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開砲嗆鮑爾「大魯蛇」,美股應聲崩跌、美元重挫!聯準會獨立性再受考驗

川普威脅解雇鮑爾,美股應聲下跌,美元兌其他貨幣匯率滑落至三年低點,全球金融市場一片震盪。(圖/AP)

2025年4月,美國總統川普再次將矛頭指向聯準會主席傑羅姆·鮑爾(Jerome Powell)。他在4月21日的社群媒體「Truth Social」上痛斥鮑爾為「大魯蛇」(A major loser),要求立即降息,並威脅若不遵從便將其解雇,稱「鮑爾的終止(termination)不能再快了!」此言一出,美股應聲下跌,美元兌其他貨幣匯率滑落至三年低點,全球金融市場一片震盪。

然而,僅隔一天,4月22日,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改口,聲稱無意開除鮑爾,僅希望聯準會在降息上「早一點或準時」,並強調美國與中國等國的貿易關係良好。這種反覆無常的言論不僅讓投資者雲裡霧裡,也讓全球市場對聯準會的獨立性產生擔憂。川普的反复攻擊究竟意味著什麼?為何聯準會的獨立性如此重要,不應受總統控制?這一切,都指向了聯準會作為全球金融核心的獨特角色。

美國聯準會(Federal Reserve System,簡稱聯準會,Fed)無疑是全球金融市場最具影響力的機構之一。它的每一個決策都能在全球經濟中掀起波瀾,影響從股市到就業率的各個面向。政策失誤可能引發經濟危機,例如20世紀的大蕭條;而精準的干預則推動了長期的市場繁榮,例如過去十多年美國股市的大牛市。然而,監管不嚴也曾多次引發金融海嘯。聯準會的 12 人決策小組,僅僅通過開會與討論,就能左右全球經濟的走向。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如此重要的機構竟然還有股東,並每年向其分紅。

本文將深入探討聯準會的架構、運作機制、貨幣政策制定中的權衡取捨,以及對其角色的一些反思。希望通過這篇文章,不僅介紹聯準會的運作,還帶領大家了解這個機構的核心邏輯及其對全球經濟的深遠影響。

聯準會的歷史沿革

聯準會全稱為「聯邦儲備系統」(Federal Reserve System),是美國的中央銀行,負責制定貨幣政策,包括控制貨幣供應量與短期利率。每一張美元紙幣上都印有「Federal Reserve Note」,顯示其作為美國貨幣發行機構的地位。然而,中央銀行的概念在美國歷史上並非自始就有。

在美國建國的250年間(1776年至今),超過一半的時間裡,美國並沒有中央銀行。這源於美國人對中央集權的深刻不信任。他們不願讓聯邦政府掌控貨幣發行,甚至連印鈔這樣的核心職能也不希望交給中央機構。在19世紀,美國曾兩度因戰爭資金短缺而設立臨時中央銀行 – 美國第一銀行與美國第二銀行,但這兩個機構在成立20年後均被關閉。

在沒有中央銀行的年代,貨幣發行幾乎是「誰都可以印」。當時,許多私人銀行能發行自己的票據,這些票據在某種程度上等同於貨幣。美國當時奉行自由競爭的理念,貨幣市場也極其自由。然而,這些票據必須以黃金、白銀或美國公債等抵押物作為支撐,否則無法流通。 (相關報導: 美國錢快燒光了!川普關稅政策背後竟藏這盤算... 1國慘變輸家、衝擊超劇烈 更多文章

這種自由競爭的貨幣體系在19世紀末逐漸暴露問題。銀行系統多次發生危機,特別是1907年的金融恐慌,當時民眾聽到風吹草動便蜂擁至銀行擠兌,導致市場崩潰。最終,美國政府不得不請出私人銀行家 J.P. 摩根,憑藉其個人威望與資金才穩定市場。這場危機讓美國意識到,自由競爭的貨幣體系難以應對系統性風險,中央銀行的必要性顯而易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