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反分裂法 文章列表
#
反分裂法
約 132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政治
兩岸
國內
歷史
連胡會20周年》「謊言先生」讓兩岸倒退回敵對狀態?馬英九提「16字箴言」,籲賴清德揚棄台獨建國幻想
2005年4月29日下午3時,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與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兩人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歷史性會見,是1945年後國共兩黨領導人首次會晤,時至今日屆滿20周年。在紀念活動上,前總統馬英九呼籲賴清德總統,揚棄「既無前景,也無外援,毫不可行,更無必要」的台獨建國幻想;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則抨擊賴總統為「謊言先生」,刻意製造兩岸對立,讓兩岸處於戰爭邊緣。
張鈞凱
2025-04-29 21:49
新聞
政治
轟藍白附和反分裂法、赴中朝拜 民進黨痛批:有這種立委還需要敵人嗎?
針對民眾黨立委劉書彬22日在國會質詢時,指行政院應依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反分裂國家法》,以及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宣稱「紅共」要毀滅中華民國,但同時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卻又前往中國訪問共產黨,民進黨發言人吳崢今(23)日召開「藍白,為什麼到現在還不反共?」記者會,痛批藍白無視中共對台極限施壓,持續和中國沆瀣一氣替中說話,甚至又在立法院擋國安法案的誇張行徑,呼籲國人看清並抵制不保台、不支持強化國安的藍白立委。
黃信維
2025-04-23 16:10
新聞
政治
劉書彬竟要政府遵守中共「反分裂法」 民眾黨說話了:應以中華民國利益為先
民眾黨立委劉書彬22日質詢行政院長卓榮泰時,質疑賴政府未經行政院會與立法院審議,就將中國定義為境外敵對勢力,可能讓中共依《反分裂國家法》實施非和平作為,民進黨今(23)日質疑是幫中共說話。對此,民眾黨發言人張彤表示,立法委員質詢是民主機制的重要一環,但也期許在發言與監督政府施政時,應該以「中華民國利益」為優先考量,謹慎再謹慎,避免讓台灣民眾黨堅定守護台灣的立場遭到曲解與質疑。
羅立邦
2025-04-23 13:56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一個罷工,各自表述
勞動三權是指勞工的團結權、協商權與爭議權,是保障勞工集體行動的核心權利。團結權允許勞工自由組織工會;協商權賦予工會與雇主談判勞動條件的權力;爭議權則包含罷工等手段,以確保談判公平性。這三權相互支撐,確保勞工在勞資關係中具備基本談判能力。
廖毅翔
2025-04-03 06:00
新聞
政治
警消工會恐釀中共侵台?30年義消大翻柯建銘白眼:基層炸鍋,恐損失很多票
力促大罷免火力全開的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上月底提及「修工會法讓警消組工會,警消可以罷工,讓台灣出現動亂,也讓中共以反分裂法及台灣是內政問題為由,占領台灣」等言論,讓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會、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發聲表達不滿,強調警消工會不該成為政治鬥爭下的議題。對此,加入義消逾30年北市議員張志豪直呼「白眼翻到不知道哪裡去」,恐怕將損失很多警消票。
李瑋萱
2025-04-02 11:4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警消組工會比共機繞台還可怕?國安危機的荒謬劇場
在民主法治的台灣,當社會普遍朝向尊重基本人權、強化勞工權益的方向前進時,竟還有人高喊「警消可以組工會,台灣就會陷入動亂」,甚至將這與大陸的「反分裂法」牽強連結,聲稱會成為中共併吞台灣的藉口。此話出自立法院黨團總召,讓人不禁想問:捍衛民主多年、口口聲聲主張進步價值的台灣,何時開始將內部勞權改革視為「國安危機」?莫非連讓出生入死的基層警消有個開口說話、組織工會的權利,也會動搖國本、引來外敵?
范振家
2025-04-01 06:1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武統沒市場,何必恐嚇自己人?
台灣目前是選舉掛帥,為了政治,可將小事化大,再來經過媒體及名嘴的推波助瀾,甚至造成舉國沸騰,底子裡,還是趁機撈取政治利益,不惜社會對立,再啟政爭內耗,最近陸配亞亞被驅逐案,又是一例。
許銘文
2025-04-01 05:30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台灣「武統」陸配風波:三網紅被取消居留權,BBC談賴清德選擇的時機
「因為居留權其實是一個特權,會被取消也是有可能的。其實,作為新台灣人,我認為任何鼓吹煽動戰爭,或是任何違反任何國際共識的言論都應該負起責任。」
BBC News 中文
2025-03-31 14:3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夏珍專欄:柯建銘之怒非同小可
民進黨總召柯建銘狂飆藍白立委是「中共同路人」不是新鮮事,動輒警示國人「國家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簡直成了他的口頭禪,照柯建銘的說法,立法院已經「全面赤化」,而台灣早已死去活來千百遍。
夏珍
2025-03-28 06:20
新聞
政治
川普會把台灣賣個好價錢?蘇起預言川習會這2事擺上桌:將是筆大交易
在經過兩岸最新一輪的法律戰(反滲透法和反分裂法)與軍事較量(立即備戰操演和聯合戰備警巡)後,有外界認為,穩定台海只剩最後一種途徑,即川普和習近平的直接談判,目前看來6月登場的可能性較高。對此,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認為,雖然台灣仍是美中之間最核心、最複雜的問題,但還有日本、韓國甚至是南海的因素要考慮,更重要的是台灣對中國來說有很大價值,但對於美國而言則沒有那麼多價值。
陳明遠
2025-03-25 08:20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富察在中國被判刑,美國務院表態:《反分裂法》威脅言論自由
富察在中國被控犯下「煽動分裂國家罪」,中國國台辦稱已公開宣判,但未公布刑期。美國國務院19日指出,中國反分裂國家法通過後,北京對台的恐嚇活動已擴及全球,威脅言論自由。美國將抵抗危及台灣人民安全的脅迫。
中央社
2025-03-20 08:50
新聞
國際
回應《反分裂法》,美國務院強調「確保台灣人民不受威脅」
中國反分裂國家法實施20週年,美國國務院18日以4項要點回應,指美國致力維持嚇阻侵略行動的能力,並抵抗任何可能危及台灣人民安全的脅迫行為;美國長期對台的立場不變,改變的是台灣所面臨的中國威脅。
中央社
2025-03-19 08:21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鄧聿文觀點:北京對賴清德會採取什麼「斷然措施」
賴清德的「國安17條」推出後,在台灣和中國大陸都引起巨大反響。這是賴迄今為止最赤裸裸的「台獨」表述,尤其是他第一次把中國定義「境外敵對勢力」,在大陸內部更是掀起了一股衝擊波。以前在台灣的政治人物中,有不少人有這種看法,包括藍營,然而公開講出來,且以台灣領導人的身份,賴是第一個,等於捅破了窗戶紙,現在就看北京怎麼辦。
德國之聲
2025-03-19 06:50
新聞
政治
軍事
軍審復活有美國因素?學者8點分析賴清德思路:共諜一堆還想買尖端武器?
總統賴清德13日在國安高層會議會後談話中,宣布恢復軍事審判制度,表示將全面檢討修正《軍事審判法》,讓軍法官回到第一線。對此,台師大東亞學系教授范世平今(15)日在臉書提出8點分析,表示賴清德在中國實施《反分裂法》20周年之際恢復軍審,背後恐怕有美國的因素。
李瑋萱
2025-03-15 15:50
VIP
國際
政治
兩岸
歷史
大國博弈
台海解碼》為何是《反分裂國家法》而非《統一法》?這位台灣人親歷立法徵詢:北京看重這一件事
中國大陸《反分裂國家法》立法震撼已經屆滿20年,「《反分裂國家法》實施20周年座談會」14日上午在北京舉行,大陸全國人大委員長趙樂際、副委員長李鴻忠、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中共中央統戰部長石泰峰、中共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劉振立、大陸公安部長王小洪等黨政高層出席。還有曾任國民黨大陸事務部主任的天津南開大學台灣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黃清賢,代表「台灣同胞」發言。
張鈞凱
2025-03-15 09:00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賴清德宣布恢復「軍事審判」,北京恐升級對台軍事嚇阻
台灣總統賴清德於3月13日(週四)宣布,台灣將全面檢討並修正《軍事審判法》,(軍法)以因應中共對台灣軍隊的滲透及間諜活動威脅,並恢復軍事審判制度,震撼兩岸。
BBC News 中文
2025-03-15 08:30
新聞
政治
兩岸
貿易、科技與台灣!美中台「3個T」天秤傾斜 張五岳:北京將加強運用台灣
2025中國兩會於日前正式舉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發表政府工作報告。針對報告內容,淡江大學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五岳分析指出,中國重大經濟指標及對台論述都在預料之內,跟去年相比只增加了兩個不同,包括加強反獨力道、促融促統工作。
許詠晴
2025-03-06 20:00
新聞
國際
軍事
AIT前主席莫健:反分裂法第8條「很糟糕」,就像不定時炸彈
前AIT主席莫健15日表示,台灣目前沒有與中國統一的動向,而反分裂國家法第8條提到兩岸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時,中國得採取措施捍衛主權,「這對我來說,一直是顆不定時炸彈」,需盡速建立有效嚇阻。
中央社
2024-10-16 10:56
新聞
政治
社運人士楊智淵被控分裂國家判刑9年 陸委會要求中共公開判決書
台灣社運人士楊智淵在中國大陸被以「分裂國家」罪名判刑9年。陸委會表示,政府、家屬均拒絕接受判決結果,對於中共作為提出嚴厲譴責,要求立刻公開判決書,說明相關判刑證據。
中央社
2024-09-05 21:09
新聞
國際
兩岸
BBC:實施「反台獨22條」,讓身處中國的台灣人深感危險
通過呼籲譴責「頑固」台灣分裂分子、設立舉報熱線,以及聲稱對「首要分子」最高判處死刑,北京在台灣問題上的用詞逐漸走向極端和危險。
BBC News 中文
2024-08-16 18:15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