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總統陳建仁這兩周的行事不太合乎他向來的「人設」,先是反擊另一個博士、台北市長柯文哲「完全不懂流行病學」、要回去多看看資料,之後又在臉書秀出自己身為台灣醫學科學家第一的排名;陳建仁可說是蔡政府流行病學的國師級人物,除了白目柯文哲外,無人敢挑戰他的權威;可惜的是,陳建仁對台灣Omicron致死率最低的預判能不能禁得起考驗,最大的挑戰卻來自民進黨自家人無能超前部署和有形無形的人謀不臧困境。事後回顧蔡政府對這盤疫情的研判,其實是全盤皆錯;陳時中4月12日接受訪問時還表示,台灣4月底本土案例數將會破千,因應大量的患者,快篩試劑成為主要工具,他保證快篩試劑價格將降至200元以下,強調之後會便宜且供貨無虞。真實的狀況是,台灣從4月中就往上飆,到4月30日已連3天上萬例、來到15,033例,更慘的是,此時別說政府一再宣傳的一百元實名制快篩一劑難求,連200元、300元的也都消失無蹤。有人統計過,以現在每個人一個月買五劑的頻率,新北市民平均要二十九天才可以買到快篩,「以篩代隔」的新防疫模式不但是空言,更是笑話。其實,在陳時中受訪前的4月6日,蔡總統就在官邸召開防疫會議,這一場會議陳建仁不但出席,而且還定調「重症清零、輕症管控」,這8個字再加上「防疫新台灣」模式,成為蔡政府的防疫口號,然而,這真的只是口號而已,執行起來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總統府在官邸召開會議的詭異形式及組成,就已預告今天混亂的狀況,該會議某種形式是紙上談兵,然而,比科學家紙上談兵更怪異的是,這是專家和政治人物的組合,會中全無在野黨縣市長,最醒目的是漏掉雙北市長,當雙北及北台灣生活圈一如預期的爆發疫情時,理論和現實之間就出現了殘酷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