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在我家吃晚飯!」讓好客台灣人無法理解的瑞典餐桌文化,不是因為太冷漠

在講求公平的瑞典社會,最基本要求就是盡到自己的責任,當你在尚未徵求別人的同意之前,就以自己認為的「好意」幫忙他人,事實上只是增添了別人的麻煩。(示意圖/取自pexels)

號稱「美國PTT」的網路論壇 Reddit 上曾有一篇關於瑞典的貼文引發眾人議論,連臺灣都有媒體報導,該貼文引發的文化衝擊,就連經常為同一陣線的其他歐洲國家都感到詫異。

那篇貼文的作者邀請大家分享去別人家作客時遇到的最奇妙經驗,其中一則關於瑞典的回覆成為焦點。回文者寫道,小時候去瑞典同學家裡作客,晚餐時間卻必須在同學房間裡等他們全家人吃完飯,自己並沒有受邀吃飯,讓身為外國人的她深感錯愕。

此文一出,許多人覺得不可思議,更多人想求證真偽,多數瑞典人則覺得非常正常,並無不妥。

你不能在我家吃晚飯!

東亞文化向來認為來者是客,要好好款待;更別提臺灣了,就算你今天兩手空空去別人家,主人依然盡情款待。同樣情境放到歐洲,絕大多數南歐與東南歐國家都有和東亞國家一樣的好客文化,但愈往歐洲北部,好客之情益發淡薄。

我人生目前為止有近三分之一時間待在瑞典,對於這種「你可以來我家玩,但不能在我家吃晚飯」的現象,其實並沒有感到很奇怪,卻非常了解臺灣人的不解。身處兩種文化之間的我,經常需要一點時間才能轉換心態,設身處地了解兩方的掙扎。

我記得臺灣的新聞底下有一位非常疑惑的網友留言:「我以為北歐國家講求人人平等和博愛,怎麼會讓人餓肚子呢?」

事實上,正因為瑞典講求平等,才會如此。

瑞典人重視家庭生活,晚餐是一天當中的重要時刻:全家人忙碌了一整天後,終於能夠一起坐下來用餐,好好享受親子時光。因此,在尚未徵求別人父母同意之前就先餵了別人家的小孩,等於破壞了別人家的餐桌時光;背後更嚴重的意義是,你默默侵犯了別人當父母的義務和責任。

在講求公平的瑞典社會,最基本要求就是盡到自己的責任,當你在尚未徵求別人的同意之前,就以自己認為的「好意」幫忙他人,事實上只是增添了別人的麻煩。

此外,每個家的飲食習慣都不同,你怎能確定別人家裡是否吃猶太餐、吃無麩質、素食還是純素呢?在沒有辦法完全確定對方小孩的過敏狀況之前,擅自餵餐是很有風險的。

「你不能在我家吃晚飯」背後最深層的意義,則與幾乎深植在瑞典人心中的「詹代法則」(Law of Jante)有關。詹代法則可說是瑞典的立國原則之一,主要精神在於「我沒有比別人好,他沒有比別人優秀;我們沒有比他們好,他們沒有比其他人優秀」,謙遜地強調人人平等。如此脈絡之下,擅自餵飽別人家小孩,顯現出來的可能是你覺得你比較有能力,因此「順便」幫忙餵一餵別人的小孩。

某次和臺灣好友談起,身為媽媽的她不可思議地瞪大眼睛:「瑞典人有被害妄想症嗎?會不會想太多?有哪個父母想讓小孩餓肚子?」但這就是各國文化有趣的地方,我們的理所當然,在別的文化裡是不可思議;反之亦然。 (相關報導: 「不運動就走人!」瑞典企業強制員工上班健身,實施後不但工作效率提升,還帶來這些好處 更多文章

講求公平的瑞典社會

就像臺灣有引以為傲的人情味,對於真心交往的朋友,再怎樣盛情款待都不為過;瑞典人則不喜歡欠人情、欠人錢,連欠酒都不願意,因為那會把自己放在較弱的位置,需要快點償還以示公平。當你在同學家玩得比較晚卻還不想回家時,就要尊重同學家的晚餐時間,乖乖待在同學房間裡,等他們全家人吃完飯再繼續玩。從小到大都習以為常的事,就比較不容易感到有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