊成應該大幅降低火力發電的比重(2025能源配比,燃氣50%、燃煤30%),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另有不太同意9.3%、完全不同意4.5%。江啟臣批評,蔡政府稱排碳要淨零轉型,但目前看不到2025後能源轉型的策略與作法。
戴祺修
2023-09-01 11:19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經濟
謝錦芳專欄:誰在漂綠
聯合國第廿七屆氣候峰會(COP27)在埃及舉行之際,「德國看守」等非政府組織公布今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台灣排名倒數第7,表現不及格。對此,環保署直指評比方式有爭議,不具參考價值。然而,檢視過去15年來,台灣在減碳方面停滯不前,政府僅提出2050年淨零願景,卻沒有訂定各階段減碳目標與路徑,把淨零當口號,最值得檢討。
謝錦芳
2022-11-20 14:40
評論
國際
財經
風評
風評:未走先跑─從淘汰煤變淘汰化石燃料,台灣該留意了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大會第27次會議(簡稱COP27),持續在埃及召開中,最新值得注意的是:有提議各國同意「逐步淘汰所有化石燃料」,這是比去年通過的「逐步淘汰煤」涵蓋更廣、同時也「更激進」的提議,更特別是提議的國家是印度,最後結果對全球減碳是好是壞亦有待觀察,對至今仍持續增加化石燃料發電的台灣,是該留心了。
主筆室
2022-11-18 15:20
評論
國際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涂義傑觀點:從全球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看台灣的未來
上月在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COP26)結束時,各國做出了多項承諾和宣告。以下是一些重點:
涂義傑
2021-12-06 06:5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點教育》能源與環保教育要誠實而務實,不容掩耳盜鈴!
2021年的10月底到11月上旬,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TheUnitedNationsFrameworkConventiononClimateChange,UNFCCC)的締約國在蘇格蘭的Glasgow召開第26屆大會(ConferenceoftheParties26,COP26),聚焦挽救地球暖化危機的目標,對減排二氧化碳與甲烷等溫室氣體、終止濫伐森林、減少燃煤、改革農業等多項尖銳議題達成了若干協議。這一會議的結論將深深影響全人類能源利用的轉型。
諄筆群
2021-12-06 05:50
評論
國內
財經
專欄
經濟
謝錦芳專欄:減肥與減碳
時下許多年輕人關心減肥,同時有更多人關心減碳。減肥為了保持好身材與健康,減碳則攸關下一代與地球所有生物的生死存亡;要成功地達成減肥與減碳的目標,關鍵就在決心與行動力。
謝錦芳
2021-12-05 06:40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專欄
孔令信觀點:四大公投是對蔡政府施政的體檢與反彈
四大公投原本就是民意向蔡政府過去執政五年多來的一次重大的反彈,原因無他,就是民進黨執政根本沒有把人民當做主來對待,反過來完全把民眾當做「芻狗」。
孔令信
2021-11-30 06:4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有這樣的總統,台灣還不夠丟臉嗎?
大悲無言,有這樣所謂的國家領導人與地球村公民,「永續地球環境」還需要敵人嗎?針對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目前已於英國蘇格蘭的格拉斯哥舉行閉幕,據悉,駐英代表處日前則在當地舉辦了所謂「台灣日」的實體活動,總統蔡英文則透過影片刷存在感、蹭熱度的發表了一席「自我感覺良好」且「不食人間煙火」的開幕致詞。
胡文琦
2021-11-17 05:3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經濟
謝錦芳專欄:台灣氣候績效吊車尾的反思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期間,「德國看守」等非政府組織9日公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評比,台灣排名再度吊車尾。針對這項難看的排名,環保署抗議,該評比使用的資料有誤,稱這項排名沒有意義,將評估不再參加評比。然而,除了抗議之外,進一步自我檢視,台灣究竟在因應氣候變遷方面做了什麼?
謝錦芳
2021-11-14 06:40
新聞
政治
德氣候評比台灣倒數!藍委批只會舉國旗吐血 謝志偉嗆:有臉指責我?
德國看守協會與歐洲氣候行動日前公布2022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結果台灣排名全球倒數第5,國民黨立委陳玉珍質疑,駐德代表謝志偉只會「邊舉國旗邊吐血」,沒有積極溝通。對此,謝志偉回嗆,「那我今天就再吐一口血在爾等及貴黨身上」。
羅立邦
2021-11-12 21:19
VIP
國際
國內
COP26》我們脆弱的島國:漠視氣候變遷危機,台灣減排績效全球吊車尾
編按:影響全人類未來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UNFCCCCOP26,簡稱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10月31日至11月12日在蘇格蘭格拉斯哥召開。這是《風傳媒》國際中心相關系列報導的第五篇。
蔡娪嫣
2021-11-06 08:1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劉國忠觀點:從極端氣候至能源及減碳政策
筆者從中鋼公司退休以前,就是以能源及減碳為主要專業,來為中鋼公司及全國工總進行此方面的實務工作。又因筆者上網尋找關鍵之中、英文資訊的能力不錯,故對此議題的諸多面向甚為熟悉。現在將此議題的相關內容整合如下,希望能提供讀者較為全盤的了解。
劉國忠
2021-10-21 07:10
評論
國際
軍事
歷史
專欄
歐陽聖恩觀點:氣候改變歷史、戰爭與政治
我的老師陳長文先生今年5月在媒體上寫了一篇〈當台灣成為氣候變遷最危險的地區〉,閱讀完感慨深矣。陳先生說破冰兩岸其實比解決氣候困境簡單,聯合國在1970年代曾發起「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的環保運動,當時兩岸還在積極發展經濟,尚未能體會地球暖化可能造成的災難。
歐陽聖恩
2021-07-11 07:2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