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個人理財 文章列表
#
個人理財
約 21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理財
天氣
「1種人」不適合買股票!專家揭投資致命錯誤,小心退休金血本無歸
近幾周來,全球股市劇烈震盪,從川普再掀關稅戰到市場對美國財政與利率政策的擔憂,使得投資人宛如洗三溫暖般,情緒起伏不定。面對這場不確定性高漲的金融風暴,投資人究竟該如何配置資產,才能穩健應對風險?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5-02 10:46
新聞
國內
財經
凱基銀行總座將換人 5/5起由林素真掌舵
凱基金控今(24)晚間發布新聞稿指出,為因應業務發展需要,凱基金控董事會通過2025年5月5日起,子公司凱基銀行現任總經理許維銘將轉任金控總經理室資深副總,凱基銀行總經理將由法國巴黎銀行財富管理(私人銀行)前台灣區負責人林素真出任,此人事案呈報主管機關核准後生效。
陳怡慈
2025-04-24 20:42
風生活
財經
理財
新知
世界
川普開砲嗆鮑爾「大魯蛇」,美股應聲崩跌、美元重挫!聯準會獨立性再受考驗
2025年4月,美國總統川普再次將矛頭指向聯準會主席傑羅姆·鮑爾(JeromePowell)。他在4月21日的社群媒體「TruthSocial」上痛斥鮑爾為「大魯蛇」(Amajorloser),要求立即降息,並威脅若不遵從便將其解雇,稱「鮑爾的終止(termination)不能再快了!」此言一出,美股應聲下跌,美元兌其他貨幣匯率滑落至三年低點,全球金融市場一片震盪。
阿爾發機器人理財
2025-04-24 16:42
風生活
理財
新知
消費
有錢人都怎麼存錢?真正富豪絕不會做的5件事,快點改掉才能提早退休
你知道嗎?在我寫這段文字的時候,全美國收入前段班的人有超過一半是過著賺一天、花一天的日子,也就是所謂的月光族。不管收入是多少,只要花錢的習慣糟糕,理財計畫就會遭殃,結果不只慘,還會讓人陷入絕望的谷底――無論是因為債務而需要額外支付數千美元的利息,又或是因為無法應付緊急支出,只能透過信用卡救急而成為卡奴。
方言文化
2025-04-18 16:23
風生活
職場
商業
新知
年薪257萬起!9大搶手職缺「不限科系、無經驗可」,薪水完勝上班族
不少人找工作會希望找高薪能遠端或是新鮮人也可適任的工作,據美國《FinanceBuzz》報導,美國勞工局統計了11個年薪至少85000美元(約新台幣257萬元)的遠端工作,不需多年工作經驗,很適合剛踏入職場或考慮轉職的人,提供給想要在家工作又想要高薪的人一些選擇。
黃慈語
2025-04-17 16:01
風生活
商業
即時
職場
不是IT人也能年薪百萬!9大「遠距高薪職缺」曝 連新鮮人都能勝任
在遠距與彈性工時成為主流趨勢的今日,就業市場正出現顯著轉變。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LS)數據,目前約有10%的私人部門員工全遠端上班,另有30%採混合工作模式,對許多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年輕世代而言,在家工作、無需通勤、彈性安排時間,再加上優渥薪資,已成為新世代職涯理想型。
張啟敏
2025-04-17 11:53
風生活
理財
新知
有錢人都怎麼賺錢?1個富人們堅守的致富準則,學起來就能翻身財富自由
正在讀本書的你,就會知道投資是一定要做的事。投資能讓你的錢動起來,但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方言文化
2025-04-11 17:23
地方新聞
台北
財務自由的關鍵 被動收入不再是夢想,而是可行的策略
隨著經濟壓力日益增長,許多人意識到僅靠工資收入不足以實現長期的財務安全,因此「被動收入」逐漸成為財務自由的核心策略。無論是投資股票、房地產,還是開創副業,建立穩定的被動收入管道,已成為許多現代人追求財務自由的重要途徑。
何長澤
2025-03-31 11:38
風生活
財經
理財
消費
幾萬塊的商品,零利率分期每月只要繳幾千!他道出銀行沒說的消費陷阱:年收百萬照樣欠債
剛打開電腦不久準備寫點東西,接到銀行專員打來的電話,詢問能否打擾一下,態度還不錯,於是也客氣回她如果一下子應該還OK。寫作還是蠻需要專注力的,有時候思緒跑掉就寫不下去,不過才打開電腦沒多久,聽聽也無妨。
畢德歐夫
2025-03-26 17:49
風生活
理財
如何做好投資理財規劃?億萬富翁家分析師公開「5個成功投資經驗」,關鍵心法達到財務自由
編按:查爾斯.艾利斯曾耶魯大學投資委員會任職17年,曾在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投資課程,共有20本著作,其中,《投資終極戰》(WinningtheLoser’sGame),已出版第八版,銷量65萬冊。這位理財專業人士,如何做到財務自由?
今周刊
2025-03-22 11:00
風生活
理財
新知
童年金錢歷程如何影響一生?從「拿到大筆遺產」到股市崩盤,他親身經歷揭示3個教訓
編按:「童年金錢歷程」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財富價值觀嗎?本文摘選財務規畫師在童年金錢影響中,學到的3個教訓。
今周刊
2025-03-21 11:00
風生活
理財
新知
有錢人為何能越來越有錢?巴菲特親授5個不敗賺錢心法,小資族也翻身財富自由
巴菲特於2025年2月22日發表了2024年度致股東信,延續一貫真誠且務實的風格。本次信件不僅呈現BerkshireHathaway的財務表現,更涵蓋對未來發展的思考與策略方向,並穿插個人經驗與市場觀察,使內容更具啟發性。以下將整理其核心觀點,並探討其中對投資決策的啟示。
阿爾發機器人理財
2025-03-16 10:20
風生活
理財
新知
保險
65歲要退休,勞保年金該選一次領還是月領?達人教1招「比別人多領154萬」,一鍵試算可以領多少
勞保老年年金對許多人而言是退休後的重要財務支柱,其又分為「一次領」或是「按月領」,不過有些人擔心一次領可能很快就花光,也有人認為只要妥善理財,一次領更具優勢,對此,理財專家提醒,選擇方式應考量請領年齡、投保薪資、機會成本、收支管理及個人理財習慣,審慎評估,才能確保退休後的財務穩定。
王若桐
2025-03-13 14:48
風生活
職場
年薪229萬起跳!12個「隱藏版高薪職業」曝光,免進辦公室、比醫生律師賺更多
薪水為許多求職者找工作的考量條件,除此,也有許多人嚮往遠距接案工作,不僅時間彈性,也能與自己的生活取得平衡,對此,美國金融網站《FinanceBuzz》依照美國勞工統計局(BLS)數據,列出12種年薪至少7萬美元(約新台幣229萬元)的遠距工作。
江庭榛
2025-03-09 13:53
風生活
即時
年薪高達446萬!12種職業「可以遠端、薪水又超高」,這工作未來再增8%職缺
許多企業在新冠疫情後逐步要求員工返回辦公室,但遠距工作仍是許多求職者關注的選項,尤其在財務、科技、設計與諮詢領域,高薪且具彈性的遠端職位依舊存在。根據美國金融網站《FinanceBuzz》整理的數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列出12種年薪至少7萬美元(約新台幣229萬元)的遠距工作,這些職缺不僅待遇優渥,部分甚至有望持續成長。
王宇薇
2025-03-09 13:40
財經
風書房
從包紅包到出國旅遊,每次花錢之前,你都會焦慮嗎?你需要為自己設定預算!
如果你正在讀這本書,那就表示金錢已帶給你某種壓力。對一些人來說,那是令人想扯掉頭髮的壓力;對另外一些人來說,或許他們只是知道自己的財務狀況可以更好。無論是有焦慮恐慌感,或者只是覺得不太踏實,跟錢有關的念頭總是時時刻刻在許多層面擾亂我們內心的平靜。通常,我們甚至不會注意到這一點。
臺灣商務
2025-02-08 15:40
財經
風書房
股市很熱,所以現在是投資好時機?錯!《經濟學人》教你如何正確的投資原則
必須時刻留意收到的投資提案是否「真材實料」。在很多人眼中,牛頓(IsaacNewton)是有史以來最偉大且「想必很理性」的數學家與物理學家之一,他理應信賴他對「看清楚牛肉在哪裡」這個問題(也就是本章標題)的直覺反應。但恰恰相反,他卻在那個時代的快速致富投機風潮——也就是當今所謂的南海泡沫(SouthSeaBubble)—中迷失,最後敗於自己的貪婪:在十八世紀初這場狂熱剛開始的那幾個月裡,牛頓原本已經賺到了鉅額的利潤,但他竟然在市場高峰抗拒不了誘惑,加碼承擔了3倍風險,最後落得血本無歸。
臉譜出版
2025-01-26 07:40
新聞
國際
財經
下班經濟學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朋友們代價高昂的離婚,讓我學到了什麼
我和我女朋友把公寓冰箱的前臉當作一幅大型拼貼畫。
Julia Carpenter
2024-12-28 09:00
新聞
國內
財經
理想退休金與存款有落差!富邦發布研究曝「季配型ETF」最多人購買
富邦投信2017年起與中經院合作研究「國人安心樂活享退調查」,並於今(6)日舉辦「退休金需求與ETF投資」2024研究成果聯合發表會。調查發現,國人理想退休金數目逐年增加,但實際存款卻有所落差,且多數人依賴政府退休金,恐加重財政壓力,因此中經院建議政府推出政策工具,讓國人有誘因提早進行理財規劃。其中,ETF近年廣受年輕族群喜愛,又以具備穩定收益、靈活現金流特定的季配型ETF為主,富邦投信透過調查更能針對投資人需求,提供更適切的投資方案。
許詠晴
2024-12-06 21:40
新聞
國際
財經
下班經濟學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當生命快走到盡頭時,資深財經作家做了哪些理財安排?
1994年,我開始為《華爾街日報》(TheWallStreetJournal)撰寫個人理財專欄GettingGoing,很快便成為眾人眼中指數化投資的堅定擁護者。2024年,61歲的我似乎再次聲名鵲起——這一次是因為死亡。
Jonathan Clements
2024-12-02 12: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