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效應」下的台灣房市:自住與投資客的喜悅與哀愁

高捷青埔站外建案。(顏麟宇攝)

台灣高雄市民志偉(化名)多年來一直租房住。孩子三年前出生後,他開始積極找房,期望在市區附近買到一套適合三代同堂的樓房。今年,半年內他在網路上看了上百間、現場看了近30間房,發現房價高漲,預算內能買到的房型越來越小,他深深感受到台積電在該市新建晶圓廠,帶起的房市飛漲。

看了一間間越發買不起的新樓房後,三十五歲的志偉說,他改看屋況不錯的老房子,但經常是剛看完就被其他人買走,「有時候會想,乾脆躺平好了。」

2023年8月,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宣佈將投入近61億美元,在高雄市北部的楠梓區新建兩座晶圓廠,生產最先進的2奈米晶片,2024年又宣佈進一步擴建第三廠,總開發面積約47.05公頃。

兩年半來,高雄市房價漲幅驚人,臨近台積電在建廠區附近的房價更是攀升至歷史新高。房地產市場火爆下,有人歡喜有人憂。

「台積電效應」是台灣媒體或地產業者形容台積電新建廠區推高當地房產價格的現象。目前「台積電效應」在南台灣的高雄發酵,也有輿論擔心會助長台灣的房產泡沫。

二十五歲的冠宇(化名)是一名台積電工程師。今年初,他人還沒正式調到高雄廠上班,就花1200萬台幣(約39.6萬美元)入手一套廠區附近的樓房,半年過去,他名下這間房產已經升值超過一百萬新台幣。

「看你的房價在漲,就覺得,哇賺錢了好爽喔!」冠宇對記者說。

「台積電效應」帶動高雄房價「漲聲響起」

走進高雄楠梓區,平坦寬闊的產業道路上,駛過一輛輛大卡車、工程車,忙著整地;巨大鋼筋被吊起。台積電高雄廠第一座晶圓廠,鋼骨架構正在成型,預計2025年開始量產。這片土地原本是台灣中油的高雄煉油廠,在2015年停工前,營運長達70多年,曾是台灣的煉油重鎮。

在晶圓廠如火如荼投入興建的同時,工業區周邊,一棟棟高聳的住宅大樓拔地而起,建築工地外圍帆布上寫著諸如「台積電來了」、「高雄新矽谷」等廣告標語。

高雄地區預售屋(期房、樓花)的均價,十年來在20多萬新台幣一坪起伏(1坪約等於3.3平方公尺,35.6平方英呎),2014至16年間,房價甚至跌至10幾萬一坪。2021年開始傳出台積電將在高雄設廠的消息,房價「聞積起舞」,迎來一波猛烈的漲幅。

隨著2023年證實設廠及之後的擴建計畫,北高雄「台積電生活圈」的楠梓、橋頭、仁武、左營等區,迎來房價歷史新高。以往價格在10幾萬一坪的楠梓、橋頭,五年內翻倍至一坪30萬起跳。

高雄市預售屋價格. .  統計時間:每年第一季.

除了台積電,輝達(又譯英偉達,NVIDIA)、鴻海也宣佈在高雄展開AI相關設廠計劃,不只台積電周邊,高雄市房價,五年漲幅超過55%。

志偉在2020年興起買房念頭,但覺得左營區新成屋1坪25萬「太貴了」,就抱著觀望態度,繼續在與楠梓區同樣位於高雄北部,但更靠近高雄市區的左營區租房。四年過去,當地新成屋開價已經站上一坪40萬台幣。 (相關報導: 「西方治世」時代走向尾聲 馬凱碩:大多數國家不會承認「台獨」 更多文章

「我們這種年薪不到100萬台幣的,就會很辛苦,幾乎不可能。」從事造船業的志偉說。自有存款加上家人資助,買房預算約1500萬新台幣(345萬人民幣,375萬港幣)。他原先期望能買到自己爸媽和小家庭,一家五口住得舒服的三房新大樓,現在只能向中古屋(二手房)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