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中國的奇蹟 文章列表
#
中國的奇蹟
約 138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軍事
產業觀點
商業
經濟
「拿全民納稅錢,替川普關稅戰爛攤子擦屁股!」工運人士:反對親美抗中政策,「戰爭爆發高官子女不會上戰場」
川普(DonaldTrump)對台灣祭出32%對等關稅政策,政府以880億元補助方案做為應對措施,對於勞工將帶來什麼衝擊與影響?「捍衛台灣民主法治與和平安全聲明」發起推動小組9日上午舉行「台灣學界與工運界對當前經濟形勢的看法與主張」記者會,工運人士批評政府的做法,是拿全民納稅錢,替川普關稅戰的爛攤子擦屁股;他們也反對「親美抗中」路線,一旦戰爭爆發,勞動階級及其子女恐怕得上戰場,淪為砲灰。
張鈞凱
2025-04-09 21:54
評論
國際
政治
國內
財經
專欄
科技
商業
鄭兆希觀點:台積電赴美投資的功與過
過去台灣錯過很多機會,台灣身處亞洲中心,東北亞與東南亞與中國大陸沿海往來的中心,地理位置絕佳,但是最後亞太金融中心或是物流中心被香港新加坡拿走,手機品牌被三星拿走。川普知道巴拿馬的重要性,台灣當年卻忙著藍綠惡鬥錯失了物流與金融中心。更離譜的是,當年台灣筆電與桌機已經是世界第一,宏碁品牌甚至曾經也是世界第一,HTC也曾經聲勢浩大,通路與製造優勢無人能敵,拿下手機市場,應該也是十拿九穩。
鄭兆希
2025-03-09 06:50
新聞
國際
【中英對照】美國總統川普國會演講全文
美國總統川普4日晚間在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說,以下是英中對照全文:
國際中心
2025-03-05 15:30
財經
風書房
讀美國經濟史有什麼意義?哈佛專家:從工業、股票到科技,它影響台灣的每一步
美國對臺灣的影響力毋庸置疑。從戰後的美援,到臺灣人在經濟起飛製造的電視機與電子產品,多半外銷到美國,甚至是戰後臺灣流行的音樂、文化,乃至新竹科學園區與美國矽谷緊密的連結,以及直到臺灣今天在國際上立足的半導體產業,都與美國息息相關。然而,如果閱讀由喬納森.利維所著的《美式資本主義時代:商業帝國的誕生與經濟循環的死結》一書,你會發現美國對於臺灣的影響力,並不只在上述的層面,遠比我們所想的深入得多。
衛城出版
2025-02-08 13:40
新聞
政治
國內
史書華外遇不算翻車?陳沂列他盜作、P圖「精彩事蹟」:新增一條幫小三口腔治療
「盾牌牙醫」史書華爆出不倫戀,與外遇對象張姓治療師的鹹濕內容在台北地院判決書中被揭露,引發熱議。網紅陳沂在臉書多篇貼文中痛批,史書華跟社會、小三道歉,唯獨沒有跟真正被傷害的前妻道歉,甚至還抹紅她;陳沂同時也盤點史書華過去的爭議,大酸史書華只是正常發揮。
李瑋萱
2025-02-08 11:00
評論
國際
兩岸
財經
專欄
簡錫堦觀點:脫貧模範生─中國,陷入社會貧困危機
30年前,中國亦如其他亞洲的開發中國家,人口眾多、人均收入低,人均資源匱乏。中國自1978年以來修正共產主義教條,進行改革開放。改革之後,保有超過30年的快速增長,改善人力資本,開放外資外貿,為私營部門創造了更好的投資環境。穩定的經濟增長,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天番地轉的變化。自1990至2005的15年間,中國保持了人均收入8.7%的增速,傲視全球,為改革開放亮麗的成就。
簡錫堦
2025-01-04 07:0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川普2.0─臺灣成了「最好的籌碼」還是「最壞的犧牲品」?
川普,一個素人政治家的奇蹟,一位滿嘴生意經的總統,當他再次走進白宮的橢圓辦公室時,國際局勢的棋盤似乎正被重新洗牌。然而,這位自信爆棚、談吐直率到有些「可愛」的商人總統,對臺灣的未來卻帶來了不確定性。當川普用短短5分鐘敷衍日本首相石破茂,隨口提議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州時,他的目光卻似乎從未真正離開過北京。對川普而言,臺灣不是盟友,而是一個可以隨時出手的「籌碼」。
苑丹東
2024-12-19 06:00
新聞
國際
財經
科技
商業
汽車
「像保時捷的SU7」才開賣半年,小米電動車銷量超越Toyota!「像特斯拉的YU7」明年夏天登場
《日本經濟新聞》日前指出,全球55國今年第3季共銷售超過250萬輛純電動車,除了特斯拉、比亞迪跟吉利汽車穩坐前3,比亞迪隨時可能篡位,日本車廠全部掉到20名以外,進入電動車市場才半年的小米則取得比豐田、日產更好的成績,來到第18名。小米明年預計將推出「外型像特斯拉」的休旅車YU7,可望在電動車領域再創佳績。
國際中心
2024-12-16 16:1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VIP
經濟
大國博弈
「林毅夫更有資格拿諾貝爾經濟學獎!」香港學者:中國發展打破今年得主的「西方迷思」
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14日傍晚公布,由美國學者艾塞默魯(DaronAcemoglu)、強生(SimonJohnson),以及英國學者羅賓森(JamesA.Robinson)獲得殊榮,表彰他們研究社會制度的包容或掠奪性,如何影響國家間的繁榮差距,以及影響經濟發展的貢獻。不過,香港經濟學家雷鼎鳴有不同看法,他批評3人的理論對中國發展視而不見,「林毅夫、蔡昉和李周更有資格拿諾貝爾經濟學獎」。
兩岸中心
2024-10-28 18:51
評論
財經
藝文
專欄
許詠翔觀點:產品政治正確、組織共產化,股價跌掉9成─育碧淪亡
筆者在4月的〈當遊戲玩家對上社會正義戰士〉就曾寫道:……被搞的遊戲玩家們,只怕比影迷更不會善罷干休,畢竟影迷習慣戲劇演什麼就看什麼,討厭頂多就是「不看」。但遊戲玩家「玩遊戲」是必須主動操作,遊戲中遇到困難就是要想辦法克服。
許詠翔
2024-10-13 06:20
VIP
評論
兩岸
藝文
歷史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吳鯤鵬專欄:監獄社會遊戲治國—《黑神話:悟空》的爆火說明了什麼?
我要這天,再遮不了我眼,我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我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吳鯤鵬
2024-09-03 06:20
評論
政治
兩岸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沈旭暉專文:「第三勢力」似曾相識─海外港人的未來啟示
早在疫情解封,香港史學會的鄧家宙博士來台時,就為我帶來了歷史學者柴宇瀚博士一本令人驚喜的著作,以香港視角講述「第三勢力運動」,內容充滿借古鑑今之情。如今,喜見柴博士願意進一步更新著作在台出版,再度修訂篇章,重新命名為《左右國共大局:香港第三勢力流亡錄》的專書,無論對台灣、香港、還是海外華人,這段歷史都值得重溫。
沈旭暉
2024-06-13 07:00
新聞
國際
兩岸
藝文
科技
《三體》:「無法拍攝」的科幻小說,被拍成了Netflix影集
由《權力的遊戲》製片人監製,「網飛」(Netflix)新劇集《三體》(3BodyProblem)改編自一部中國同名暢銷科幻小說。儘管中國歷來對這類小說進行審查,但這部小說依然在中國大受歡迎。
BBC News 中文
2024-03-22 14:38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歷史
藝文
中國改革開放40年,走到「前方只有死路一條」?馮客揭經濟奇蹟的真相
毛澤東1976年去世之後,中國進入史無前例的經濟轉型時期,從全球排名第126位的經濟體躍升至第2大。許多人認為中國已經改變,不過來自荷蘭的中國現代史學家馮客20日直指,從各種證據與資料來看,中國基本上既沒有「改革」也沒有「開放」。他並表示,面對中國當前危及40年繁榮的經濟危機,「看起來,前方只有死路一條」。
蔡娪嫣
2024-02-20 20:44
評論
政治
專欄
孔令信觀點:柯P一路玩到藍白掛─選舉不能靠假民調與膨風造勢
2024年總統與立委大選揭曉,民進黨的賴蕭配在三腳督脫穎而出,對中華民國來說這是一場民主的洗禮,綠營贏得了總統,但是立委席次銳減;藍營輸掉了總統席位,不過,卻在立院大有斬獲,54席重回國會第一大黨;至於柯P他的總統得票衝到369萬0466票,是他個人的魅力與最後衝刺中造的奇蹟,但是民眾黨卻沒有得到這個光環,區域立委沒有一席,只有在不分區拿下八席。
孔令信
2024-01-16 06:3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軍事
藝文
歷史
觀點投書:「黃埔百年」最傳奇淒美的愛情故事─張靈甫與王玉齡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俄國文豪托爾斯泰
廖念漢
2023-11-26 06:10
VIP
評論
兩岸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吳鯤鵬專欄:「 裱糊匠」李克強非意外離世─誰說黃河長江不會倒流?
日前,有兩條網傳北大學子給已故前總理李克強的輓聯,衝上搜索排行榜榜首。
吳鯤鵬
2023-10-31 07:10
評論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林衡哲專文:從《新潮文庫》到《台灣文庫》的心路歷程
從1960年考進臺大醫科,到1968到美國行醫將近30年,1997年落葉歸根在花蓮門諾醫院服務四年,我都沒有離開專業小兒科醫師的領域,但是我的一生,卻與台灣出版界產生不解之緣,甚至我在出版界和音樂界的知名度,超越過我在醫學界的知名度。
林衡哲
2023-10-03 05:40
評論
公共政策
國內
財經
專欄
許詠翔觀點:政府懂產業升級?台灣缺乏的小政府主義思維
10年前某財經周刊的特企,主題是討論台灣上班族工時超長卻超窮的原因。裡面當然探討了很多原因,不過其中一項還挺好笑的,就是怪「政府沒做好產業升級」。
許詠翔
2023-09-24 06:10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歷史
大國博弈
香格里拉高峰會-台北》約瑟夫・奈伊直言「不應用冷戰角度看美中競爭」 艾利森強調「維持現狀才能避免戰爭」
隨著美國和中國競爭加劇,外界認為可能會走向「新冷戰」,不過美國哈佛大學榮譽教授奈伊和講座教授米德11日在台北香格里拉高峰會上均直言,不應用「冷戰」來形容中國和美國的競爭。提出修昔底德陷阱理論的哈佛大學講座教授艾利森強調,「維持現狀」讓台灣成為過去50年罕見的奇蹟,沒理由不維持現狀。
簡恒宇
2023-09-11 16:00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