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性別差異 文章列表
#
性別差異
約 23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政治
國內
專欄
點教育》危害教育中立,臺美難弟難兄
臺灣從反中、仇中成為政治主旋律,到中國大陸成為境外敵對勢力,教育首當其衝,繼歷史課綱修改,預料還會有後續由政府意識形態主導史觀教育的事件。日前批判課綱「去中化」的高中國文老師區桂芝接受央視訪問遭到檢舉調查,教育部三月底遂發函各地方政府轉知各級學校應依《教育基本法》規定,落實「教育中立」原則並強化教師專業自主,部長旋即又強調:教師教學應「謹守分際」,「國家主權、國家安全與國家認同」是學校人才培育的核心,教育現場的所有人員應致力於讓青少年建立「正確認知」,成為具有「正確國家認同」的新世代。
諄筆群
2025-05-05 05:50
新聞
國際
Z世代大分裂:老Z挺自由,小Z向右轉!為什麼美國最嫩選民愛上了MAGA?
美國政治過去「年輕選民通常比較左」的既定印象被打破了!根據耶魯大學最新公布的青年民調(Yale’sYouthPoll),Z世代(約13到29歲的人)出現明顯的政黨分歧:18到21歲的年輕選民傾向支持共和黨,而22到29歲的選民則較支持民主黨。現在如果你想知道年輕人的政治觀點,首先得搞清楚:你問的是哪一群Z世代。
李岱青
2025-04-28 18:00
風生活
AI
職場
科技
未來20年「最容易被取代工作」出爐!第一名超過7成被代替,記者排第三名
根據《CNBC》報導,皮尤研究中心(PewResearchCenter)最新調查,人工智慧(AI)專家與一般民眾對AI的影響看法大相逕庭。這份調查共訪問超過1000名AI研究者與從業人員,以及5400名美國成年人。56%專家們認為AI將為未來的工作與經濟帶來正面轉變,但僅17%的美國成年人持相同觀點。不過,專家們也坦言,部分工作將面臨淘汰風險。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4-08 14:54
評論
國際
觀點投書
國內
文化
在野法潮 》生死如何兩相安─我們需要的真的是安樂死嗎?
2024 年底,英國下議院歷經長達 4 小時的議會辯論後,通過《末期病患(生命終結)法案》(TerminallyIllAdults(EndofLife)Bill)法案規定預期壽命不足 6 個月的成年人將有權利選擇安樂死,並經過 2 名醫師評估及高等法院法官批准方可執行。雖然該法律仍需經過上、下議院議員都同意批准下,該法案才會正式成為法律,但也引起英國社會上支持、反對聲浪此起彼落。
葉于甄
2025-04-05 05:30
風生活
房地產
理財
新北
繼承土地忽略1件事慘了!下場被國家賣掉,獲利直接充公國庫
新北市府地政局今(27)日表示,統計114年度未辦理不動產繼承共2299人,總價值高達新台幣228億餘元。單筆最高價是新板特定區的6.7億元商業土地。4月1日起,將公告至6月30日止。
中央社
2025-03-27 16:28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外交部女公務員遭婚育歧視!派俄4年考績全是甲,1人當4人用「卻因請產假被評乙等」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3月26日開庭審理一起行政訴訟案件,一名曾派駐俄羅斯的外交部女性公務員A,因在2023年申請安胎假與產假,導致考績遭評為乙等。她向主管詢問原因時,對方坦承與請假有關,並稱「相對比起來工作量減少了」。A提起復審卻遭外交部駁回,最終選擇提起行政訴訟。外交部對此回應,表示本案已進入行政訴訟程序,將尊重法院最終判決。
龔渝婷
2025-03-27 11:18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學測放榜風波─台灣性平教育的挑戰
最近學測剛放榜,雄女今年罕見地沒有學生考取4科滿級分,校長對此發表「女生數理本來就比男生弱一點」的言論,引發歧視爭議。此外,嘉女去年宣布2025年起特殊班將招收男生,理由是「希望數理較優的男生帶動女生學習」。儘管兩校後來皆澄清這些言論被媒體誤解,但校長與嘉女的說法仍引人深思——台灣推行性平教育已逾20年,為何社會上仍充斥性別歧視與刻板印象?我們的平權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侯予均
2025-03-19 05:30
新聞
政治
「國會女性比例連外賓都敬佩!」鄭麗君:追求性別平等不是消弭性別差異
今(8)日為國際婦女節,衛福部社家署舉辦「女權30,從心自由」系列活動,以呼應聯合國婦女地位委員會年度主題,聚焦《北京宣言暨行動綱領》近30年推動成果,並回顧我國自1996年至今透過公私夥伴關係,推動婦女權益和性別平等達成的進展。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今日出席活動起跑記者會,致詞時強調,追求性別平等不是消弭性別差異,而是追求更民主的社會,讓每個人不論性別,都能成為自由的人。
鍾秉哲
2025-03-08 17:31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觀點
王如玄觀點:婦女節警鐘─不再性別平等亞洲第一的臺灣
日前行政院發布2025年性別圖像的「性別不平等指數」,驚覺自豪性別平等亞洲第一的臺灣,已經被新加坡超前,不再是亞洲第一,已經連續兩年退步,而且這次發布的成績較前次退步3名,令人憂心。
王如玄
2025-03-07 05:40
新聞
國內
財經
壽險業唯一 安聯榮獲北市職場性平認證金質獎
安聯人壽今(9)日發布新聞稿指出,該公司繼摘下亞洲權威性人力資源雜誌《HRAsia》「2024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獎」七連霸金獎殊榮之後,今年首度角逐台北市職場性別平等認證即榮獲金質獎,為唯一獲得金質獎肯定的壽險公司,彰顯安聯在性平、工作與家庭平衡、友善孕育、職場安全等面向成績斐然。
陳怡慈
2024-12-09 14:43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文化
「風騷」非艷詞,而是華夏詩詞的源流:《泛文與泛情》選摘(3)
〈本文選自旅美作家康正果新著《泛文與泛情》中「關於古典文學的談話─答曹問」〉
康正果
2024-12-04 05:10
地方新聞
高雄
用愛生活,打破偏見!輔英科大攜手五大協會推動包容校園
輔英科大在「國際身心障礙者日」前夕邀請高雄市五大身心障礙團體協會舉辦「用愛生活、打破偏見歧視」國際身障日身心障礙團體闖關暨小市集活動。林惠賢校長表示,校方勠力推動族群融合,尊重多元文化與性別,同時打造無障礙友善環境,落實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精神。
徐炳文
2024-11-27 19:27
評論
國際
政治
歷史
專欄
謝明瑞觀點:美國大選的性別取向
美國講究男女平權,但至今仍沒有產生過女性總統,為什麼?
謝明瑞
2024-11-14 07:00
新聞
國際
週末就是該補眠!最新研究:是否睡飽真的有差,補眠可降低20%心臟病風險
忙碌工作一整個星期之後,好不容易有個週末休假時間,許多上班族都會選擇此時多睡片刻,不只能調整作息和精神更好,根據最新科學研究發現,這個舉動很可能還對心臟健康有益處。一份蒐集近十萬受訪者資料,彙整分析而成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利用週末休息時間補足上班日的睡眠不足缺憾,能大大改善人們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
李靖棠
2024-11-12 20:00
新聞
國際
千萬級「播客之王」力挺重奪總統大位 羅根喊話川普:別再攻擊報復他人,美國需要團結
美國知名直播主、擁有6千萬粉絲的「播客之王」羅根(JoeRogan),在本次美國總統大選前夕,公開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場,選擇支持川普(DonaldTrump)擔任總統,被外界視為是該陣營最重要的一個投資。然而身為公眾人物的羅根,雖然表態力挺川普入主白宮,他仍在大選結果塵埃落定後,在自己的節目中、喊話即將在明年(2025)一月上任的新總統,該是時候讓美國人民團結一致,別再無止盡地攻擊左派,或那些與你立場不同的人。
李靖棠
2024-11-09 09:11
新聞
國際
美國大選》無視川普性別歧視爭議,白人女性選民已連挺他兩次!衛報質疑「今年會是第三次嗎」
本屆美國總統大選,隨著賀錦麗(KamalaHarris)接替拜登(JoeBiden)出馬競選開始,男女性別議題就成為大選重要話題之一,不少民調或評論都會特別針對女性選民進行分析,想確認「女性能否真的幫助賀錦麗贏得選舉」。但包含《衛報》等多家外媒從實際數據中發現,與其說性別差距、不如應該說是種族差異。因為相比非裔、亞裔、拉丁裔的女性選民傾向,最大規模的白人女性群體,卻很可能還是和2016、2020兩屆大選一樣(過半)支持川普(DonaldTrump)。即便在他執政的那4年時間,傷害了不少女性權益與墮胎自主,從目前的民調來看,這些白人女性在11月5日那天,還是會將手中一票投給川普。
李靖棠
2024-11-04 15:27
新聞
國內
財經
房地產
內政部統計 首季靠繼承晉升有殼族占比達32%
據內政部最新統計,2024年第1季自然人取得住宅,共計12萬3178人次,其中逾7萬9000人次、約64%是透過買賣、拍賣取得;約4萬人次、逾32%則是透過繼承、贈與取得。
中央社
2024-10-14 11:0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從金庸行動粉碎歧視談社會歧視的根源
近日,和學生上到金庸(查良鏞)博士的作品,除金庸表哥是大詩人徐志摩,我特別提到金庸博士,劍橋大學已經頒給他榮譽文學博士學位,金庸則出人意料的向劍橋校長提出︰「讀一個真正博士學位的請求」,博士論文指導教授為劍橋漢學名譽教授麥大維(DavidMcMullen),金並以八十六歲高齡獲得英國劍橋大學哲學博士,粉碎學界文人相輕不當學歷歧視,其實說到底,那個在浙大人文學院,歧視金庸沒資格當院長的老師,不知道人在哪裡?
張天泰
2024-10-05 05:30
新聞
國際
非洲國家近視率僅有1%?揭密全球視力差異的背後原因
全球大約每三個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有近視,而且這一現象正快速增長。據中國一個研究團隊在《英國眼科雜誌》上發表的文章稱,到2050年,近視的兒童和青少年人數預計將增加到超過7.4億,相當於全球約40%的5歲以上兒童和青少年近視。
德國之聲
2024-09-29 16:30
新聞
國內
財經
女人賺1塊男人能賺1.6塊 所得差距11年來最大
據財政部最新公布的性別統計年報,2022年男性平均每人所得新台幣75萬2530元,女性人均所得47萬569元,性別差異倍數高達1.6倍,為11年來最高水準。
中央社
2024-07-31 09: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