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後漢書 文章列表
#
後漢書
約 4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新知
風歷史
文化
4歲讓梨的孔融,長大後被滿門抄斬!死前求情曹操,九歲兒子說了1句話成千古名言
孔融自幼聰慧,4歲時便有「孔融讓梨」的美談,成為後世尊兄重道的典範。不過,孔融卻因直言不諱,常常觸怒權臣曹操,最終,曹操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等罪名,將孔融滿門抄斬,在被捕時,孔融曾懇求曹操放過年幼的子女。然而,他9歲的兒子看著父親為自己求饒,卻淡然說了8字,成為千古名句,現在的你我一定都聽過。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4-23 17:40
風生活
風歷史
新知
文化
諸葛亮死後為何口含七粒米?不只是迷信,還有1戰術考量,助蜀軍成功撤退
在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不僅以睿智謀略聞名於世,連其去世之後的傳說也充滿神秘色彩。相傳他死後口中含有「七粒米」,這一細節首次出現在《三國演義》中,也讓無數人好奇:為何這位足智多謀的軍師,會選擇如此樸素的方式「續命」?根據陸媒報導,這背後除了文化習俗,還蘊含了古人對鬼神、天象與軍事策略的多重理解。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4-18 09:56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龍應台說的不全對─台獨的時間不多了
最近,作家龍應台在《紐約時報》(TheNewYorkTimes)應邀刊登投書「台灣的時間不多了」(TheclockistickingforTaiwan);而面對美國川普的「狂人稅」,台獨工作者賴清德卻要「脫中入北」,即要台灣脫離整個中國後,進入全球北方國家也就是美國,這看似不相關的兩件事,其實意謂著:台獨末路,近了…,兩岸終將會有實現和平統一的那一天。
孫榮富
2025-04-18 05:30
風生活
新知
風歷史
文化
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鑄12金人,為何全都消失了?揭祕課本沒提的3大去處
春秋戰國諸群雄霸,紛亂數百年,最終由秦始皇一統六國,開創中央集權體制。為保衛民變並加強統治,秦始皇下令徹底收繳全國兵器,運至首都咸陽熔化,據稱鑄成十二尊巨大的銅人,而這些傳說中的「十二金人」至今在考古中不見蹤影,成為歷史懸案。歷史學家點名三種可能,第一是被項羽燒毀,第二是被董卓、苻堅毀壞,第三則是成為秦始皇的陪葬品。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4-15 18:02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楊岡儒觀點:淺談女檢私查卷證侵害個資案、八八會館檢座懲戒案
「知法犯法?」檢察官吳亞芝因涉嫌違法使用《檢方書類查詢系統》查詢檢方內部書類(含被告個資,下簡稱「私查卷證案」),案經桃檢移送檢評會,認受評鑑人吳亞芝有懲戒之必要,依法移送懲戒。筆者引用檢評會決議及協同意見書為評論。又,2/25高檢署檢察官(前警政署政風室主任)黃錦秋《懲戒案一審》結果出爐(下簡稱「會館懲戒案」),筆者將一併簡要論述及評論之。
楊岡儒
2025-03-02 06:40
風生活
新知
文化
2024冬至日期時間是什麼時候?由來/習俗/禁忌/拜拜/開運一次看懂
冬至,象徵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節氣,是台灣傳統中備受重視的重要時刻。今年冬至落在2024年12月21日,這一天不僅是自然節律的轉折點,更蘊含著家庭團圓與生活調養的文化內涵。人們以圍爐吃湯圓來象徵團圓美滿,並透過進補增強體力、抵禦冬寒。然而,冬至的習俗背後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與禁忌,例如湯圓象徵圓滿,數量上講究雙數,避免單數以免不吉利。
風傳媒新聞焦點
2024-12-20 08:30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康正果專文:蓬萊日日催絃管,奏向人間是怨音─余英時三首詩作讀解
余英時一九八七年離開耶魯,應聘去普林斯頓大學前,曾賦詩一首,寫成一條幅留別孫康宜教授夫婦。據我多次去他們住所所見,那條幅一直掛在孫教授的書房內。
康正果
2024-12-01 05:4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楊岡儒觀點:從雄檢對《密醫、詐保及逃漏稅》緩起訴案談起
筆者請問賴清德(賴醫師):「檢察官對密醫《緩起訴》,並要求兩年半內取得牙醫師資格?」、「對智能不足被告偷一包十元面紙,檢察官起訴?」比對兩案之案情輕重,前者較嚴重(整體含密醫、詐保、逃漏稅),但檢察官處以緩起訴,後者案情輕微卻起訴?這就是邢泰釗口中「有溫度的司法?」(面紙竊案,請參閱拙文《評檢察官起訴10元面紙竊案》)
楊岡儒
2024-09-22 06:4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藝文
觀點投書:雞肋
雞的肋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比喻沒甚價值,丟了卻又覺得可惜的事物。《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傳》:「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宋.蘇軾〈次韻王滁州見寄〉詩:「笑捐浮利一雞肋,多取清名幾熊掌。」
于璣銘
2024-06-02 05:3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賴祥蔚觀點:大學參與永續責無旁貸—地方學與城鄉永續的思考
大學參與永續,責無旁貸。至於地方學與城鄉永續的意義包羅萬象,或許可以先從方志說起;說方志,當從第一本正史《史記》說起。
賴祥蔚
2024-04-26 05:50
風生活
世界
風歷史
文化
比皇帝權力還大的諸葛亮擁有多少財產?起底宰相實際薪資收入,巨額遺產全落入這些人手中
編按:身為一國宰相,諸葛亮生前擁有巨額財富,除了固定俸祿之外,還有賞賜與不動產,不過這些錢最後都去哪裡了呢?作者從歷史文獻整理出這三大收入來源的數字,帶你看諸葛亮的財產總額究竟有多少!
時報出版
2023-12-22 11:16
風生活
新知
風歷史
文化
為什麼數百年來,冬至一定要吃湯圓?課本沒教的真正由來,揭多數台灣人不知道的背後意義
每到冬至這個日子,大家總認為一定要來碗湯圓,慶團圓、平安長一歲,不過,吃著又香又Q湯圓的同時,你可知道冬至吃湯圓的習俗的由來為何?背後又代表著什麼意義呢?
鐘敏瑜
2023-12-14 09:50
風生活
世界
風歷史
文化
諸葛亮去世時,為何嘴裡要含7粒米?司馬懿見狀嘆:實乃奇才也,背後用意曝光
諸葛亮被譽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之一,他的智慧和戰略謀劃影響深遠,至今仍然為人們所敬仰。最著名的智謀之一是他在五丈原的星相術,以七粒米和一盞明燈,成功迷惑了魏國的司馬懿,推遲了蜀軍的撤退,保護了蜀漢的安全。
王若桐
2023-10-05 17:07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楊岡儒觀點:蔡政府司改?賴清德之羅剎海市
民進黨2024總統參選人賴清德(2023/7/29)日出席「全國律師賴清德後援會」,民進黨新聞稿提到:
楊岡儒
2023-08-06 06:4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楊岡儒觀點:檢方虐民記—評心智九歲被告洗錢案
檢方每暢談檢察獨立、人權保障,並以法律守護者自居,觀察台南一地,近期就有《學甲爐渣案(非法掩埋超過67公噸,不法獲利21億以上)、88槍擊案、綠能光電利益案、經發局長陳凱凌涉嫌收賄案》等等,在舉國關注台南之時,南檢靜悄悄以《洗錢罪》起訴一位「心智只有九歲的被告」。
楊岡儒
2023-01-01 14:40
風生活
冬至後財運出爐!2生肖衰神降臨容易破財,命理師曝化解方法
冬至又稱冬節,為24節氣中第22個節氣,也是北半球一年中黑夜最長、白天最短的日子。許多人會在這天吃湯圓,象徵團圓,並祭拜神明、祖先及地基主,祈求平安。今年冬至落在12月22日,《科技紫微網》提醒屬猴、屬狗的民眾在冬至前後要特別小心破財,並曝光化解方法。
李艾庭
2022-12-22 01:00
評論
國際
兩岸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伊利夏提評《絲路上的帝國》:擺脫中原史觀,重構中亞史
作為一個維吾爾知識分子,我一直對生於斯長於斯的中亞及其文化,情有獨鐘;對中亞歷史,更是想知道的更多。但在中國,尤其是在中國共產黨統治下,歷史完全成為了統治者的政治工具。因而,學習歷史,不僅極其艱難,而且還具有危險性,尤其是學習作為中央歐亞核心區域的東突厥斯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歷史,有可能將學習者送入監獄。
伊利夏提‧庫克保爾(Ilshat Kokbore)
2022-06-06 13:20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邱坤良專欄:疫情擴散下看見唐美雲劇團黑色幽默
在疫情日趨嚴重,每天幾千多人確診的當下,兩個姓唐的國家級演員,演了一段怪誕的唐朝宮闈故事,而國家劇院全場觀眾也能氣定神閒,苦中作樂,顯然已漸漸能與病毒共存,或者說讓病毒來劇場接受感動;同樣的,這樣的題材也沒有去不去「中國化」的問題,大家看的是一齣十足的台灣本土好戲。
邱坤良
2022-04-29 13:50
風生活
風歷史
世界
日本
日本人的祖先到底是誰?他從DNA科學定序發現,真正血統其實源自於2種人
關於日本人的起源,一直是大家爭論不休的議題,在中國有徐福州東渡的說法,傳說中徐福州為了尋找長生不老藥,率領了三千名童男童女出海,最後在日本落地生根,成為日本人的祖先,徐福州也成為初代天皇;不過,韓國地理學家則認為,依照地理位置來看,日本人的祖先應該來自於朝鮮半島。對此,歷史Youtuber「Cheap」就根據2019年最新的DNA定序,結果顯示,日本人的祖先為90%的彌生人,以及10%的繩紋人血統,而這2種人其實都不是來自於中國和韓國。
黃寶萱
2021-12-22 17:00
新聞
政治
侯友宜堅拒為「4個同意」背書!陳玉珍狠嗆:首尾兩端、不知所云
四大公投將於18日舉行投票,國民黨方面全力宣傳「4個同意」,不過新北市長侯友宜身為藍營「最大百里侯」,卻一直未表態公投立場,昨(13)日晚間發表「公投的想法」千字文,甚至明言不該「僅是告訴我們打圈或打叉」。對此,國民黨立委陳玉珍怒嗆「首尾兩端」,狠酸兩面討好得不到真誠尊重。
陳煜
2021-12-14 13:42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