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學生會不該是黨派下線與大罷免實驗場

綠委吳思瑤在民進黨青年部舉辦的政治課中把「學生會」列為政治「線下組織」 。(圖/網路截圖)

民進黨青年部在中央黨部舉辦的政治課,課程講者綠委吳思瑤的簡報遭揭露竟然將學生會列作自家「線下組織」,引發各界譁然,然即便政壇、媒體、政論節目、學生自治圈等多所熱議或質疑,但民進黨青年部就是不願出面說明,只留下吳思瑤以「身為關心教育政策的國會議員難道不能跟學生組織接觸嗎?」這類牛頭不對馬嘴的詭辯之詞帶過。

別說作為曾經的學生自治參與者,就算是一位沒有學生會經歷的大學生公民,相信也完全無法接受在21世紀民主如此深化的台灣,居然還有一個政黨敢如此毫無分際地把校園學生自治組織當成己方陣營的「下線」視之,尤其該課程是針對黨內的青年團成員「國務青」(當中不少人活躍於學生自治圈),這恐怕無形之中灌輸、誤導某些自家的青年支持者使其誤認為學生會可以是政黨政治的線下組織。當然,我對此乃「對事而不對黨」─今天換成藍白等其他在野黨若做出同樣的事情,我必然會提出批判。

網路流行語:「不怕神一般的對手,就怕豬一般的隊友。」就在我投書聯合報《綠漠視校園自治  黑手滲進學生會》一文而引發部分挺綠網民不悅後不久,綠委王定宇對於台大社科院學生會長罷免案,竟然直接定調為「台大成功罷免第一響」,對校園自治的選罷活動毫無根據地恣意牽扯「大罷免」黨爭政治,位高權重的大立委對學生平民下如此狠手「修理」還亂帶風向誤導大眾,這不就剛好「自證」某些綠營人士對「學生自治的獨立性」很不尊重嗎?不正也是民進黨青年部政治課中「把學生會當線下組織」思維的映射?

更令人不寒而慄之處在於,吳思瑤在黨內青年部政治課中的線下組織「學生會」,其實涵蓋了從國小到大學的學生自治組織,我們不禁詫異:難道連未成年的中小學校園也是綠委有意「拓展下線」之目標?就算「把學生會當下線」的這種奇葩想法,只是綠委在簡報上單純舉例給自家青年支持者而已,並沒有「玩真的」實際搞滲透到各級學校,那也是極度不恰當,因這都必然導致大眾認為校園自治有被染上特定政黨色彩的觀感疑慮。

遺憾的是,我在聯合報的投書遭到陳玉鑫先生的誤解甚至曲解,首先,陳先生在上周於風傳媒的評論《誰的校園自治?誰在對公共參與貼政治標籤?》一文,首段說「我認為學生會儼然成為民進黨的線下組織」根本是斷章取義,事情的真相明明是在民進黨青年部政治課當中,綠委吳思瑤自己把學生會與樁腳、黨員一同寫入「線下組織」的區塊於投影簡報,此事就是有圖文鐵證如山,而非我個人片面的主觀認定。 (相關報導: 民進黨新媒體中心主任換青年部阮俊達接任 現職副主任代理 更多文章

再來,陳玉鑫說我「誤用」教育中立原則劍指民進黨的手伸入校園,則是非常莫名其妙的指控─「教育中立」原則寫於《教育基本法》第六條,主要規範的是「學校(行政/教學)單位」不該為特定政黨從事宣傳或活動,我根本沒有依此拿來套用於非屬學校組織架構體系的學生會,我對於以學生會為名義的政治表態之看法頂多是:學生自治組織縱然沒有法定「行政及教育中立」之約束,但由於其「對外代表校內全體學生」之本質,在行事上也應盡量納入不同黨派學生的意見,以鼓勵多元思辨而非單一黨派觀點的灌輸,否則難道一所學校裡的同學們都是某個黨的支持者甚至黨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