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1)月27日夜間,在約旦東北部靠近敘利亞邊境的美軍基地「第22號塔」(Tower22),遭到伊朗支持的激進武裝團體發射無人機襲擊,造成3名美軍身亡、34人受傷。這是去年10月7日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組織哈瑪斯(Hamas)在加薩開戰以來,首度出現有駐中東地區的美軍傷亡事件。根據《紐約時報》報導,自去年爆發以哈戰爭以來,伊朗支持的武裝團體即在中東地區對美軍發動超過150次的攻擊。這些攻擊行動大多被成功攔截,或是幾乎未造成任何損害,因此拜登政府沒有做出強烈反應;但這次美軍遇襲傷亡,恐讓拜登無法再低調處理。就在美軍遇襲前一天,葉門叛軍胡塞(Houthi)對在亞丁灣航行的美國導彈驅逐艦「卡尼」號(USSCarney)發射一枚反艦彈道導彈,但成功遭到攔截。一般認為,兩次事件背後都有伊朗的身影。以哈衝突爆發後,胡塞為表達對哈馬斯的支持,多次使用導彈和無人機,對行經紅海的商船發動攻擊,導致航運業者避走蘇伊士運河,改繞道非洲好望角而行,使得航運費率暴漲、也拖延了貨物運達時間。為阻止紅海危機持續惡化,美國於去年12月18日宣布與多個盟國組建海事特遣隊「繁榮守護行動」(OPG),護航行經紅海的商船。美軍遇襲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表示:「我們將有所回應,時機和地點我們選擇。總統和我不容有人攻擊美軍,將採取一切必要行動保衛國家、我們的利益與子弟兵。」拜登誓言將會以某種方式反擊,但沒有透露他的具體想法。前英國駐中東外交官賴恩(JohnRaine)認為,美國可能希望其回應能同時具備「適當」、「不激化情勢」但又「有效」、「具威懾力」等條件。然而,在當前中東局勢中,敵對行為者活躍且數量眾多,要使回應同時具備上述所有條件「非常困難」,美國將不得不在這些條件中做出取捨。拜登目前面臨競選連任的壓力,其可能的挑戰者前總統川普來勢洶洶。路透社/易普索(Reuters/Ipsos)於本月22日至24日,對1250位美國成年人進行的一項全國性民調結果顯示,川普以40%支持度領先拜登的34%。美軍遇襲事件予川普和共和黨人可乘之機。川普抨擊拜登領導無方,表示若他還是擔任總統,這種事根本不會發生;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共和黨龍頭韋克爾(RogerWicker)說:「對伊朗及其代理人不斷攻擊,我們需報以直接打擊伊朗目標與領導階層;是時候該讓全世界看到我們拿出迅速與決定性行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