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性別角色 文章列表
#
性別角色
約 182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宣示加強育兒環境、青年權益 賴清德:強化社會投資擴大政府照護
民進黨今(7)日舉行中常會,民進黨發言人韓瑩轉述,黨主席賴清德表示,這周日是母親節,傳統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已經徹底過時,無論是家務工作、或是育兒和教養,都已經不再僅限於女性,也不能再僅限於女性,現在在孩子滿3歲前,雙親都可以申請最長2年的育嬰假,並有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在這段期間,可以持續參與勞工保險,雇主應負擔的保險費也免予繳納。
賴慧津
2025-05-07 15:59
新聞
國際
財經
經濟
美國經濟太差,還是性別角色使然?越來越多年輕男性嫌「唸大學太貴」,乾脆直接進入職場
「我已經算過,一週可以領超過一千美元的薪水,剛畢業這樣其實不差」、「大學太貴了,我完全能自己學習到一樣的東西。」
國際中心
2025-04-27 16:45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學測放榜風波─台灣性平教育的挑戰
最近學測剛放榜,雄女今年罕見地沒有學生考取4科滿級分,校長對此發表「女生數理本來就比男生弱一點」的言論,引發歧視爭議。此外,嘉女去年宣布2025年起特殊班將招收男生,理由是「希望數理較優的男生帶動女生學習」。儘管兩校後來皆澄清這些言論被媒體誤解,但校長與嘉女的說法仍引人深思——台灣推行性平教育已逾20年,為何社會上仍充斥性別歧視與刻板印象?我們的平權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侯予均
2025-03-19 05:30
新聞
國際
國內
台灣生育率創新低!母胎單身、單親生子、開放式關係—年輕世代如何改寫婚戀規則?
30歲前,Gina深信滑交友軟體要跟工作一樣積極。為了在適婚年齡結婚、生小孩,她設定嚴格目標,每天花三到六個小時與人聊天配對,還規定自己一週要出門約會兩次。
BBC News 中文
2025-03-06 17:15
新聞
國際
國內
藝文
文化
台灣饒舌「厭女論戰」最前線!《德國之聲》專訪楊舒雅:我在重新定義「女饒」
楊舒雅,一位1999年出生的台灣饒舌音樂創作者,近期因為發表新歌〈Rule男Freestyle〉,站上了台灣饒舌圈從2025年1月一路延燒至今的「厭女論戰」最前線。
德國之聲
2025-02-24 13:59
財經
文化
經濟
日本年輕人最怕什麼?「缺乏美好邂逅」竟成晚婚最大原因
在東京工作的年輕人中,8成「打算遲早要結婚」。但大約半數單身人士苦於「缺乏美好的邂逅」,整體上7成的人認為「經濟方面的擔憂」是生育孩子的最大障礙。
nippon.com
2025-01-29 10:40
評論
國內
專欄
文化
王如玄觀點:讓年夜飯除了年味,更有人味
再過幾天就要過年了,家庭日常的「誰做家事大掃除」、「誰上街採買年貨、誰煮一大家子的團圓飯」、「吃完飯,誰洗碗?誰整理廚房、倒垃圾」這些每天生活瑣事的分工或不平等,到了過年反而增加衝突導火線。
王如玄
2025-01-24 06:30
新聞
國際
不性愛、不結婚、不約會、不生育!BBC解析源自韓國女性主義的「4B運動」
隨著川普(DonaldTrump)在美國總統選舉中獲勝,全球對於源自韓國的「4B運動」關注度飆升。但為什麼有些女性選擇追隨當中的四大原則——不發生性行為、不約會、不結婚、不生育呢?
BBC News 中文
2025-01-20 12:58
新聞
國際
國內
雙薪時代的家務困境:為什麼女性仍在默默付出?
在家裡誰該洗碗?——這個經典命題最近再次成為台灣網路上的熱議話題。
BBC News 中文
2025-01-10 18:49
財經
性別歧視還是日常?超過30%女性國、高中學生認為:老師對待男女生態度不平等
「女孩子就該去上可以走讀的大學」「女孩子吃完東西就該自己收拾一下」——性別角色分工是否會這樣一直傳承下去?
nippon.com
2024-12-19 11:40
新聞
國際
當男性無可救藥,「不婚不戀不性不生」才是女性唯一出路?當「4B運動」席捲全美,發源地南韓為何仍舊厭女
在川普(DonaldTrump)宣布當選為美國第47任總統後的幾個小時內,Google上「4B運動」的搜尋量就開始飆升。這場源自南韓的女權運動,因為美國大選而受到全世界關注,相關短片或貼文在TikTok、X平台上吸引數百萬流量;然而在發源地南韓,「4B運動」卻不怎麼有名,甚至相比之下,反女性主義的聲浪才是主流。《滾石》和紐約時尚雜誌「TheCut」採訪數名南韓女性,瞭解她們對女權運動的看法。
李岱青
2024-11-16 10:00
評論
國際
政治
歷史
專欄
謝明瑞觀點:美國大選的性別取向
美國講究男女平權,但至今仍沒有產生過女性總統,為什麼?
謝明瑞
2024-11-14 07:00
地方新聞
高雄
高雄城市書展購書觀影都滿足! 百工百業多元主題質感講座開放報名
「2024高雄城市書展」將於11月9日至24日盛大登場,除了73場講座、26場特別企劃活動已全面開放報名,在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一樓,更有110家出版社與書店的「港灣書展」,與邀集50家文創與美食攤位的「草地市集」,讓民眾感受豐富美好的閱讀生活。今年特別推出專屬高雄城市書展的限定優惠!完成任務即可兌換100元購書券,消費還可加碼。另外憑借閱證至高雄市電影館觀賞指定片單享優惠價200元,讓讀者朋友參加高雄城市書展,購書觀影都開心。
徐炳文
2024-11-01 18:13
財經
男人收入一定比女人多?錯!疫情隔離和製造業衰退,讓美國年輕男性陷入迷惘
男性收入普遍高於女性,是各國社會至今仍然沒有徹底洗刷的不平等,例如最新調查顯示,所有台灣男性平均年所得是75萬餘元,比台灣女性平均所得47萬餘元高出一大截。但是在美國,這個狀況正在悄悄改變。
金牛幫幫忙
2024-10-10 12:10
新聞
國際
美國大選》性別比政見更重要? 同為女性跟川普拼輸贏,賀錦麗選情比當年希拉蕊更糟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民主黨對手賀錦麗正衝刺最後競選階段,但11月總統大選決勝關鍵恐非雙方政見,而是最基本也是無法改變的「性別」。賀錦麗雖是美國第二位女性總統候選人,但最新民調顯示,她遭遇的性別阻力卻高於2016年同黨女性總統候選人希拉蕊。
王秋燕
2024-10-02 16:40
新聞
國際
兩岸
藝文
下班經濟學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女性題材電影在中國迎來高光時刻
自2022年首映以來,這部關於「女書」的紀錄電影《密語者》(HiddenLetters)已獲得艾美獎(Emmy)提名並入圍奧斯卡獎(AcademyAward)候選名單。女書是一種僅在女性間流傳的古代漢語書寫系統。
Liyan Qi
2024-09-16 13:10
新聞
國際
兩岸
「我想約你去打羽毛球」成為新的性暗示:香港性教育惹議,應該如何跟中學生談「性」
「我想約你去打羽毛球」在香港無意間成為了一種新的「性暗示」,這跟香港教育局一份涉及性教育的支援教材有關,裡面提及,若有性衝動的時候可到運動場去打羽毛球。
BBC News 中文
2024-09-09 11:00
評論
國內
專欄
顧燕翎觀點:性別定義在台灣的奇幻之旅
此文部分觀點曾於2023/3/9在聯合報民意論壇發表,因為字數受限,表達不夠清楚,引起部分友人不安。覺得有必要做較完整的說明,以做為公開討論性別議題的基礎。
顧燕翎
2024-08-27 06:40
風生活
風歷史
娛樂
文化
影評/《鬼才之道》道盡亞洲父母望子成龍的悲哀:女大生意外死去,才終於悟出生命的真諦
從出生起,我們就背負了家人和社會的期待,時刻追求卓越,卻總是越活越累。國片《鬼才之道》就在講這一段故事,投射出現代人渴望「被看見」、害怕被遺忘的寂寞,導演徐漢強創造出不同於傳統驚悚片的世界觀,在農曆七月帶來笑中帶淚的夏日篇章。
陳乃慈
2024-08-23 18:41
風生活
新知
台灣啦啦隊紅什麼?啦啦隊女孩工作內容全曝光,不只在賽事跳舞應援
「培養一支冠軍球隊,需要多少出色球員同時達到巔峰的匯集?至於啦啦隊,年復一年,反正都有年輕貌美女性前仆後繼地投入這舞台。」-國立台灣師大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教授陳子軒
健行
2024-03-10 11:00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