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於本(3)月4日和5日召開「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和「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俗稱「兩會」)。依照中共憲法,「全國人大」是中共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和立法機關;「全國政協」則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下的統一戰線組織,它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由於中共以黨領政,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它所產生的中央委員會,是中共黨的最高領導機關;但黨大會決定的重大政策和人事任命,仍須經由「兩會」取得「合法性」的基礎。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20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對於在中共20大獲得第三個總書記任期的習近平而言,今年的「兩會」特別重要。因為與往年不同,今年適逢中共政府換屆,「兩會」除了審議報告和審查預算外,還將進行政府機構調整和通過一系列的重要人事任命。這些都會影響習近平今後五年的施政成果。人事變動最受外界矚目。預計習近平將在「兩會」上續任中共國家主席及國家軍委主席。其它包括國家副主席、國務院總理、副總理,各部委要員、人大委員長、政協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等職位,也會出現新的面孔。一般認為,未來可望進入中共新執政團隊的成員,會是那些習近平認為「敢於鬥爭」,能貫徹他的意志,並獲得他充分信任的人。內定出任國務院總理的李強,即符合這樣的條件。李強被外界視為「之江新軍」的要角,受到習近平的一路提拔,是中共建政以來,從地方黨委書記跳升至中央大員的第一人。在機構調整方面,「兩會」將確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這是習近平上台後的第3次機構改革,前兩次分別是2013年的政府機構調整和2018年的黨政機構改革。雖然此次機構改革的具體內容尚未公布,但預計「兩會」將通過把責任從一些政府機構,轉移到黨中央的直屬機構,目的是加強中央領導權威,確保黨政步調一致。據中共官方報導,在2月28日為期三天的二中全會結束時發表的公報,強調了「加強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對於機構改革的重要意義,目標是為了「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分析人士說,這可能需要將更多政府部門納入共產黨體系,尤其是在金融和警務領域,以及國家安全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