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房地合一稅2022 文章列表
#
房地合一稅2022
約 5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蔡世杰觀點:從一封信到一面旗,教宗辭世遮不住賴清德的六重謊言
「自由之樹必須不時以愛國者與暴君的鮮血來滋養。這是它天然的肥料。」──傑弗遜致史密斯信(1787年)
蔡世杰
2025-04-28 06:50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保險
兄弟姊妹共同繼承房產,小心被課大筆遺產稅、贈與稅!專家教5招,百萬稅金通通免繳
繼承的房屋可能因為兄弟姐妹共有,或者房屋地點不適用,所要出售換現金。出售繼承屋如何避免被課重稅,一定要知道的5大合法節稅策略!
廖嘉紅
2025-03-18 12:29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繼承爸爸的房產,他做錯1件事「大筆重稅找上門」!國稅局曝最結稅做法,省下百萬稅金
繼承房屋或土地後,若有出售行為,該如何正確申報所得稅?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個人出售繼承或受遺贈取得的房屋與土地時,應依房屋的財產交易所得申報綜所稅,或就房地交易所得申報房地合一稅,而適用的稅制則取決於被繼承人或遺贈人(如父母)取得房地的時間點。
王若桐
2025-03-05 10:56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父母想把房產留給子女「小心大筆贈與稅找上門」!專家曝最省稅方法,不怕被課鉅額稅金
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2022年家庭財富分配統計,每戶平均資產淨值為1359萬元,年增率8.06%。數據一公布,許多人質疑「為什麼我沒有?」原來錢已經變成你喜歡的樣子:不動產在資產結構占比高達53.31%。不動產占資產比例高,傳承的方式當然很重要,想留房產給兒女,究竟哪種方式最省稅?
廖嘉紅
2025-01-10 13:42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政府出重手打房,為何房價依舊居高不下?胡偉良分析未來房市走向,可能下跌時間點曝光
前些日子,央行突如其來的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把整個房地產市場打的頭破血流、哀鴻遍野,瞬間扭轉了整個市場的氛圍,造成房急涷,也印證了一句話,「不要和政府對幹,政府永遠有千百招,必要時,絕對足以致你於死地。」
胡偉良
2024-12-10 14:56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推動長照保險,民進黨別打假球
去年底民間團體發布民調顯示「九成民眾願意多繳錢給國家做好長照、八成支持開辦長照保險」,8年前衛福部也發布過電話民調結果「有86%的受訪者贊成政府規劃長照保險制度」。如果台灣現在有長照保險,人民每個月只要付比健保低的保費,就可以保障自己、長輩以及下一代在面對超高齡化社會來臨時,有效解決缺乏照顧資源、青年因照顧而離職…等問題,更能大幅減輕家庭財務與照顧負荷,這樣重要的政策卻被民進黨從2016年擱置至今!
謝弘毅
2024-12-08 05:40
新聞
國際
國內
財經
科技
經濟
「台積電效應」下的台灣房市:自住與投資客的喜悅與哀愁
台灣高雄市民志偉(化名)多年來一直租房住。孩子三年前出生後,他開始積極找房,期望在市區附近買到一套適合三代同堂的樓房。今年,半年內他在網路上看了上百間、現場看了近30間房,發現房價高漲,預算內能買到的房型越來越小,他深深感受到台積電在該市新建晶圓廠,帶起的房市飛漲。
BBC News 中文
2024-09-11 19:02
新聞
國內
財經
房地產
經濟
理財
台中豪宅市場超冷清,為何不見屋主賠售慘況?專家解析3大關鍵原因
近年台中房市火熱程度不言可喻,豪宅市場卻冷清清,根據實價登錄資料顯示,台中市突破豪宅門檻4000萬元的交易件數,3年來驟減44.3%,但仍不見賠售潮湧現。專家分析,受到《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影響,豪宅買氣衝擊不小,惟短期買賣必須負擔高額房地合一稅,賣方觀望氣氛濃厚,致使價格仍有支撐。
林彥呈
2024-08-27 13:19
新聞
政治
蔡英文成績單出爐 外交、防疫獲肯定 這件事正面聲量近3百萬
蔡英文政府將在520進行政府交接,有媒體公布民調,指出總統蔡英文執政8年滿意度超過5成,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彙整蔡政府第二任期(2020年至2024年)間的網路聲量數據,並統整出10大正面聲量議題,藉此了解哪些話題讓蔡政府獲得掌聲。
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
2024-05-16 08:50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房地產
下班經濟學
再次突破2000億大關!新北4案達標百億,今年520檔期推案預計年增17.2%
住展雜誌統計,北台灣2024年520檔期新成屋、預售屋預估推案量突破2000億元,來到約2134.6億元,為2021年以來高點,建商完全擺脫連續升息、各項房市調控陰霾,較去年實際推案量增加約313.9億元,年增幅約17.2%。
住展房屋網
2024-05-10 12:40
新聞
國內
即時
汐止別墅冒「短期暴賠」成交案!不到2年「腰斬售出」慘賠46% 買到凶宅法拍屋讓屋主賠了
汐止山區別墅社區「伯爵山莊」出現一間「短期暴賠」的交易案例,據悉,屋主以500萬元成交後,持有不到2年就以268萬元出售,幾乎可以說是腰斬售出,引起關注。而背後故事也因此曝光。
林瑩真
2024-03-12 15:38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房地產
下班經濟學
沒了商辦加持,2023年住宅推案量創4年新低!台北卻逆勢成長8.7%
住展雜誌統計,2023年北台灣(北北基桃竹宜)新成屋、預售屋住宅推案量(不含商辦、廠辦建案)約1.1兆元,較2022年減少約1521.1億元,年減幅12.1%,也為2020年以來的4年新低。不過其中台北市與宜蘭地區仍現量增,各增8.7%、36%,其餘四區推案量下滑,並以基隆市年減52.9%,衰退幅度最大,其次為桃園市減幅27.2%。
住展房屋網
2024-01-19 09:40
評論
政治
財經
專欄
呂紹煒專欄:新政府馬上要面對的真假財經議題
大選結束了,雖然民進黨繼續執政、預估政策改變有限,但各方已開始探討未來新的賴政府要面對的財經議題,這些議題中,可能有真問題也有假議題,來看一下。
呂紹煒
2024-01-17 06:20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連續繼承房子,卻得繳高額房地合一稅怎麼辦?財政部:放寬適用較低稅率或自住優惠
財政部近日放寬個人交易因連續繼承或受遺贈取得的房地,依房地合一稅制計算持有期間時,可將連續各次繼承或受遺贈持有期間合併計算,減輕交易稅負,賦稅署今天提醒,已發生但未核課確定的案件均可適用。
中央社
2023-11-16 17:10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下班經濟學
理財
新知
繼承配偶過世留下的資產,專家教1招單獨拿回大筆財產不用分,還能省下高額遺產稅
當夫妻之一方死亡時,大多數繼承人直覺反應的遺產計算方式,都是直接將死者的遺產直接全部計入。
PG財經筆記
2023-11-15 14:10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房地產
下班經濟學
打房打到手軟,為何房價還是跌不下去?李同榮:為了選舉的打房,比不過市場機制
房市9月六都交易量表現,合計2萬1083棟,年增14.8%、月增4.4%,是今年以來連3個月年增率轉正成長,而Q2六都平均房價仍小漲0.84%,近年各部會亂箭齊發重打房政策下,為何跌破市場眼鏡房價居高不下,因此市場有所謂「打房政策是慢性毒藥」之說。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認為,打房政策刀刀見骨,恨不得刀刀見血、藥到病除,怎會是慢性毒藥?房價不跌不是市場失靈,也不是藥效慢性,而是政策失靈,剛性需求支撐的市場機制打敗失靈的政策,政府的住宅政策若抓不住核心,就很難得到民心。
李同榮
2023-10-11 10:40
VIP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房地產
經濟
名家專欄
政經解密
林宗弘專欄:喊「居住正義」洗白自己,政客把選民當盤子
7月16日,網紅「館長」陳之漢與時代力量前立委黃國昌以「司法及居住正義」為訴求號召民眾上凱道。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等人,都受邀參加或發表談話。三人都對居住正義發表談話,蔡政府也做了回應。在這次有關『居住正義』的朝野爭論裡,雙方的政策解方其實都差不多,但是對於什麼因素造成「居住正義」問題,卻沒有明確的定義、證據與看法。
林宗弘 傅偉哲
2023-08-03 07:10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房地產
下班經濟學
下半年房價不太會跌!李同榮:利空已經鈍化,低總價房產甚至上漲
平均地權修法五重拳正式於七月一日上路實施,對於該法案實施對房市的影響力有多大,產官學專家看法分歧,房市趨勢專家認為此項政策影響力已經提前在市場反應,利空已經鈍化,對未來房市走勢影響有限,他並提出五大理由預測下半年房市將會是「以盤代跌」的走勢。
李同榮
2023-07-04 09:40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台灣房價何時才會下跌?胡偉良分析30年來房市走向,1時間點買房保證穩賺不賠
房地產本來就是個週期性的產業,基本上是按照蕭條、復甦、繁榮、衰退四個階段來運行,一輪週期下來大約是十年左右的期間,通常「蕭條和衰退時期是入手購房的好時機,而繁榮期則是出售房產的時候」。當然若以投資的效率來看,復甦階段的初期更是投資房產的最佳時點,因為這時是房價的起漲點。只是房地產週期中每一階段的劃分都很難在事先就能準確掌握的,所以能夠在「對的波段」進場就很棒了,不要奢望買在最低點和賣在最高點。
胡偉良
2023-06-13 10:49
VIP
公共政策
國內
新新聞
出事了!照護殺人、自殺發生頻率反彈、長照收支面臨死亡交叉
這是一對家住新北市樹林區的母子,因為82歲的母親年邁,加上曾經中風、慢性病纏身,平日全由55歲的兒子一人獨力照顧。日子看似如常,這個家庭既非政府列管的高關懷家庭,也從來沒有對外求助的相關報案記錄。但這一天,鄰居卻聞到劇烈的屍臭味,經報案由警方破門入內查看,老母親陳屍一樓臥室,兒子則於三樓臥室上吊,母子兩人皆已死亡多時,遺體甚至已開始腐爛。
黃天如
2023-06-05 09:1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