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平均地權條例 文章列表
#
平均地權條例
約 32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反對不是特權,市地重劃制度需要回到事實與法治的對話
台中市黎明自辦市地重劃案中的黎明幼兒園拆除爭議,近期再度成為媒體焦點。部分報導將此案描繪為建商與政府聯手迫遷「小人物」的悲情故事,例如風傳媒朱淑娟專欄〈自辦重劃變圈地〉,主張制度失衡、政府失責。但這類敘事與事實明顯不符,不僅扭曲了制度精神,也誤導社會對台灣市地重劃制度的基本認識。
洪孝全
2025-04-20 05:30
新聞
國內
財經
房地產
經濟
理財
房市賣壓即將引爆?29年最大交屋潮強碰房市寒流,「使照月月破萬」榮景難重現
自從新冠疫情以來的房市多頭行情,造就2024年出現近年最大交屋潮,全台住宅類核發建築物使用執照達13萬8180宅,寫下1996年以來最高紀錄。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2020年以來建商大舉推案,並且陸續於去年完工,全台進入歷年罕見交屋潮,是否在市場衍生巨大賣壓,仍有待時間觀察。
林彥呈
2025-02-05 11:57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觀點投書:解決釘子戶問題不靠公權力,竟靠神明指示?高雄市政府是在哈囉?
高雄市鳳山區的陳家釘子戶多年來違法占用公有土地,成為鐵路地下化工程完成後的最大障礙。該戶占用的土地大部分位於重劃區規劃道路,因長期拒絕拆遷,導致鐵路地下化完成後,重要聯外道路至今無法通車,影響無數用路人及旅客的便利,更導致「空中鳳城」兩次招商失敗,直接損害國庫收入。然而,這場僵局歷經八年才終於解套,而解套的理由卻荒謬至極,令人不禁啼笑皆非。
黃花麗
2025-01-13 05:40
風生活
國內
財經
房地產
下班經濟學
42億現金掃超級豪宅!北市富豪都是狠人 買房不貸款「一次付清」
真富豪不怕央行打房,42億流向超級豪宅!住商機構統計台北地政雲數據,2024年以來,台北市超級豪宅市場已出現42億元的純現金交易,數據相當驚人。進一步解析所有每坪逾200萬元的豪宅成交案例,約40%為現金交易,顯示資金大戶不畏央行打房政策,持續以現金入手超級豪宅作為資金避險工具。
下班經濟學
2024-12-24 11:11
新聞
政治
鄭文燦全面否認犯罪!首出庭強調「不可能收賄」:檢方有嚴重錯誤認知
桃園地方法院今(19)日首度傳喚前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審理其在桃園市長任內被控收賄500萬元案,這是鄭文燦首度出庭公開向外界說明檢方對他的指控。鄭文燦有備而來,一開口就全盤否認犯罪,對檢方指控全面反擊,指檢方是靠譯文辦案,強調他是5星級市長,不可能收賄,相信司法會還他清白。
林益民
2024-12-19 15:06
品味生活
央行力挺青年 4字頭成家無須捨近求遠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政策來勢洶洶,炒作投機客退散,市場回到冷靜期,響應了政府不炒房的決心,民眾對於房地產後市看法回歸理性,自用買盤當道的氛圍,讓購屋族在買房除了「在意價格是否合乎價值」,更關鍵的是,建商品牌信譽、營造工程品質,才是持盈保泰之計,卓越的建築品質方能抗衡景氣循環。
唐可欣
2024-12-11 18:04
風生活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政府出重手打房,為何房價依舊居高不下?胡偉良分析未來房市走向,可能下跌時間點曝光
前些日子,央行突如其來的第七波信用管制措施,把整個房地產市場打的頭破血流、哀鴻遍野,瞬間扭轉了整個市場的氛圍,造成房急涷,也印證了一句話,「不要和政府對幹,政府永遠有千百招,必要時,絕對足以致你於死地。」
胡偉良
2024-12-10 14:56
風生活
品味生活
房地產
限貸令升級,房市交易風險增 專家:履約保證更顯重要
房市如遭遇重大政策改變,往往牽一髮動全身,影響每個交易環節。央行於今年9月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對特定族群貸款最高成數大幅降低,加上近期銀行不動產放款已接近滿水位,皆讓不少原有買房計畫的民眾面臨「貸不到」的窘境。
唐可欣
2024-12-04 15:43
財經
房地產
商業
房市買氣跟疫情三級警戒一樣慘!專家示警:黑暗期直到2025年下半年,2縣市壓力較大
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場概況的「住展風向球」,10月燈號為綠燈,分數45.3分乃連續第三個月下降,是今年3月股市帶動房市熱潮以來最差表現,利空罩頂不言可喻。風向球六大構成項目呈現「一升、一平、四降」,預售屋推案量升,議價率持平,其餘指標包括新成屋戶數、待售建案個數、來客組數、成交組數則衰退。
住展房屋網
2024-11-21 11:40
地方新聞
台北
立院火速三讀通過都更修法 建設業緊跟強化住宅韌性
政府近期力促房市軟著陸,實施央行信用管制、囤房稅及平均地權條例等措施,打擊投機行為之外,在調控房市過熱現象目前已達成效。央行指出,危老重建、首購族及社會住宅三大類別的房貸優先保障,以平衡市場需求。立法院於本月25日也火速三讀通過《都市更新條例》第65條修正法案,放寬原建築容積更新重建對象,預估全國約27萬戶受惠,其中北市約有2,725棟符合條件,約佔全國33%。
唐可欣
2024-10-31 08:00
新聞
國內
財經
房地產
經濟
理財
大家拚命買房恐釀房市泡沫,央行再推第8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楊金龍給答案
中央銀行上個月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市場視為史上最狠打炒房措施。央行總裁楊金龍指出,先前大家拚命買房,「我們的房市太熱了」,恐將催化房市泡沫,影響金融穩定,因此央行必須出手讓市場冷卻,至於是否再推新一波選擇性信用管制?楊金龍認為現階段言之過早,央行將視情況滾動檢討。
林彥呈
2024-10-17 12:16
風生活
即時
高雄
限貸令一出就釀解約潮?鄉民揭「靠1招鑽漏洞」 房仲卻曝「建商賺更多」:不可能配合
先前相當火熱的房市,在央行祭出被封為「史上最嚴厲的限貸令」的房市管制措施後,房市也被推測應將轉冷,連帶解約件數也慢慢增多,不過,有網友卻質疑,解約件數的增加可能是民眾試圖「鑽預售屋漏洞」的操作,但也釣出房仲打臉,搬出《平均地權條例》之下,建商不太可能冒著違法的風險配合假解約。
古靜兒
2024-10-15 17:39
新聞
國際
國內
財經
科技
經濟
「台積電效應」下的台灣房市:自住與投資客的喜悅與哀愁
台灣高雄市民志偉(化名)多年來一直租房住。孩子三年前出生後,他開始積極找房,期望在市區附近買到一套適合三代同堂的樓房。今年,半年內他在網路上看了上百間、現場看了近30間房,發現房價高漲,預算內能買到的房型越來越小,他深深感受到台積電在該市新建晶圓廠,帶起的房市飛漲。
BBC News 中文
2024-09-11 19:02
風生活
財經
即時
想買北市預售屋「均價破120萬」只剩3地還在百萬內!建商主推1類房…人民超委屈
台北市為台灣政經中心,房市表現受到關注。永慶房產集團比較近3年台北市預售屋成交件數和總銷金額,近1年交易件數與總銷金額皆創新高,預售均價已突破新台幣120萬元。
中央社
2024-09-11 13:16
新聞
國內
財經
房地產
台北市僅剩這三區單價還在百萬元內 房仲:北市近1年預售均價突破120萬元大關
台北市為台灣政經中心,房市表現受到關注。永慶房產集團比較近3年台北市預售屋成交件數和總銷金額,近1年交易件數與總銷金額皆創新高,預售均價已突破新台幣120萬元。
中央社
2024-09-11 12:38
新聞
國內
財經
房地產
理財
政府頻頻出招打房,建商也怕了?全台開工量回到疫情前水準,專家點出關鍵因素
房市前景不明,建商興建速度也跟著放緩。根據內政部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台開工量只有5萬2712宅,回到疫情前2019年水準,其中,新北市開工量3575宅,更創2009年有統計以來同期新低。
林彥呈
2024-08-29 12:27
新聞
國內
財經
房地產
經濟
理財
台中豪宅市場超冷清,為何不見屋主賠售慘況?專家解析3大關鍵原因
近年台中房市火熱程度不言可喻,豪宅市場卻冷清清,根據實價登錄資料顯示,台中市突破豪宅門檻4000萬元的交易件數,3年來驟減44.3%,但仍不見賠售潮湧現。專家分析,受到《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影響,豪宅買氣衝擊不小,惟短期買賣必須負擔高額房地合一稅,賣方觀望氣氛濃厚,致使價格仍有支撐。
林彥呈
2024-08-27 13:19
新聞
政治
財經
房地產
政府打房越打越貴?房價3年漲逾3成 學者揭3股力量背後推動:短期難下跌
全台房價3年漲超過3成,政府雖陸續祭出平均地權條例、信用管制、囤房稅2.0等一系列打房政策,房價卻越打越高。對此前國發會主委林祖嘉表示,台積電設廠帶動周邊房價、股市熱錢湧入房市、新青安專案等,都是推動房價上漲主要的因素。
蔣帆威
2024-08-19 08:40
新聞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房地產
環境部長:徵收碳費對房價的影響不到1% 要民眾檢舉炒作建商
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8日召開首場會議,環境部長彭啓明今天表示,營建大老喊因徵收碳費房價要漲5%到15%,環境部有計算過,徵收碳費對房價的影響不到1%。
中央社
2024-08-15 11:02
新聞
國內
財經
新青安成為「建商屠殺小白的屠宰場」!投資客帥過頭:喊天價都能賣
政府推出的新青安政策催出大量民眾進場買房,上半年房市熱況空前,炒起新一波的房價上漲。對此,投資客帥過頭指出,政府大力打擊投資客,讓其從房市中退出,結果新青安又造成大量「小白」湧入,供不應求造成小白只能任由建商宰割,直言「今年的房地產市場是我從來沒看過的『小白屠宰場』」。
張大任
2024-08-11 22: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