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實施「反台獨22條」,讓身處中國的台灣人深感危險

(翻攝網路)

通過呼籲譴責「頑固」台灣分裂分子、設立舉報熱線,以及聲稱對「首要分子」最高判處死刑,北京在台灣問題上的用詞逐漸走向極端和危險。

這個民主自治的島嶼多年來已逐漸習慣中國大陸的各種宣稱。甚至北京對台灣防禦能力進行測試的飛機和艦船已成為日常挑釁。但最近北京將支持台灣明確定為犯罪的舉動,讓在中國生活和工作的台灣人以及返回台灣的民眾感到不安和焦慮。

, src=
Getty Images
年輕一代台灣人更認同自己與大陸分割的身份狀態。

中國最高法院推出最高可判死刑和無期徒刑的新規(「反台獨22條」)後不久,一位在大陸經商的台灣商人表示:「我把離開大陸的準備工作提前了。」

「我認為他們不是小題大做,現在的界限就是非常不清楚,」台灣中央研究院法律學者陳玉潔教授說。

中國國台辦隨即向2300萬台灣人保證,這不是針對他們,而是針對「極少數堅持分裂的激進分子」。

國台辦還表示「廣大台灣同胞沒有理由害怕」。

但警覺的台灣人表示,他們不想以身試法。BBC採訪了幾位在中國生活和工作的台灣人,他們表示要麼正計劃很快離開,要麼已經離開。很少有人願意在被拍攝的情況下接受採訪,沒有人願意在採訪中使用實名。

那位在大陸工作的台商還表示:「現在你發表的任何聲明都有可能被誤解,你可能會被舉報,即使在這項新法律出台之前,中國已經鼓勵民眾互相舉報。」

中國當局於上周推出一個網站,列出被認為是「頑固」分裂分子的台灣公眾人物。這個網站還提供一個電子郵件地址,人們可以發送關於這些被點名的人或其他任何他們懷疑的人的「線索和罪行」。

學者相信,北京希望模仿香港國家安全法的成功,將這些法律視為穩定的必要條件,但它們破壞了城市的民主運動,因為在此法律規定下,前立法委員、活動人士和對政府持批評態度的普通市民被監禁。

陳教授說,北京希望能通過將親台情緒視為國家安全問題,「切斷運動與外界的聯繫,並在台灣社會中分裂支持台灣獨立的人和不支持的人」。

她認為最高法院的指導意見幾乎肯定會導致一些在中國生活的台灣人被起訴。

「這一意見已被發送到全國各級執法部門,這其實相當於對他們說:我們希望看到更多這樣的上訴案件,給我找一個出來。」

「我們必須更加謹慎,」一位駐澳門的台灣人表示。他說自己一直對各種潛在危險和威脅有所準備,但新的法規讓他的朋友們對他在中國城市的未來「表示擔憂」。

他補充道:「近年來,澳門的愛國教育普及,針對台灣的言論更加武斷,相比於疫情前,氛圍更加緊張。」

台灣擁有美國、歐盟和日本等強大盟友,並拒絕了北京的「統一」計劃。但隨著習近平加速了拿下這個島嶼的計劃,並將其設為中國共產黨的公開目標,恐懼感現在開始增長。

30多年來,台灣公司在中國的發展進程中起到了極大作用,包括蘋果公司的代工廠富士康、先進晶片巨頭台積電和電子巨頭宏碁。這種繁榮也吸引來了橫跨海峽尋找就業和美好前景的台灣人。

楚小姐(化名)說:「我第一次去上海的時候就喜歡上了它。它比台北大得多、有意思得多、更國際化。」 (相關報導: 你去香港會不會擔心被抓走?「反台獨22條」與香港「23條」:台灣旅遊警戒調升後,民眾對出遊香港的擔憂 更多文章

她在上海生活了十多年,主業是管理來自全球的外國音樂家,他們在中國各地的俱樂部和演出場所裡大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