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李志堯觀點 文章列表
#
李志堯觀點
約 3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專欄
李志堯觀點:防衛難以固守、重層無法嚇阻─國軍戰略必須調整,為什麼?
回顧民國38年國軍隨政府播遷來台,國軍的軍事戰略即隨著時代的脈動歷經「攻勢作戰」、「攻守一體」、「守勢防衛」、「積極防衛」、「守勢防衛」等時期演變,而發展成現行的「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軍事戰略(註:坊間曾質疑所謂「重層」究竟是幾層?但一直未見軍方公開予以釋疑)。
李志堯
2025-05-07 07:00
VIP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李志堯觀點:大限將至?2027年中共不必攻台的理由
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柯頓上將近期公開警告,中共明顯計畫在2027年前攻佔台灣。「2027年」似乎成為美國政、軍高層認定北京「武統」台灣的「時間表」,儘管美方情報有其管道來源,但由美國替中共「宣示」時間表,再加上西方主流媒體的推波助瀾,不免令人狐疑背後的政治動機和意圖。
李志堯
2025-04-15 06:50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李志堯觀點:台灣真的做好備戰了?
報載賴總統3月13日宣布因應中共5大威脅的17項策略,並首次將中共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中共國台辦當晚即回應表示,一旦台獨分裂勢力突破紅線,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對此,國防部長顧立雄14日表示,國防部已隨時做好備戰工作。
李志堯
2025-03-18 06:50
VIP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李志堯觀點:中共對台軍演,超前部署「局部戰爭」
共軍每次的軍事演習都有其戰略意涵,「1996年台海危機」的共軍演習,對台灣的影響應是:中共武力犯台的內涵已經從「能不能」到「要不要」,從「會不會」到「要如何」的層次。換言之,在這場危機爆發之前,對台灣而言,坊間皆認為中共無力犯台,但是共軍對台試射彈道飛彈的舉動,卻造成台灣內部相當程度的震撼;對中共來說,雖然藉著彈道飛彈的數次試射,暴露出台灣無力反飛彈之國防漏洞,唯因共軍當時尚未建立足以侵台的兩棲部隊與後勤力量,以致其攻台戰役的戰術規劃無從有效發揮。
李志堯
2025-02-13 06:20
VIP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李志堯觀點:中共第六代戰機具有「零秒擊落」敵機的性能嗎?
2024年12月26日,於毛澤東誕辰131周年當天,中共互聯網傳出視頻,在四川成都有一架大型三角形飛機在一架殲-20S試飛機伴飛下升空飛行,有網民認為它是中共的「第六代戰機」首次曝光。同日,亦有一架「外形奇特」的飛機在遼寧瀋陽附近上空出現,不過網上有關這架飛機的照片較少,其也被認為是一架「第六代戰機」。這兩個訊息一經媒體披露,立即引發世界各國高度關注,也讓這兩款新戰機是否屬於第六代,抑或第六代戰機如何界定,剎時掀起各國專家不同的議論。
李志堯
2025-01-08 06:50
評論
政治
國內
軍事
專欄
李志堯觀點:台灣對美軍購連三年無前瞻規劃,國軍戰力止步?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選前表態,被解讀要台灣交付「保護費」。但台灣近年對美軍購額度已經「買到見底」,導致國防部近三年的「五年兵力整建計畫」,都是美方長年缺交而尚未執行完畢的武器項目,沒有面對未來敵情新軍購之規劃。
李志堯
2024-12-03 07:10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李志堯觀點:中共已在南海實質截斷台灣海上補給線,台灣如何因應?
國防部長顧立雄十月廿三日表示,中共封鎖台海就是戰爭行為,各國因航運受影響不會坐視不管。另亦有軍事專家認為,「封鎖台灣」不等同於「封鎖台海」,各國仍可能置身事外。有鑑於此,筆者謹就國際法慣例、中共經濟受損、野戰戰略考量等層面做個綜合分析,將有助廣大讀者釐清問題全貌。
李志堯
2024-11-12 06:50
VIP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李志堯觀點:中共機艦頻繁擾台的「戰略運用」,如何解讀?
自2020年以來,中共戰機、軍艦擾台的數量、種類及頻率快速升級,面對共軍日益升高的安全威脅,坊間遂有共軍正利用「蟒蛇戰略」(如蟒蛇般的用身體纏住獵物,施力勒死再吞食)或「綑索戰略」(綑索是被綁者反抗就會綁更緊,不反抗則會維持現狀或適度鬆綁)等做法來封鎖、施壓台灣,論者仁智互見。唯筆者認為與其各自表述個人戰略觀點,不如從歷史實例中獲取經驗的啟迪。
李志堯
2024-11-04 06:50
風生活
即時
不是因為少子化!國軍志願役人數「創6年新低」,過來人直指2原因:超商吹冷氣自由多了
隨著地緣政治日益緊張,台灣的國防事務引起廣泛關注,尤其是志願役人數持續下降的情況。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最新報告指出,國軍的志願役人數至今年6月底,已創下近年來的新低,包括外島步兵部隊在內的多數第一類戰鬥部隊,編現比都低於8成。有網友好奇指出,明明3年前招募人數還能創新高,應該與少子化無關,為何志願役人數仍越來越少?
蘇琬淇
2024-10-02 10:01
評論
政治
國內
軍事
專欄
李志堯觀點:台灣「兵不夠,武器再多也沒用」,為什麼?
報載立法院預算中心提醒國軍志願役官兵的人數,已經跌至近年來軍中的新低,包括外島步兵、本島裝騎、裝甲、陸戰隊、艦艇等部隊都缺員。同一時間美國華府傳出拜登政府即將批准一項對台軍售,總金額達新台幣183億元之多,在高額大量軍售的背後,國軍到底有沒有足夠官兵操作新擴編的武器裝備?換言之,「兵不夠,武器再多也沒用」,這恐怕才是國防上最嚴肅的問題。
李志堯
2024-10-01 06:50
VIP
評論
國際
兩岸
國內
軍事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李志堯觀點:無人機作戰中可以殺敵傷敵,但無法打贏一場戰爭─為什麼?
無人機正式的名稱是「無人航空載具」或「無人飛行器系統」,廣義上為不需要駕駛員登機駕駛的各式搖控飛行器,在用途上通常分為軍用和民用兩種。至於無人駕駛作戰飛機則具備類似有人攻擊機的性能,可以透過投擲炸彈、發射飛彈或自行撞擊等方式對目標發動攻擊,而且成本低。由於無人機在俄烏戰爭中的亮眼表現,頓時成為國際軍火市場的新寵兒,遂有「顛覆傳統作戰型態」、抑或「未來戰爭將是無人載具的天下」等說法浮現,論者仁智互見。
李志堯
2024-09-10 07:10
評論
政治
國內
軍事
專欄
李志堯觀點:「漢光40號」實兵演習有進步,但仍有再精進的空間!
為期五天四夜「漢光40號」實兵演習,於7月22日凌晨正式展開,由於此次演習標榜「無劇本」和「實戰化」,故演習全程備受矚目。唯7月24日因受強颱「凱米」襲台,國防部宣布,後續改以沙盤與兵棋推演為主,並於7月25日中午12時提前結束演習,投入各地救災。回顧演習前一個月軍方在台南喜樹海灘,提前構築臨時性防禦工事遭媒體報導後隨即填平;而演習第一天南部參演部隊,行經屏東內埔鄉一家幼兒園前,受到近二百位師生夾道高喊加油場景,「擺拍」宣傳操作太過明顯,被外界質疑依然是「有腳本」、「在演戲」。
李志堯
2024-08-02 06:40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專欄
李志堯觀點:台灣發展「不對稱作戰」嚴重影響戰力的盲點
發展「不對稱作戰」能力,是目前各界咸認台灣抗衡中共侵略的最佳選項,且俄烏戰爭爆發迄今,烏克蘭面對海、空都擁有強大優勢的俄羅斯,也展現出「不對稱作戰」能力的重要性。不過,台灣身為海島型態的國家,與內陸國的烏克蘭在防衛策略上有明顯之差異,台灣可以吸收烏克蘭部份的作戰經驗,但未必能完全套用或如法炮製。基此,筆者認為台灣在發展「不對稱作戰」的過程中,仍存有若干盲點急需改進以免影響戰力,分述如後。
李志堯
2024-07-04 07:10
評論
政治
國內
軍事
專欄
李志堯觀點:國軍取消刺槍術的做法,合理嗎?
國防部長顧立雄於6月6日上午,首次列席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答詢時拋出一大串「新政」,諸如取消軍中刺槍術、不再踢正步、休假互助組不用回報等,在國軍基層的印象分數及好感度大幅飛漲,不管是對內領導官兵或對外面對國會立委和社會輿論,皆展現出亮眼的起手式。
李志堯
2024-06-14 06:50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李志堯觀點: 美、日民間智庫「台海兵推」的盲點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將台灣列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而美國前印太司令戴維森也曾作證告訴國會:「他擔心中共最快於2027年犯台」。再加上共軍機、艦日復一日的環島擾台,甚至共機距離基隆僅41海浬(約74公里),目前是台海自1996年以來最危險的時刻。因此,兩岸兵棋推演更在美國、日本民間智庫形成風潮,各方兵推結論仁智互見。不過,武力乃是國家維護核心利益特有的手段,他們在兵推想定軍事狀況設訂上常見被忽略的盲點,分述如後。
李志堯
2024-06-04 06:50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李志堯觀點:不只聽習近平說什麼,也要看他做什麼
前總統馬英九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4月10日下午進行「馬習二會」,雙方比照2015年在新加坡的「馬習會」互稱先生,地點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依據大陸「新華社」(官方媒體)所發佈的新聞通稿,習近平說:「兩岸制度的不同,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事實。外部的干涉,阻擋不了家國團圓的歷史大勢」。習近平通篇都沒有提到「一國兩制」,並且以「團圓」來取代「統一」一詞,這是以往沒聽說過的、也是大陸最高領導人公開對兩岸關係的最新表態,顯然有意藉此釋放對台灣非台獨路線者的友善信號。
李志堯
2024-05-01 07:1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李志堯觀點:習近平以「團圓」取代「統一」,有何用意?
前總統馬英九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4月10日下午進行「馬習二會」,雙方比照2015年在新加坡的「馬習會」互稱先生,地點選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而非部分媒體事先預測具有矮化意味的台灣廳或福建廳,遂使外界原本擔心馬英九可能會遭矮化的疑慮消弭無形。
李志堯
2024-04-15 07:00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李志堯觀點:中共對外用兵是政治考量,未必是理性決策
今年2月14日(農曆新年初五)下午一時多,一艘來自中共的無船名無註冊民間快艇,駛入我國福建省金門縣限制水域捕魚,遇駐當地的我國海洋委員會海巡署第九海巡隊查緝,兩船追逐期間相撞,快艇4名大陸船員落海,其中2人送醫後不冶。
李志堯
2024-03-04 06:50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專欄
李志堯觀點: 中共為何執意要統一台灣?
中共在憲法序言中明文訂定:「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完成統一祖國的大業是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神聖職責」,其「祖國統一」的目標始終與「國家生存」、「國家發展」並列為中共的核心利益。對於「統一台灣」的這個議題,外界泰半從美國或台灣的觀點去評論,鮮少由北京的視角去解讀中共為何執意要統一台灣?依筆者個人看法大致有下列幾點,分述如後。
李志堯
2024-02-16 06:40
評論
兩岸
國內
軍事
專欄
李志堯觀點:「料敵從寬」才能「因敵制勝」
國防安全研究院日前發布「2023中共政軍發展」評估報告指出,共軍擁有陸軍兩棲合成旅及海軍陸戰隊兩支兩棲地面部隊,若中共攻台,首波海空登陸兵力預估約5萬人,但考量共軍沒有兩棲登陸作戰經驗,且我國軍積極部署飛彈,共軍將面對相當風險。對於前述的這個論點筆者表示尊重。
李志堯
2024-01-19 07:0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