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首映以來,這部關於「女書」的紀錄電影《密語者》(Hidden Letters)已獲得艾美獎(Emmy)提名並入圍奧斯卡獎(Academy Award)候選名單。女書是一種僅在女性間流傳的古代漢語書寫系統。
最近,這部紀錄片取得了同樣重大的成就:登上了中國的大銀幕。
這部影片講述了現今兩位女書書寫者的故事。在女性不允許進入學堂的中國封建時代,女書這種書面語言被創造出來,並世代相傳,為女性提供了一種秘密的溝通方式。
在中國上映的版本刪減了一些涉及當代女性與性別期望作鬥爭的場景,當下中國政府正努力強化傳統的家庭價值觀。然而,這部紀錄片在中國上映也表明,隨著女性對官方和社會規範越來越不滿,中國國內對有關女性問題的文化內容的興趣愈發濃厚。
這部紀錄片由馮都和趙青聯合執導,影片中的主人公胡欣是一位已經離異、在博物館工作的女書傳承人,另一位主人公吳思慕則是一位音樂教師,她自學成為女書藝術家,曾一度嚮往婚姻。
導演馮都來自上海,現居紐約,她稱拍攝這部紀錄片的目的是以女書為鏡子,對比男性對女性社會角色的看法與女性對自己不斷變化的認知。
在修剪版中,刪掉的一個場景是,胡欣將《女書》中描述的父權實踐與她自己婚姻中的虐待行為進行對比。她談論到她的丈夫在發現她懷了一個女孩後如何逼她墮胎。取而代之的是一段原版中沒有的新畫外音,胡欣在畫外音中說,她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婚姻觀,這與她丈夫對傳統性別角色的看法不同,並指出她丈夫想要兒子是他們離婚的原因。
《密語者》刪減版還增加了宣揚「正能量」的內容,這類資訊受到中國政府的推崇。
《中國的千禧數字一代》(China’s Millennial Digital Generation)一書的作者馬凱琳(Karen Ma)說,對於想讓電影在中國上映的導演來說,根據不同政府機構的反饋意見進行多輪剪輯是常態,因此《密語者》的導演們等了兩年才等到在中國上映並不奇怪。《中國的千禧數字一代》一書中特寫了七位年輕的中國導演。
「她們很幸運能等到自己的影片上映,」馬凱琳說。「我知道很多導演的作品都沒能上映。」
在中國影院上映的任何一部電影都需要獲得一個俗稱「龍標」的公映許可證,這個名稱取自每部電影開頭都會出現的金龍圖樣標識。獲得「龍標」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時間。而且即使得到了「龍標」,也不能保證電影最終會上映。
中國終結一胎化政策之後,中國女性正在抵制官方鼓勵生育更多孩子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文化和娛樂領域關於兩性間緊張關係的主題讓中國當局陷入困境。官員們擔心會偏離中共的路線,因此對待此類題材的態度極為謹慎。
但官員們的謹慎正面遇上了「日常女權主義」興起。這種女權主義的典型代表是一些社交媒體平台的討論、播客、部落格和喜劇節目,在審視女性的社會地位的同時,又不至於成為公開的女權主義運動,這讓政府更難予以壓制。
在科技巨頭騰訊(Tencent)和流媒體巨頭愛奇藝(iQiyi)上,一眾女性喜劇演員不斷講著各種段子,涉及的話題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男輕女觀念到指代30多歲單身女性的貶義詞彙「剩女」。
在一場面向數以百萬計騰訊觀眾播放的脫口秀表演中,一位藝名為「菜菜」的新人喜劇演員用8分鐘的時間大談月經羞恥,觀眾從頭笑到尾,其中一個梗描述了一名窘迫的快遞員試圖將客戶訂購的衛生棉藏在一個黑色購物袋裡的情景。另一場表演的笑點在於,有些看了太多用藍色液體代替經血的衛生棉廣告的男性會認為經血是藍色的。
菜菜的節目走紅後,許多女性湧向她的社交媒體帳號,分享了她們自己遭遇刻板印象的經歷。菜菜也跟她們分享了自己為什麼會選擇這個話題。
「女性的成長過程總是和羞恥感相伴隨的,」菜菜說。「希望這個段子能說破無毒。」
一部又一部談論女性題材的電影和節目成為票房贏家,原因之一是女性觀影人數多於男性。
阿里巴巴(Alibaba Group Holding)旗下燈塔研究院(Lighthouse Research Institute)的數據顯示,從2021年暑期檔到2023年暑期檔,女性在中國觀影人群中的佔比從54%提高至61%。
今年年初,由賈玲執導並主演的電影《熱辣滾燙》(YOLO)票房收入近5億美元,成為今年以來票房最高的電影之一。該片講述了一位女性為成為拳擊手而經歷身心蛻變的故事。賈玲的另一部電影《你好,李煥英》(Hi, Mom)於2021年上映,票房收入超過7億美元。
馬凱琳說,知名喜劇演員賈玲取得商業成功的部分原因是她的故事情節更貼近主流。
將於9月中旬正式上映的電影《出走的決心》(Like a Rolling Stone)預計會成為又一個票房大熱門。這部影片根據退休人士蘇敏的故事改編,她為逃離有毒的婚姻獨自駕車環遊中國並以vlog形式記錄了自己的經歷。
在社交媒體平台上擁有約300萬粉絲的蘇敏已成為許多女性的偶像。
這部電影原本有另一個片名——《親愛的媽媽》(Dear Mama),但在蘇敏的許多粉絲反對後被棄用。粉絲們認為這個片名太過偏離蘇敏對自己的描述——一個不再為家庭所困的人。
蘇敏本月早些時候在她的部落格中評論這部電影時說道:「希望這部電影能給那些和曾經的我一樣被生活困住的人,看到另一種選擇和可能。」
兩年前,蘇敏在部落格上宣布她將尋求離婚,但根據提前觀影的內容,電影中沒有提到這一決定。今年7月,她的丈夫同意離婚。
《密語者》於8月31日在中國公映,中國觀眾反響褒貶不一,許多女性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比如職場歧視。有人說,女主角對婚姻和愛情的追求等想法已經過時了。
這部電影的未刪減版中,有一場戲展現了一個「公主夏令營」,牆上裝飾著女書文字,小女孩們在那裡學習如何正確站立和行走,以及如何滿足男性的期望。該片聯合導演馮都表示,這場戲體現了女書文字已被用於宣揚傳統價值觀。在中國上映的版本中,「公主夏令營」的場景已被全部刪除。
一些場景被部分保留。原版展示了音樂老師吳思慕當時的未婚夫在她探望他家人時,迫使她喝下一碗有助於懷孕生子的中藥。這是一個充滿緊張氣氛的場景,隨後兩人便分手了。
新版保留了這一場景,但刪去了未婚夫讓她喝下這碗苦藥的原因。
當被問及是否認為這部電影傳遞的資訊被削弱時,馮都回答說,它沒有原版那麼有力,有些觀眾可能無法完全領會其中的深意,不過,這部紀錄片能在中國上映對她來說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