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虎隊昆明指揮部存世門牌,杉木製,一裂為二,以膠黏合,用白漆寫中、英文字3排。第1排英文字:「EXECUTIVE OFFICER」、第2排英文字:「A.V.G.」、第3排中文楷書:「美志願隊副指揮官室」,「A.V.G.」即「American Volunteer Group」,全名「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又名「飛虎隊」,隸屬中華民國空軍編制。此乃副指揮官室之門牌。

美國航空事業進入中國,始於民國18年(1929年),為運輸上海至漢口、北平、廣州郵件。民國19年(1930年)中國航空公司(China National Aviation Corporation CNAC)進行改組,中方佔股55%,美方以州際公司(Intercontinent Corporation)名義佔股45%。3年後威廉.帕利(William Pawley 1896-1977)來華任中國航空公司董事長。

民國26年(1937年)蘆溝橋事變,抗戰爆發,美國維持中立國地位,至民國30年(1941年)12月8日,對日宣戰終。有鑑美國之中立,國民政府於民國28年(1939年),託付帕利遊說美國政府,核准建立一支聘僱美籍飛行員,駕駛美製戰機之助華抗戰隊伍。
帕利晚年憶述:「我們承諾孔博士(孔祥熙),我們會盡一切可能,把中國的困難,陳說給美國具影響力人士。數日後我飛回美國,雷頓上校隨即與我會合,我們與很多在美友人討論。我們與中國官員及軍官多次耐心討論,獲其許可,聘僱一批人員參加我們成立的中央飛機製造廠(Central Aircraft Manufacturing Company),並與中國政府簽訂正式合約。宋子文博士,現任行政院院長,授我權責,聘僱350人,支付他們薪資、旅費,並協助採購、運送所需之飛機,到仰光接收組裝。美籍志願隊實起源於此。」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帕利運用個人財富與政商關係,從事反共活動,尤在古巴,成為美國右翼政壇傳奇人物。

帕利在中國認識陳納德(Claire Chennault 1890-1958)。1930年代初,陳納德在美負責陸軍航空兵團特技表演隊,官上尉。1937年4月表演隊解散,即受聘中華民國空軍顧問,同年6月抵上海。翌年,蔣夫人宋美齡建議陳納德組織一支國際空軍中隊抵抗日本,飛行員來自歐洲各國,然軍紀散漫,情報外泄,戰機全毀。

民國28年(1939年)10月,陳納德隨中國空軍代表團赴美爭取空援,拜會宋子文與胡適大使。1940年12月中美達成空援初步協議,1941年4月15日,美國羅斯福總統同意退役軍人與現役軍人報備辭職,參加美籍志願隊,受聘中央飛機製造廠。6月起志願隊員分批乘坐輪船,航期6週,赴緬甸仰光,陳納德授任美籍志願隊指揮官。 (相關報導: 宋緒康專文:國之圭璧─一冊稀世日本投降條款手稿 | 更多文章 )

首批99架P-40戰鷹戰鬥機於1941年6月底運達仰光,美國寇帝斯-賴特公司所生產,原售英國,協商後售中國。志願隊訓練基地在仰光外220公里之東吁,擁有罕見4000呎柏油跑道。志願隊之任務為保護滇緬公路,公路建於1938年,長約1146公里,由雲南昆明至緬甸臘戍,為中國西南後方運輸量最龐大之國際通道,上海、廣州淪陷後更形重要。志願隊分三組中隊,第一與第二中隊駐昆明,第三中隊駐仰光。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12月20日,志願隊與日本空軍首度交戰,1942年1月24日止,志願隊擊毀73架日機,自身損失5架。1942年1月4日,日軍跨越泰緬邊境,入侵緬甸,3月仰光淪陷,志願隊遂空陸兩路撤赴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