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校園自治 文章列表
#
校園自治
約 7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私校公民考題問「藍白有多壞」?學生投訴校方無果 台中教育局回應了
校園內是否可以有政治活動存在的空間?臉書粉專「政客爽」21日貼出台中市某私立高中的段考公民科考卷,討論的是藍白推動的「藐視國會罪」,但引述資料的來源是偏綠的公督盟跟法律白話文運動,「政客爽」批判這些問答題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請你說出藍白有多壞?」擺明把政治洗腦帶進校園。對此,台中市教育局重申教育中立原則,也提醒學校及教師命題時謹遵教育中立。
李孟恩
2025-04-22 16:00
新聞
國際
學術自由不可妥協!哈佛大學怒嗆政府違憲,成為全美第一所「向川普說不」的菁英學府
1961年,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豪(DwightDavidEisenhower)在卸任演說中強調,自由大學歷來是自由思想與科學發展的源頭。(thefreeuniversity,historicallythefountainheadoffreeideasandscientificdiscovery……)對比今日的美國,格外令人唏噓。
李岱青
2025-04-15 19:1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民進黨青年部指定要大學生連署罷免─政治綠手又想伸入校園?
大學春假(清明四天連假)前夕,民進黨青年部主任黃聖文(前東華大學學生會副會長)在黨中央於3月底的記者會,公然呼籲大學生於連假返鄉時能參與二階罷免連署。
明鏡
2025-04-08 05:30
新聞
國際
132億補助款被川普取消,引爆哥倫比亞大學「文理組內戰」!理工醫學者:我又沒參加抗議,為何要罰我
以色列清剿哈瑪斯的「加薩戰爭」去年在美國校園掀起反戰浪潮,抗議學生反對以軍在加薩走廊殺戮平民。不過共和黨認為校方放任反猶勢力,多位校長被叫到國會修理,最近更傳出川普政府取消哥大4億美元的聯邦補助款。《華爾街日報》指出,這場反戰風波已升級為哥大的「文理組內戰」—理工醫學院的學者們抱怨「校方不處理示威抗議」,害得他們的補助款也受到影響。
漆琪
2025-03-17 18:13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校園罷免已淪民主快閃
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學生會長郭又睿因接待馬英九基金會邀請的陸生團,遭到少數不滿學生發動罷免,結果同意票166張、不同意票18張。表面看似輾壓通過,但實則不然。因為投票率僅有9.98%,只是鼓譟少數的操弄結果,也讓校園罷免淪為一場「民主快閃」。
蔡哲明
2025-03-05 05: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學生會不該是黨派下線與大罷免實驗場
民進黨青年部在中央黨部舉辦的政治課,課程講者綠委吳思瑤的簡報遭揭露竟然將學生會列作自家「線下組織」,引發各界譁然,然即便政壇、媒體、政論節目、學生自治圈等多所熱議或質疑,但民進黨青年部就是不願出面說明,只留下吳思瑤以「身為關心教育政策的國會議員難道不能跟學生組織接觸嗎?」這類牛頭不對馬嘴的詭辯之詞帶過。
賴彥丞
2025-02-27 05: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誰的校園自治?誰在對公共參與貼政治標籤?
數日前,聯合報刊登臺中市政府青年事務審議會青年代表賴彥丞的〈綠漠視校園自治黑手滲進學生會〉社論,引起學生自治、公民參與等不同領域夥伴關切與關注,尤指學生會儼然成為「民主進步黨」的現下組織而缺乏其「獨立性」,引起議論。很遺憾地,原作並沒有在其文內訴說任何的證據,也沒有指出哪些團體親綠,難以揣測意圖,更誤用「教育中立」原則劍指民主進步黨的手伸入校園,若仔細觀察時在可以發現各政黨其時都在校園間角力,但實務上各陣營的青年團在像是反勞基法修惡、婚姻平權等進步議題皆有共識。
陳玉鑫
2025-02-19 05:30
VIP
國內
歷史
新新聞
歷史新新聞》落選大法官讓管中閔高呼「大快人心」 劉靜怡卡管案時卻自稱「挺管派」
24日國會進行大法官人事同意投票,發生台灣憲政史的奇妙事件,執政黨立委面對自己政黨提名的大法官,居然投下不同意票。這位被執政黨自己洗臉的提名人是台大國發所特聘教授兼所長劉靜怡,根據台大國發所官網的公開資料,他的研究專長是資訊法與電信法、人權法制、法律經濟分析。不過根據民進黨「永遠的總召」柯建銘事後表示,因為劉靜怡整天罵民進黨,才動用黨紀要執政黨立委不得投票給他。
李佳穎
2024-12-25 09:10
新聞
國內
財經
南科產值超車竹科、中科?謝金河點名台南發展雙箭頭:人才培育明燈
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台南遠東科技大學因少子化學生銳減,不過日前獲中國信託銀行捐助1億元,並向教育部申請更名為「中信科技大學」通過,加上原有的中信金融學院,相信將成為台南市未來發展定位的雙箭頭;中信科技大學校長鄭欽哲則指出,半導體工程學院目前與聯電合作,開設產業學分學程、精準對焦聯電,並邀請聯電中高階主管授課,為中信科大獨有的特色。
蔡翌暄
2024-05-04 08:5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王道維觀點:增加法官人力以外更重要的事
近日驚聞一名服務於士林地方法院的優秀法官,因長期工作超時疲累而在告別愛妻後選擇離世,震驚全國。這起不幸的事件凸顯了我國基層法司法人員所承受的沉重工作負擔,更反映出我國司法制度與政策上的困境。
王道維
2024-04-19 06:5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不及格的校長還想直升部長?
近日,行政院宣布中興大學校長薛富盛將出任環境部首位部長,然而,薛在興大校長任內,校園治理可謂劣跡斑斑,例如在會議上羞辱教師代表、一意孤行強推廉政署入駐興大等等…,又其好大喜功的個性,亦令眾多師生詬病。薛只在乎帳面上的成績,只在乎媒體宣傳的效果,實際上校務如何發展卻置若罔聞,以下謹列出其眾多荒腔走板施政的冰山一角,一位民主治理不及格,甚至是被死當的校長,是否適任入閣接掌部會,有待商榷。
小睿
2023-08-04 05:40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評
風評:潘孟安「政治不入校園」,打臉蔡英文卡管案
賴清德的競選總幹事潘孟安何其大言不慚,被指論文抄襲,竟發聲明反駁稱:「政治不應進入校園。」高雄師範大學回應,潘孟安論文確實存在瑕疵,限定兩個月內更正。可笑的是,潘孟安所谓的「政治不應進入校園」,不就是打臉總統蔡英文動用國家機器的「卡管案」嗎?
主筆室
2023-08-02 07:20
評論
政治
專欄
陳國祥觀點:管中閔生命價值的極致發揮
人生在世倏忽而過,多數人在生老病死的途程中平淡存活,平實應世,平凡一生,殊無生命價值的高度發揮。另有一些佼佼者,則在有限的生命之中發揮無盡的價值,或者立功,或者立德,或者立言,其中不乏三者兼而有之者,他們不僅助益於當世,且影響後世深遠,成為歷史長河中智仁勇三達德兼備的恆星,光照寰宇,垂範後世。
陳國祥
2023-05-25 14:3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陳國祥觀點:賴清德果然是務實的引戰者
賴清德自稱是「務實的臺獨工作者」,他獲得民進黨提名參選總統後發表的談話,處處充滿機鋒,幾乎將臺獨理念遁於無形,所鋪成的實踐方法看似可以化解阻力,一路匍匐前進,直奔本壘得分。
陳國祥
2023-04-15 14:30
評論
政治
專欄
吳典蓉專欄:「拔管案」的未解之謎
總統蔡英文還剩下一年多的任期,如果要標幟她8年內的重大事件,2018年的「拔管」風暴絕對不可忽視,因為此一事件具體而微刻畫出蔡英文的領導風格、民進黨為求目的不計手段的狼性作風、政府行政中立的毀壞以及進步社群的雙重標準;《大學的脊梁》一書出版正逢其時,該書提醒,當一個一黨獨大的政府完全不受監督、也毫無自制時,可以對公益及法治造成多大的傷害。
吳典蓉
2023-03-23 14:20
評論
政治
國內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王德威專文:也是傷痕文學─
二〇一八年一月五日,臺大選出財金系管中閔教授委以第十二任校長,但教育部以程序瑕疵為由拒發聘書,隨即引發大學自治,遴選瑕疵以及學術自主的爭議。這場爭議迅速成為臺灣政爭的新焦點,牽涉之廣泛,攻防之慘烈,為大學教育史所僅見。以後三百五十四天,三位教育部長因此下台,無數政界、學界人物捲入是非,再經由傳媒催化,「拔管」、「挺管」甚至被擴大為臺灣之命運的取決點。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教育部長葉俊榮宣布對臺大校長遴選委員會決議「勉予同意」。二〇一九年一月八日,臺大終於迎來新任校長。
王德威
2023-03-07 13:50
新聞
政治
民進黨黨慶烏日造勢採邀請制 輔選人士曝未坐滿且「中老年居多」:拉抬選情待觀察
民進黨36周年黨慶音樂會24日於台中烏日國際展覽館舉行,欲意拉抬民進黨的中部選情,盼能「翻轉台中」、「翻轉家鄉」,也要宣傳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受邀上台演講的各縣市候選人,多講述18歲公民權修憲案,但現場屬於邀請制,主要都是台中市議員候選人動員組織能量,多是中老年人到場,就有輔選人士認為,是否可以拉抬選情並炒熱18歲公民權,仍有待觀察。
蔡宜彣
2022-09-25 01:45
評論
政治
專欄
陳國祥觀點:蔡英文償債的時辰到了
地方公職選舉快到了,民進黨選情冷清清,蔡英文總統民調直直落。選舉可說是民眾索債的時刻,執政黨如果胡作非為或是政績太差,就必須償還欠債。蔡英文和民進黨全面執政至今,積欠大筆債務,無法再賴債了。
陳國祥
2022-09-15 14:3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大學法修法論壇》資訊不透光,大學成了民主黑箱
大學法修法系列論壇四——資訊不透光,大學成了民主黑箱
守護台灣教育平台
2022-08-18 13:50
評論
國際
兩岸
歷史
專欄
彭明輝專文:文革,有什麼好懷念的?
二戰期間被納粹殘殺的猶太人約400萬到700萬人,史達林集中營(古拉格)迫害過的人可能有2000萬人左右,死亡人數約150萬到170萬人。但是蘇揚教授估計,文革期間慘死的人有150萬到300萬人,被迫害的人至少3600萬人;而《紐約時報》(TheNewYorkTimes)引述的最新研究說死亡人數50萬到800萬人,被迫害者數千萬人。
彭明輝
2021-07-04 06:20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