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面對共軍侵犯威脅越來越大,國軍的戰力能否抵禦外侮備受質疑,武器固不必論矣,軍人的戰力也是問題,不僅素質不夠精良,員額也不足所需。國軍編制亟待擴充,至於網軍則恰恰相反,這次選舉顯示,各個系統的網軍則是員額過多,動輒像蝗蟲一樣出擊,所到之處寸草不生,而且指揮系統混亂,在傷人之餘,還戕害自家人。選舉過後,蔡英文政府面臨役期是否延長的問題,這個問題敏感,對選舉影響重大,處理不好將造成執政黨的青年選票崩盤,蔡政府甚為忌憚,所以久拖不決。現在共軍犯台步步進逼,美國對延長役期聲聲催促,不容蔡政府繼續迴避問題,必須拍板決定,而在延長役期的同時,國軍編制必須擴大,才能切合擴充員額之所需。九合一大選民進黨慘敗,國防部研擬兵役延長也被民進黨歸咎為敗選原因之一,但國防部不是自作主張,而是奉命規劃。由於必然吃力不討好,甚至要背負敗選責任,所以國防部至今含糊以對,不敢明說。國防部選後表示,兵役延長政策相關工作仍需透過跨部會協調,取得共識才能有相關結論。役期調整規劃是一個重大政策,國防部邱國正部長一再強調,役期調整規畫需考量的因素很多,包括敵情威脅、烏俄戰爭經驗、防衛作戰需求與如何強化部隊戰力,甚至役男的生涯規畫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這些問題確實都需考量,但遲遲不下決斷,不是規劃困難,而是最高當局刻意迴避與拖延所致。役期不能不延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口逐年遞減,光靠志願役已不敷部隊所需,更需仰賴役期較長的義務役士兵補上戰力罅隙。我國近年志願士兵招獲率已不足招募年齡青年的千分之三,平均一年能募得一萬四千餘人。以內政部統計的人口比例概算,2016年尚有十一萬名適齡役男,2025年可能僅剩七.四萬人,以此反推屆時可徵募人口,將降至目前的三分之二,也就是每年僅能募得九千餘名志願士兵,常備部隊一定會產生大量缺額,所以必須藉由義務役士兵補強。在這種情況下,恢復一年期義務役役期是不得不然的,否則不足以解決許多既存的問題。役期延長之後,國軍部隊的編制必須同步擴編。民國111年國軍志願役士兵人數是四萬四千人,而應服4個月軍事訓練役員額是七萬七千六百人,在恢復1年義務役之後,國軍部隊如果沒有相應的擴編,勢必要將志願役士兵的員額空出來填補義務役士兵,志願役士兵隨而大量減少,將導致常備部隊戰力大幅降低,所以大幅擴充國軍員額為勢所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