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都怎麼存錢?真正富豪絕不會做的5件事,快點改掉才能提早退休

打破對「預算」只有痛苦的刻板印象,輕鬆自在地把財庫管到滴水不漏和擴展致富道路。(示意圖/取自Pexels)

你知道嗎?在我寫這段文字的時候,全美國收入前段班的人有超過一半是過著賺一天、花一天的日子,也就是所謂的月光族。不管收入是多少,只要花錢的習慣糟糕,理財計畫就會遭殃,結果不只慘,還會讓人陷入絕望的谷底――無論是因為債務而需要額外支付數千美元的利息,又或是因為無法應付緊急支出,只能透過信用卡救急而成為卡奴。

除此之外,花錢的壞習慣也可能毀了生活。信用評分不佳和存款不足會成為實現長期理財目標的絆腳石,讓你無法貸款買房或是在合理的年紀退休。

若是陷入這種處境下還有希望嗎?有的,謹記壞習慣可以改。但要了解如何改掉壞習慣,就必須先檢視是什麼樣的習慣會阻撓了理財之路。

以下我將說明五個最常見的花錢惡習,它們分別是「過度花費」、「刷卡透支成性」、「情緒性消費」、「偏好物欲享受」以及「逃避現實」。

戒除五惡習,理財少阻礙

〈惡習一〉過度花費

過度花費的意思是超出能力範圍的消費,這通常不是在講付不起帳單,而是經常做出不盡理想消費的行為。

這是最常見的花錢壞習慣,而無孔不入的廣告也使得這樣的習慣更加嚴重。每天被數千則廣告包圍,加上可以在APP「一鍵購買」,難怪過度花費這麼常見!

社交壓力也是促成過度花費的一個原因,對年輕人更是如此,面對晚餐聚會、旅遊、或最新潮流(尤其看到同儕在社群媒體上享受這些體驗的時候),他們很難說不。大家都覺得花錢就可以快樂,雖然某些情況下這個說法可能是對的,但花超過你能力所及的結果卻是恰恰相反。

〈惡習二〉刷卡透支成性

不是我在誇張,但信用卡債確實會毀了欠債者的人生。這話絕無誇大,在所有的債務類型中,信用卡的利息是最高的,有些發行機構的循環利息甚至高達20%(編按:台灣因《銀行法》第47條之1第2項的規定,我國銀行辦理現金卡之利率或信用卡業務機構辦理信用卡之循環信用利率不得超過年利率15%)。

卡債對長期理財目標造成的影響很難擺脫。很多信用卡都是收複利,這表示如果沒有每個月全額繳清,已經加上利息的未繳款項會繼續算新的利息。

有一個重點要記得:即使每個月都有繳最低應繳款項,複利也還是會繼續算,這就是為什麼要全額繳清。

不要以為刷信用卡沒有代價,如果刷卡消費的那個當下沒有錢可支付這筆帳,那等於你其實負擔不起這筆消費。

〈惡習三〉情緒性消費

情緒性消費就是消費的時候,你是處在情緒高漲的狀態。你完全沒有猜錯,這個現象非常容易出現,特別是當你處於難過、壓力很大、或焦慮的時候更是如此。情緒性消費的結果往往就是買了不是真的想要或需要的東西。但是為何人們還是會陷入情緒性消費的惡性循環中呢?

很多人都會情緒性消費,這是因為當人們花錢時,大腦會分泌腦內啡(endorphins)和多巴胺(dopamine)這些稱為「快樂物質」的荷爾蒙,它們會讓你得到一陣快感,你真的會感覺更舒服,而這樣的現象可能會導致你把買東西當作心理的應對機制。 (相關報導: 爸媽贈與兒子2千萬元買房「免繳贈與稅」!專家教4招合法節稅,不怕國稅局找上門 更多文章

這個行為可能會把人拉往深淵,例如過度花費或變成卡奴。如果發生得很頻繁,或你買的東西完全不符合你的個性、價值觀或優先順序的時候,就會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