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東亞文化 文章列表
#
東亞文化
約 65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專欄
科技
杜紫宸觀點:以三國演議解析美中科技對抗
當美中科技經濟對抗走入深水區,從晶片禁令到供應鏈重構,從AI競賽到海空軍演,這場沒有硝煙的競爭已構成當代最具結構性與長期性的戰略對峙。這不只是權力轉移,更是兩種制度模式、兩種技術體系與兩套國家治理哲學的深層博弈。若以東亞文化中熟悉的歷史隱喻為鏡,《三國演義》或能為當今局勢提供某種古今照映的觀察視角。
杜紫宸
2025-04-24 07:02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新知
發財樹是什麼?為何能成為台灣重要外銷作物?竟源自一個貨櫃車司機的手
人們口中常提到的發財樹,因具有強健的生命力和象徵財運的吉祥意義,成為現代家庭和辦公空間中受歡迎的室內植物。不僅外觀翠綠美麗,還因其耐陰、耐旱的特性,成為許多人選擇栽種的理想植物。隨著風水和室內設計的流行,發財樹也逐漸成為一種象徵財富與繁榮的代表,不論是放在辦公桌上、客廳角落或商店中,發財樹總能帶來一種生機勃勃的氛圍,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一份正能量,但你知道發財樹會爆紅,其實是起源於一個貨櫃車司機。
風傳媒新聞焦點
2025-01-29 08:50
評論
國際
兩岸
藝文
專欄
呂恆君觀點:殘雪、韓江與諾貝爾文學獎
在連續六年成為呼聲較高的諾貝爾文學獎熱門候選人之際(2019-2024),中國女作家殘雪再次與之失之交臂。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韓國女作家韓江。
呂恆君
2024-10-20 07:00
評論
兩岸
藝文
歷史
專欄
胡又天專欄:人需要優越感,這是個莫比烏斯環
神州大地關鍵詞,光怪陸離漲新知。從本集開始,會做成影片;圖文配合,可以講清楚的東西就更多了,也可以多用一些比較生僻的字詞,配字幕與解釋就不怕大家聽不懂。Podcast上面的聽眾,以後可以關注我的Youtube頻道「博士草堂」。
胡又天
2024-07-21 05:50
風生活
即時
世界
墊底全世界!東亞4國恐爆「經濟危機」台灣被點名…1因素威脅長期競爭力
包含中國、日本、南韓、台灣在內的東亞4大經濟體,近年來出生率皆逐漸下降,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W-Madison)人口統計學家易富賢(YiFuxian)警告,若東亞4國的出生率持續下降,將威脅各國長期的競爭力。
侯詠晴
2024-05-20 18:06
評論
政治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蘇曉康專文:1624發現台灣─鄭氏四百年前未能逃脫中國魔咒
「1624歌仔音樂劇,展現四百年前,風起雲湧,海盜、商人、台灣人,誰能在大時代中,做自己命運的主人?穿越四百年前壯闊史詩,重返十七世紀歷史現場,見證台灣與世界相遇的起點」……而過去的歷史,則只從王侯將相上找到這種軌跡,哪怕是在海洋上,從鄭芝龍鄭成功父子、兩蔣父子,然後呢?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嗎?反正不必去管大陸那邊的江胡習了,共產黨已經出局了嗎,除了飛機擾台?
蘇曉康
2024-03-10 07:1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呂恒君觀點:「馴服利維坦」與馬英九的「海棠血淚」
臺灣前總統馬英九在大選前的訪談中就兩岸關係「必須相信習近平」的論斷,是對蔣經國政治遺產的忠實繼承,其中不乏充滿悲憫與希冀的深厚人性。如何回應中國大陸,好比文明世界如何馴服極權主義這頭「利維坦巨獸」。
呂恒君
2024-01-31 07:00
風生活
旅遊
世界
文化
「你不能在我家吃晚飯!」讓好客台灣人無法理解的瑞典餐桌文化,不是因為太冷漠
號稱「美國PTT」的網路論壇Reddit上曾有一篇關於瑞典的貼文引發眾人議論,連臺灣都有媒體報導,該貼文引發的文化衝擊,就連經常為同一陣線的其他歐洲國家都感到詫異。
時報出版
2023-12-17 10:30
評論
國際
兩岸
財經
專欄
劉性仁觀點:日本排核廢水輕忽中國大陸對健康及生態的重視
日本東京電力公日前將福島核電廠的廢水排進太平洋,也引發各國反彈。其中中國大陸反應最為激烈,中國對日本國海產品實施全面禁令,採取諸多反制措施,甚至對於日本仇視的民族情緒再度掀起熱潮,甚至對於其他國家或地區進入中國大陸的水產食品也進行嚴格檢驗,深怕日本偷渡海產食品。這次日本長期排放核廢水入海影響全球海洋生態及人類健康,低估了中國大陸對於食品安全及漁民生存權和人民健康的重視,因為這些都涉及到中國大陸的社會穩定,日本輕忽北京當局的決心與意志,恐怕中日關係難以回春。
劉性仁
2023-09-04 06:30
評論
兩岸
藝文
專欄
文化
胡又天專欄:森岡正博訪談─古今男性性心理中的「淨」與「穢」
按:本文是我為出版森岡正博教授《無感的男人》中文版《走出變態之路:「性無感」男人的心魔與心藥》,於2023年6月與譯者陳征洋一起與森岡正博教授所作的文字訪談,除討論書中的論點、作者的思想,亦追及現在的時事。現發表在此,以供各界參考,亦為本書宣傳。《走出變態之路》實體版已由我個人成立的出版工作室「博士草堂」在露天、蝦皮賣場上架,電子版同時發行,書店通路亦將不日鋪貨。
胡又天
2023-07-16 07:0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長照量能、被高估的謊言
台灣步入高齡化社會,少子化帶來的人口轉型,影響未來的長照量能,以及整體社會的負擔,過去華人社會的養兒防老的觀念,也漸漸被打破,老人安養院等機構也開始在台灣發展起來。但是從整體發展來看,台灣還有許多層面的問題需要解決,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問題體現長照發展的困境。
王駿榮
2023-05-08 14:00
評論
國際
藝文
專欄
蔡振家觀點:木暮的三分球─從腦科學看御宅族文化與戲曲
數天前結束的經典賽,掀起了一股棒球熱潮,特別是日本隊最後兩場比賽的最後一個打席,戲劇性十足,讓一些網友不禁嘆道,「原來漫畫是真的」、「像是木暮的三分球飛了一整集」。動漫《灌籃高手》中的湘北和陵南之戰,木暮公延最後投出三分球時,插入了大量回憶,成為日本動漫「拖沓劇情」的代表性橋段。值得思考的是,為何這類的「拖沓」十分成功?這種技法如何反映御宅族文化(OtakuCulture)的特質,甚至反映東亞文化的特質?
蔡振家
2023-04-05 13:50
評論
兩岸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兩岸共同編修共同教科書
常在大陸版抖音上面看到一些中國大陸在民國時期對日抗戰的紀錄影像還有人物介紹,中國大陸網友常表示這些抗戰歷史與人物是教科書不曾提過或是匆匆帶過的;近年來,隨著臺灣教育部逐步修改歷史教科書的觀點與方向,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也逐漸走向不同的方向,這讓我不免有些擔憂,我擔憂未來兩岸的後代會漸行漸遠,彼此對於史觀的歧異會逐漸擴大,最終不再認同彼此的立場。希望有朝一日,兩岸能共同客觀地編列共同歷史教科書,在敘述民國時期的中國大陸歷史是客觀的史觀,消除彼此對於歷史的歧異,建立同等的價值觀念,避免族群對立或是戰爭再次發生。
陳品謙
2022-12-04 13:30
新聞
地方新聞
南投
陳千武文學小旅行 帶領在地鄉親探訪文學大師故居
南投縣政府文化局於22日上午9時30分在名間弓鞋活動中心舉行陳千武百歲冥誕紀念活動-陳千武文學小旅行記者會,由文化局李玉蘭副局長主持,陳千武老師的公子陳明尹先生親自出席,縣議員陳翰立、名間鄉長夫人李雁惠女士、弓鞋社區發展協會陳君和理事長等人到場參加,並由導覽員帶領第一梯次文學小旅行的鄉親,共同走訪陳千武老師故居。
王秀禾
2022-09-23 03:50
新聞
國際
在英國遭遇種族歧視怎麼辦?這個華裔女孩創辦網路平台對抗它!
新冠疫情期間,倫敦讀大學華裔女生張怡雯創建了「親愛的亞洲青年人倫敦分會」,希望為亞裔年輕人提供一個為自己權益發聲的平台,也讓更多人了解亞裔文化。
BBC News 中文
2022-08-23 00:0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陶在樸觀點:拉什頓種族禁忌法則與輿論暴力
台灣事實查核網站「Cofacts真的假的」2月20日公佈一則關於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UniversityofWesternOntario)心理學教授菲律普拉什頓(J.PhilippeRushton)的著作《種族、演化及行為——生命史觀》(Race,Evolution,AndBehavior:ALifeHistoryPerspective)的報告。據該網站統計自2/10至2/24日網頁瀏覽403次Line詢問10次。顯然在Line的網域,此文的傳播高峰已過,但仍在傳播中。
陶在樸
2022-02-27 13:45
風生活
心理
低薪、高房價讓年輕人不敢生?最新研究揭真相,原來「台灣生育率慘跌」問題出在這
1950年代,臺灣每位婦女平均生育數曾高達7人,但近年生育率卻呈現雪崩式下滑,一再探底。為何生育率好似青春小鳥,一去不回頭?「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鄭雁馨副研究員,她透過數據與生育指標指出,臺灣生育困境並非來自年輕夫妻只生一胎,而是因為未婚人口持續上升,低生育率的背後,與東亞的家庭和婚育文化密切相關。
研之有物
2022-01-19 23:03
風生活
新知
心理
如何搶救台灣少子化危機?最新研究曝「爸爸多做家事」,老婆更願意生第二胎
搶救生育大作戰!臺灣生育率持續走低,人口負成長的警訊近在眼前,除了給薪育嬰假、育兒津貼,2021年8月,政府的生育獎勵也提前至第二胎就發放,鼓勵夫妻多生孩子。加碼補助真的會讓大家願意再生下一胎嗎?搶救少子化,我們還能做些什麼?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鄭雁馨副研究員從實證研究發現,高教育背景女性生第二胎的意願,會受到家務分工影響,尤其丈夫是否幫忙照顧子女更是關鍵。
研之有物
2022-01-06 23:22
風生活
世界
風歷史
文化
孔子曾經謀殺人!憑「5個超蝦理由」殺害人民英雄、曝屍三日…揭課本不敢提的暗黑面
孔子擔任大司寇第五天的中午才剛過,職稱叫做「掌戮」的官員率領幾個皂吏用木板扛著一具屍體,然後擺放在曲阜市場的正中央。
時報出版
2022-01-02 17:00
風生活
世界
風歷史
文化
大讚顏回「簞食瓢飲」是真君子,自己卻背著學生吃大魚大肉!揭課本不提的孔子真面目
大家都曉得我們所認知的孔子,是經過兩千年歷史所形塑出來的「聖人」,但是這個「孔聖人」的形象與真正歷史裡的真實孔子到底有多大的差別?想知道歷史真相的人應讀此書,因為真正的史實是頗驚人的,除了顛覆我們的認知之外,更可訓練我們的思考與分辨能力!
時報出版
2021-12-21 11:53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