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川普新局,不受中國歡迎的盧比歐─美中台三方如何「對賭」?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被中國「制裁」的狀態尚未因川普回歸而改變。(美聯社)

川普上任首日,並未像外界預測那樣快速且強硬的推出美國新「對華政策」。或許川普也意識到,需要重新審視與中國的關係。儘管川普在第一任期與中國發生了貿易戰和關稅戰,但這並不影響接下來美國新政府與中共高層的接觸。

川普第二任溫和的開局促使中國股債匯「三市」在1月21日迎來反彈。其中,香港恆生指數上漲0.91%,重回20,000點大關,收報20,106.55點;深圳成指上漲0.48%;上海A股則微跌0.054%。週一晚間,人民幣匯率飆漲近750點,突破1美元兌7.27人民幣。

至少,資本市場對此表現出樂觀情緒,認為美中關係可能會緩和。然而,多數分析人士表示,川普對華的強硬立場並未根本改變,還會繼續實施「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

其中,備受中美雙方關注的「台灣問題」、「關稅戰」、「人權外交」成為接下來四年時間裡的熱門事件,也進一步揭示了北京在川普第二任期內是否會繼續實施之前一貫的政策。

近來,北京對於川普回歸抱持著幾乎積極的態度,雖然並沒有像往常一樣,猛烈對美國開火,但是從各種資訊管道來接觸儼然成為一種不可告人的秘密。

北京當局在川普競選成功後就一直在華盛頓開展「援新外交」(尋找新的管道),此舉為日後就職對中國帶來的實際影響做足準備。另外,在中共高層始終關注的「台灣問題」上,從前不久的兩國領導人通話就已看出,北京希望在川普任期內得到美國政府對於這個問題最真實的看法。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認為,川普暫未對中國出手,是因「硬碰硬」難以佔優。他在社群媒體新浪微博上發布的一段影片中說,川普是因為經過八年的較量,深知中國實力很強,「硬碰硬」的話,美國賺不到便宜。

不論是川普新對華政策影響幾何,擺在北京面前的還有就是美國新政府的內閣成員,其中備受中美兩國官場和民間關注的就是國務卿盧比歐。

星期二上午,在美國副總統范斯的主持下,盧比歐正式宣誓就職。此前,參議院週一(1月20日)一致投票同意了盧比歐出任國務卿,使他成為新川普政府內第一位被國會批准的提名內閣成員。在擔任參議員的14年期間,盧比歐很早就將中國問題作為他工作的重點之一,也普遍被認為是對北京最強硬的一位聯邦立法者。

由於長期關注中國人權議題,因此他被北京認為是「反華急先鋒」,包括以國會議員的身分與台灣總統賴清德、香港知名社運人士黃之峰、羅冠聰等人會面,對此中國為表達不滿宣布對其制裁。

這位國務卿在當選後,中國社交媒體上佔據熱搜之一的話題就是「中方是否解除對美新任國務卿制裁?」

一些中國民族主義支持者們憤怒的在社媒新浪微博上寫道「我們不歡迎這個人來訪華,離中國遠一些,不要接觸」。有些人則表示「為何時常沒有民族氣概要對這種人低三下四?」

也有不少中國民眾在「抖音」上一則官方新聞下面留言道「這恐怕是世界上第一個被他國制裁的國務卿,最後誰會尷尬?」

盧比歐出任美國國務卿,中國網民反應不佳。
盧比歐出任美國國務卿,中國網民反應不佳。

對此,中國外交部回應「中方將堅定維護國家利益,同時中美兩國高層官員有必要以適當方式保持接觸」。 (相關報導: 徐勉生觀點:盧比歐挺台孤掌難鳴 更多文章

從川普第一任期的龐畢歐當選國務卿到盧比歐當選,不難看出在審查極其嚴格的中國互聯網上,這兩位曾經或現任官員都沒有什麼正面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