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兩會》全國人大議程未納入人事案 劉建超真能當上中國外長?

中共中聯部部長劉建超被視為出任外交部長的熱門人選。(AP)

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兩會」5日登場,前者有權依據國家主席和國務院總理提名,決定部分高層人事,因此新外交部長人事成為這次兩會焦點之一,不過《彭博》4日報導指出,由於全國人大議程未納入討論人事案,推測要等其常務委員會4月召開時才會決定新外長。

2023年7月,已消失1個月的中國前外長秦剛被免職,外傳是因在美國有私生子,但中國官方沒有透露原因,且至今依舊神隱,而在兩會召開前夕,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宣布,接受秦剛「辭去」人大代表職務。秦剛的外長遺缺由曾是外長的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回鍋兼任至今。

《華爾街日報》2024年1月引述消息稱,60歲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對外聯絡部(中聯部)部長劉建超是出任外長最優先人選,且為了準備任命他為外長,中國政府派他在1月8至13日出訪美國紐約、華府和舊金山,加強他在美國外交圈和商界的形象。

1名美國官員當時向《華爾街日報》透露:「中國人基本上告訴我們,他(劉建超)是下任外長...... 他們當時說:『他要做更大的事。』」《中國憲法》規定,全國人大依據國務院總理提名,決定包括外長在內各部會首長人選,因此劉建超是否成為新外長是這次兩會焦點之一。

《彭博》4日引據中國官媒《新華社》發布的全國人大議程表示,人事案未列入其中,意味不會決定新外長人選,繼續由王毅擔任,並推測要等到全國人大常委會4月開會時,才可能討論新外長人事案。《路透》5日稱,基於中國政府決策過程不透明,劉建超是否會當外長仍具不確定性。

2024年1月12日,訪美的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中聯部)部長劉建超(中)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面。(AP)
2024年1月12日,訪美的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中聯部)部長劉建超(中)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會面。(AP)

北京外交圈對劉建超印象好

《路透》提到,劉建超2022年出任中聯部部長,負責與外國政黨建立關係,已出訪超過20國,並和來自逾160國的官員會面,還說近期在中國北京與劉建超談話的外交人員表示,喜歡他流利的英文、有自信和樂於交談的風格,且有能力在未事先準備談參的情況下,直接接受提問並參與討論。

消息人士告訴《路透》,劉建超在外交部內受到喜愛和尊重,被視為友善、溫暖和有風度。1名外交人士直言:「比起用居高臨下的『戰狼』態度或幾乎重複談參的其他中國外交人員,這是受歡迎的改變。」另名外交人士則說:「老派外交回來了。」

《路透》稱,劉建超在中國吉林省出生長大,就讀北京外國語大學主修英文,之後到英國牛津大學攻讀國際關係,回中國後擔任外交部翻譯室科員。他曾派駐過英國,當過駐菲律賓、印尼大使,而在擔任外交部發言人期間,以幽默的即興評論,又務實嚴肅維護中國利益而聞名。

《路透》說,2008年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被伊拉克記者丟鞋子,當時為外交部發言人的劉建超被問到此事件時回道:「或許我要小心點,不只注意誰舉手,還要注意誰舉起鞋子。」美國智庫「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PI)研究員牛犇(Neil Thomas)稱,劉建超是擔任外長的熱門人選。 (相關報導: 解析劉建超訪美》俄羅斯、北韓想用武力改變國際秩序 促使拜登、習近平「綁在一起」 更多文章

牛犇認為,兩會是個宣布這項晉升的引人注目機會。「北京當局正試圖向世界投射較友善的形象,以穩定市場、重振外國投資,並減緩西方抑制與中國經濟連結的步伐」,他告訴《路透》,中國雖緩和其「戰狼」外交,卻沒改變野心,讓中國變成在國際事務上更有影響力的參與者。

中國外交部常務副部長馬朝旭負責對美事務,他曾任駐聯合國大使,但沒有直接對美經驗(資料照,AP)
中國外交部常務副部長馬朝旭負責對美事務,他曾任駐聯合國大使,但沒有直接對美經驗(資料照,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