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林意凡 文章列表
#
林意凡
約 2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林意凡觀點:在老化世界中的全球貨幣政策侷限
2008年底,當美國政府放棄紓困雷曼兄弟,引發全球恐慌,各界重新談論起經濟大蕭條的時候,美國重要的金融資產-抗通膨國債(TIPS)的價格曾經罕見地暴跌,指涉出資本市場嚴峻的通貨緊縮預期。十年過去,人們普遍認為當時的危機已過去,美國股價早已漲得比金融危機之前還高,但由十年前開始籠罩在經濟上方的陰影,其實卻比過往更深了。
林意凡
2019-12-17 05:50
評論
國際
藝文
歷史
專欄
文化
1%Style
林意凡觀點:莫內─喚醒隱密記憶
十九世紀法國的印象派畫家中若少了莫內(ClaudeMonet,1840~1926),對後世的影響可能不會如此深遠。當馬奈以古典訓練畫出戶外人物自然姿態並獲得尊敬時,透過景物畫作,真正清晰表明這群藝術家追求的莫內,才是將何為「印象派」精準又強烈地傳達給大眾的關鍵人物。
林意凡
2019-10-19 05:50
評論
國際
歷史
專欄
文化
1%Style
林意凡觀點:卡蜜兒與羅丹
若初次見到卡蜜兒(CamilleClaudel,1864-1943)與羅丹(AugusteRodin,1840-1917)的作品,很難不覺得,雖然羅丹被封為大師,但他曾經的情人卡蜜兒更具天份。在巴黎的羅丹美術館便有一間卡蜜兒的展室,讓人輕易地進行比較。
林意凡
2019-10-05 05:50
評論
國際
品味生活
藝文
歷史
專欄
1%Style
林意凡觀點:塞尚與他現代藝術的孩子們
當塞尚過世時,歐洲儼然已產生塞尚效應。接觸到其畫作的年輕創作者們,如獲得宗教般的力量泉源;他們依各自秉性,擷取並發揚光大由塞尚畫作習得的不同體悟。日後,有的成為大師,而他們的風格,則成就了後世稱為「現代藝術」(ModernArt)的發展。
林意凡
2019-07-20 06:20
評論
國際
藝文
歷史
專欄
文化
林意凡觀點:塞尚的破繭之路
上一篇《求索洪荒之力的行者塞尚》講到,塞尚由三十三歲開始,好幾年與印象派畫家畢沙羅(CamillePissarro)肩並肩創作,很快就畫風大轉,如璞玉被打磨般現出光澤。兩人一起創作,開啟塞尚邁向大師之路,成為藝術史上極有意思的一段故事。但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兩人中只有一人在這段創作之後破繭而出?
林意凡
2019-07-06 05:50
評論
國際
品味生活
藝文
歷史
專欄
文化
林意凡觀點:求索洪荒之力的行者塞尚
當我住在紐約時,只要有空就會去大都會博物館,走進那間掛滿塞尚(PaulCezanne)的房間去。那裡駐留的人總不如梵谷畫作前多。並且人們往往是:走進來,(用各自語言)驚呼一聲「塞尚!」,然後穿過房間,由另一個門出去。
林意凡
2019-06-15 06:20
評論
國際
藝文
專欄
文化
林意凡觀點:杜象不被理解的最後作品
當杜象(MarcelDuchamp)於1968年過世時,人們驚訝地發現,被以為早已為了西洋棋而不再創作的藝術家,竟然一直秘密地進行創作。這件最後作品被安置在藝術家的紐約工作室內看不出入口的小房間裡,除了杜象最後一任妻子外,幾乎沒什麼人知悉。在杜象妻子的協助下,作品被移置費城美術館,並按照杜象生前製作的「使用手冊」正確地安裝。
林意凡
2019-05-17 05:5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林意凡觀點:比特幣在漲什麼-理念共同體的革命
四月初開始,比特幣價格的上升動能引人注目,與去年底相較最高漲了70%。然而,一如以往,人們爭論著比特幣有沒有內含價值(IntrinsicValue)。這些爭論忽視了,重要的不是內含價值,而是有否內含價值都不妨礙比特幣成為交易媒介,並因此使一種獨立於既有主流意志的經濟社會體系,有機會發生。
林意凡
2019-05-02 05:5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林意凡觀點:Uber上市案的深入分析
Uber在向軟銀(Softbank)跌價融資一年以後,終於申請上市,預估要募100億美金,估值1000億美金。體量雖大,也沒超過七年前Facebook上市。然而,Uber在上市估值高的同時,每年還產生鉅額虧損,這在一年多前,已讓除了軟銀與軟銀VisionFund投資人沙烏地阿拉伯皇室之外的風險投資人敬而遠之;在一年後,這個上市案卻要求公開市場投資人像個風險投資人一樣思考行事,說是挑戰歷史,也不為過。
林意凡
2019-04-18 05:50
評論
國際
財經
歷史
專欄
文化
林意凡觀點:被心魔擊潰的帝國
墨西哥總統奧布拉爾多日前要求西班牙與梵蒂岡對五百年前侵略墨西哥道歉。這個要求雖然做足姿態,卻不會改變歷史;歐洲十六世紀對美洲的全面征服,並藉此獲得巨大資源,開啟工業革命,已成就西方翻轉自己於世界史上的地位直到今天,而印地安人再也不可能建立起如阿茲提克帝國一般強盛的文明。
林意凡
2019-04-04 05:5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科技
林意凡觀點:傳產如何因應互聯網衝擊
曾於二次世界大戰後同其他跨國石油企業被稱作「七姊妹」的RoyalDutchShell最近宣布,與Google合作發展風箏發電。雖然聽來瘋狂,風箏發電卻不是新聞。至少十年就有在曠野中零星的嘗試。直到最近,這個點子才不只被用來展示人類無窮的發明精神。Google將X計畫中的風箏發電新創MakaniPower獨立出來,而Shell也將投資參股,合作並開發技術。
林意凡
2019-03-21 05:50
評論
國際
藝文
專欄
林意凡觀點:喬托與斯克羅威尼小教堂的「陌生人」
在西方藝術史上一位重要的革命性人物,文藝復興發軔時的喬托(GiottodiBondone,1267-1337),年輕時就成名了。傳說中,喬托兒時一邊替人牧羊一邊總是畫畫。有一次,當時佛羅倫斯的著名畫家契馬布埃(Cimabue,1240-1302)剛好路過看守著羊的喬托。畫家好奇埋首畫畫的牧童,走近端詳,驚為天人,便問喬托要不要跟他習畫,自此喬托成為大師學徒,並很快展露頭角,青出於藍,更勝於藍。
林意凡
2018-12-15 05:50
評論
國際
歷史
專欄
文化
林意凡觀點:「女性力量」的進步與憂愁
當今西方世界自從川普選上美國總統,彷彿要對抗隨之而起的某類風氣,一系列權勢人物的性侵案獲得定罪,騷擾者受到懲處。各種女性議題,從辦公室到娛樂圈,成了媒體的常態性話題。而在亞洲,日本幾位顯赫人士牽涉的性騷擾案件,則有了不同以往的發展。
林意凡
2018-11-02 05:50
評論
國際
藝文
歷史
專欄
文化
林意凡觀點:當代藝術與科技的「無我」較勁
當歐洲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杜象(MarcelDuchamp)的好友FrancisPicabia由巴黎到蘇黎世避難。在那裡他遇見前衛詩人TristanTzara與一些來自歐洲各地、「自我放逐」的藝術家。他們由Tzara發表宣言,開始了「達達」運動。「達達」認為,人類相互殘殺,是因爲社會過度崇拜理性-一種自我中心的布爾喬亞價值觀。「達達」運動就是要將理性邏輯打下神壇,以更接近自然的態度活著。
林意凡
2018-10-06 05:50
評論
國際
財經
歷史
專欄
文化
林意凡觀點:杜象與政治不正確的創新
「我不認為我們可以預測,未來什麼樣的人會在藝術領域達到偉大成就。」杜象(MarcelDuchamp,1887~1968)老年接受訪問時曾這樣說。說這話的時候,杜象正被世界發現,訪問邀約不斷,人們都想徵詢其意見。
林意凡
2018-09-07 05:50
評論
國際
藝文
專欄
文化
林意凡觀點:當代藝術界的充氣駭客
JeffKoons是這二十年來最活躍的藝術家之一。其作品《充氣狗》於2013年拍賣時,創下在世藝術家最高價,至今未被超越。他的作品如此搶手,甚至使Koons於今年忽然被收藏家指控是在經營“PonziScheme”。指控者之一避險基金經理與著名收藏家StevenTananbaum指出,他付給畫廊CagosianGallery與Koons頭期款共一千三百萬美金,對方卻以「偽科學」的理由作藉口,實際上優先製作別的作品,數次延展交貨時間。對此CagosianGallery回應,合約裡的交貨時間是預期的,而非承諾,Tananbaum不能只因為失去耐性就不尊重合約。這場進行中的官司,宛如付出很多仍受到冷落的情人,為獲得另一半關注採取的孩子氣行為。
林意凡
2018-08-12 05:50
評論
兩岸
財經
專欄
林意凡觀點:中國互聯網巨頭的邊疆戰略
兩個月前,中國大陸的網路叫車出現不尋常的競爭態勢。原本眾所以為,在快的與滴滴合併、滴滴又併購優步中國後,中國大陸市場已進入穩態,成為全世界少有能賺錢的網路叫車地域。如今卻又冒出惡性競爭的態勢。美團點評首先發難,於去年在南京小試網路叫車服務後,今年3月21日正式挑戰滴滴出行,在上海初期實施司機零抽成、加強乘客補貼,並於三天後宣稱搶走1/3的上海市場。沒過多久,高德地圖也推出順風車服務,對司機不收取任何佣金,宣稱是做公益。原本為了達到損益平衡而已減少補貼的滴滴,被迫反擊,重新降低對司機的抽成。
林意凡
2018-05-24 05:5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林意凡觀點:Softbank投資Uber以後,新一代的無人駕駛車戰爭
2015年夏天,我當時任職的私募基金有機會以結構型投資方式參股Uber。在此之前五個月,Uber才以發股與發債的形式,募集共26億美金;再加上介紹我們這個機會的財務顧問表示,客戶將不會揭露除營收以外的財務數字,而投資人只有一個週末的時間評估決定,總總跡象使負責此案的我很快感覺到,這家全球熱議的互聯網新創企業,燒錢速度比市場想得還要糟糕許多。
林意凡
2018-03-07 05:50
評論
財經
專欄
科技
林意凡觀點:叛逆份子的區塊鏈革命與風險資本家的危機
2017年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總市值飆漲30倍,並且在飽經各種謠言打擊之際仍然維穩。有些人稱2018年將是加密貨幣之年。然而自從CBOE與CME宣布推出比特幣期貨以來,價格飆升的預期使得加密貨幣吸收了更多來自全球金融體系過剩的流動性。同時,歐美一些金融界大佬與主流媒體紛紛質疑比特幣,聲稱比特幣算法的缺陷使其無法成為好用的貨幣;新出現的各種加密貨幣將稀釋比特幣的獨特地位;以及其保值能耐將在各國緊縮貨幣後減弱。
林意凡
2018-01-20 06:20
評論
國內
財經
專欄
林意凡觀點:台灣媒體的邊陲困境
台灣媒體這10年來報導品質的問題,雖然不少輿論認為是台灣80年代解嚴帶來的新聞自由氾濫,是社交媒體侵蝕傳統媒體市場,或者是台灣社會水平的集體沈淪所致。然而,最應受有志於媒體產業的理想主義者們思量的關鍵,一直不見提及。
林意凡
2017-12-05 06:5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