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卓榮泰院長赴立院做首次施政報告,他強調將秉持「誠意溝通、人民優先」的理念,在互相包容與尊重的基礎上,做好協調溝通,展現解決問題的誠意與決心,實現總統賴清德「創新繁榮、公義永續、民主和平的台灣」的國政願景。可是在他上台不滿一個月:馬上對國會三讀通過的「國會改革五法」,看都沒有看完就馬上提出覆議案,讓他和在野黨溝通的「誠意」蕩然不存,也讓民進黨所謂的「朝野和解」淪為空話一句。
更麻煩的是賴總統要綠委「反守為攻」還要全黨下鄉宣傳「為反對而反對」的國會攺革,蓄意要挑起更嚴重的朝野對立與撕裂民心的作為,讓人看到卓內閣所謂「人民優先」根本就是「黨意優先」的犧牲品。當然這種犧牲民意在「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上更是表現得毫無彈性,完全只見到意識形態的操作。讓人民感受到的卓內閣只不過是賴清德的聽命執行局,談不上AI創新,只有充滿了選舉氛圍而非做事內閣啊!
請看卓內閣上台不滿一個月,在立院的國會改革法案完成三讀後,馬上就推出覆議案。除了讓朝野對立更加嚴峻之外,更重要的是既然是國會改革法案,干行政院何事?何來的「窒礙難行」?政院的覆議七項意見,讓整個覆議案淪為「為反對而反對」,問題還是國會改革法案是強化國會運作與效率,又干行政院何事?賴總統更是用了,「期盼立法院朝野各黨能再次審慎檢視法案內容,找出合法合憲,以國家利益為優先的最大共識。」還是那句話,回顧立法院從二月開議迄今,哪一個法案沒有經過議事規則與民主程序來進行,包括立法院正副議長的選舉與各委員會召委的選舉,何處不合法不合憲?既然依著民主討論與表決都能順利選出韓國瑜、江啟臣出任正副院長。那麼這次的國會改革五法,不也一樣由這樣的過程而逐一逐一條表決通過,何來 違法違憲呢?
更重要的是,執政黨傾全黨之力打擊藍委徐巧芯,可以無所不用其極,等到真正要認真討論國會改革五法時,藍白立委全力以赴,召開公聽會並且與綠委進行朝野協商,然而,綠委在過程中顯得漫不經心,一再顧左右而言他,到了最後不得不訴諸院會表決時,綠委才意識到事態嚴重性,可是過程已經走到表決階段。綠委想要攔下這個國會改革法案的話,只有靠不斷地議事杯葛,從程序下手來擋藍綠立委的步步進逼。這也就是我們在網路直播上所看到的朝野大亂鬥的過程。國際媒體搶著報導,可是綠委完全沒有實質反對的理由,只有推給在野黨,指稱此項國會改革五法完全「不合程序正義」「黑箱立法」。
(相關報導:
風評:海基會華麗轉身,冷衙門也能暖開機
|
更多文章
)
請問執政黨,你們的綠委在這麼多年推動並提出了國會改革法案,你們在委員會討論時也有提出你們的對案,可是就在在野黨要提議進行表決時,你們卻在這個環節上要求要符合程序正義,先前在委員會時朝野討論時,為何你們不做要求,到了表決全部條文時, 連藍白也同意綠委所提的條文,也就是民進黨自己版本的條文,你們也要反對,這不意味你們自己的提的案連自己也反對,這不是擺明了你們在四次的表決大戰中還是「為反對而反對」全然不去做國會改革修法的內容做實質的檢視。無疑地就是不願意讓這個「國會改革法案」完成三讀。賴總統怎麼好意思說:「期盼立法院朝野各黨能再次審慎檢視法案內容」呢?
既然不讓這個「國會改革法案」過關,無疑地就是否定過去八年小英執政時期,還有再往前推八年馬英九執政時期,綠營即希望推動國會改革的理想,在你們杯葛在野黨進行表決三讀時,已經經完全否定了那個曾堅持「民主進步」的民進黨理念。賴總統怎麼好意思再說:「期盼立法院朝野各黨能再次審慎檢視法案內容」,已經丟掉自己所堅持的理念的民進黨,接下來又怎麼可能與在野黨合作「找出合法合憲,以國家利益為優先的最大共識」呢?
再請問民意調查已明白指出五成七的民眾贊成「國會改革法案」,國會改革合理合法來監督行政,這是多民眾所樂見的,那麼賴總統和執政黨為何要反對?為何還要堅持只有少數贊成的「反對國會改革法案」呢?不是賴總統和民進黨心虛了,過去八年在小英執政下,有太多的行政缺失與弊端無法或者不敢攤在國會立委面前,不敢或不能接受民意的挑戰,只好一條路走到底----反對到底----就是不讓國會改革五法順利上路。只是賴總統與執政黨如此堅持下去真的合憲合法,真的是在為國家利益嗎?
請看卓內閣上台不滿一個月,民生議題還未端出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政策,桃園市高雄市等地的停電問題從520前一直到520之後陸續傳出。儘管卓揆 0526到桃園市視察台電公司桃園區處穩定供電作業,要求台電做到三件事:一是拿出誠意向家裡突然沒電的用戶道歉;二是快速告知復電時間;三是回頭檢視電網韌性。陪同他的經長郭智輝表示經濟部已經準備好,「我們完全都是有準備的,不會缺電」。
卓榮泰院長在立院首次施政報告,馬上就宣布了未來6年將投入9000億綠能投資。卓揆提及未來會推動數位與綠色產業雙軸轉型。為邁向2050淨零轉型,政府規劃於2030年前投入9,000億元預算,希望引導國內外綠色投資,將氣候變遷挑戰化為綠色成長契機,同時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確保供電穩定跟安全,作為最高目標,依法朝向非核家園邁進,建構智慧共享多元綠能。
對於停電的主要原因與改善措施,從卓揆到經長到台電都是延續著小英八年執政時王美花部長的說法:跳電不是缺電,所以只要能打造安全韌性的電網,就可確保供電無虞。
民進黨一直在推2025非核家園,這也是小英當選總統八年的政見支票, 請問她兌現了沒有,明年就是2025,可是在她下台之前桃園4月至5月桃園地區停電事件頻傳,桃園連續3天停電,影響上萬居民,台電對此道歉,並承諾加速建置饋線自動化系統,努力將影響降至最低。然而大票網友不買帳,紛紛湧入小英的臉書,洗版狂酸「趕緊來看這則貼文,免得待會又跳電看不到」、「停電了有關心嗎?」
依著民進黨的施政邏輯:沒有缺電,只有跳電。跳電就是電網出問題,只要修好就不會再停電了!避口不提能源政策出了什麼問題。因為一談能源政策問題,馬上就會被在野與專家質疑:為何不用核電?
(相關報導:
風評:海基會華麗轉身,冷衙門也能暖開機
|
更多文章
)
美國商會公布「2024台灣白皮書」,強調保持穩定電價以及透明的碳費機制,促進潔淨能源多元發展,以及解決人才短缺的相關政策,對於提高企業營運穩定性至關重要。為此,美商會盼參與台灣電價費率審查機制,促進各方交流不同意見,進而確保台灣友善投資環境。這樣干預我國內政,卓內閣當然應該拒絕。問題是美國商會提醒我方:透明的碳費機制,與潔淨能源多元發展。卓內閣的能源政策就是避而不談核能,只提到未來6年將投入9000億綠能投資。而且希望引導國內外綠色投資,將氣候變遷挑戰化為綠色成長契機,同時推動第二次能源轉型,確保供電穩定跟安全。「2025年非核家園」從沒法兌現的支票轉變成為最高能源政策的目標。
在立院高談能源理念,但是馬上就要碰上的就是一旦核二、核三停機除役,依著卓揆所言,「政院沒有提出修《核管法》的構想,核三廠一號機今年7月就必須停役,目前考量的是停役之後,如何補全停役所產生電力上的損失,可以從其他的新興電廠及多元綠能的開發,政府認為有辦法彌補停役所產生的缺口。」 經長郭智輝原本表示 核二核三延役,可以幫助台灣發展AI產業的相關電力,後來在卓揆 一場晚宴(綠委們也在場)後,完全改口。表示「非核家園的態度沒有改」,「現在這個核電是我們目前沒有考慮的一部分」,「沒有考慮放在我的這個基載的部分或者備載的部分」。
依台電的統計,2023年台電系統發電量為2,454.6億度,其中火力發電量占比達81.8%,包括燃煤34.1%、燃油1.2%、燃氣44.1%、汽電共生2.4%(不含垃圾及沼氣)等,再生能源占比為9.9%(含水力及汽電共生中之垃圾及沼氣),抽蓄水力1.2%,核能為7.0%。
根據台電2024年6月14日發電量統計:火力發電量占比達75.817%,包括燃煤22.162+6.527%(公營+民營)、燃油0.458+0.135%(公營+民營)、燃氣31.578+11.562%(公營+民營)、汽電共生3.985%等,再生能源占比為2.482+3.909+11.524%(水力+風力+太陽能),核能為5.213%。火力占比約75.817%, 再生能源占比17.6%,核能占5.213%。
請注意火力發電依舊是當前我國電力供應的主要來源,高達七成五,去年一整年平均是八成一;再生能源目前還未達20%,去年一整年平均僅達9.9%,0614這一天全台天氣高熱,太陽能達11.542%。
再請注意,全球氣候行動網絡等獨立機構2023年12月8日公布2023年的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我國較去年退步四名,排名第61名,在67國倒數第七,僅略優於南韓、俄羅斯及加拿大。四個評比項目:「溫室氣體排放」是表現最差,位居倒數第四名,是非產油國家的最後一名,在人均碳排放、2030年減碳目標都被評為「極差」。台灣的人均碳排放約為每年12噸,是全球平均的兩倍以上,2030年減碳目標僅24%,落後許多國家。
「再生能源」排名第51,再生能源占比及2030年再生能源目標都「極差」。2022年台灣的再生能源僅占整體電力的8.3%,2030年目標也只有27%。
「能源耗用」排名第57,在人均能源用量及2030年節能目標都是「極差」。而僅有「氣候政策」表現較好,位居24名,接近「中等」,主要評估該國氣候政策目標及具體作為。
從上述的排碳成績單再對比台電的發電結構,過高的汙染能源政策就是我國在「2050」淨零排碳的最大障礙,為了2025年核家園的政治支票, 小英政府讓台灣付出了高排碳的代價,如今按卓揆將2025改為「2030年非核家園」並且想用其他的新興電廠及多元綠能的開發,來補足沒有核電的缺口。而且未來六年要花9000億來「引導國內外綠色投資」,完全無視核能在歐美已被定義為「乾淨的能源」,國內擁有四座核電廠,卻放在那裡,無用武之地。
依著目前綠能發展進度真的可以在六年中補上核電而夠用嗎?所謂夠用真的有將外資所擔心的計算進來?真的有將展AI的使用電量計算進來?真的有將兩岸戰爭風險計算進來?光憑卓榮泰與郭智輝口中所說的夠用,根本是空話也拿不出真正的多元、穩定與安全的能源政策,屆時一定是繼續火力全開,加大燃煤與燃氣的發電,那時又談何淨零排碳呢?而碳價勢必要增加台灣經濟發展的成本,卓內閣顯然只有抱著2030或2050「非核家園」的神主牌,開不出任何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能源政策!更可怕的是公營與民營的火力發電廠最起碼有22座在國內各地持續生產高汙染的空汙,天天危害全體國民的身體健康,卓內閣的環境部長與衛福部長同樣只能看著「非核家園」的神主牌而無言以對啊!
(相關報導:
風評:海基會華麗轉身,冷衙門也能暖開機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