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上癮的真相 文章列表
#
上癮的真相
約 1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財經
他將跟川普治理美國!新副總統范斯:充滿毒品與窮人的故鄉,讓我知道沒錢有多慘
我們想讓你知道:川普勝選之際,他力讚副手范斯是「深入敵營的功臣」;范斯母親曾罹患藥物、酒精成癮,他來自美國最為貧困的山區,從小在充滿失敗氛圍的白人小鎮成長,可說是打破階級複製的異數。由范斯執筆的自傳《絕望者之歌:一個美國白人家族的悲劇與重生》,詳細介紹他奮鬥與成長的經過。以下是書摘全文:
八旗文化
2024-11-08 08:10
VIP
評論
兩岸
藝文
歷史
專欄
名家專欄
余杰專欄:中國需要杜琪峰,不需要滿江紅
在柏林影展上,香港導演杜琪峰被記者問及電影的重要性、歷久不衰的原因時,回答說:「我覺得電影永遠站在前線,每當極權擴張、人民失去自由的時候,電影通常都是首當其衝,在好多地方都是這樣,一定想先中斷你的文化。」他接著鼓起勇氣說出「我覺得香港……」,但又立馬用英文說出「NoSorry」,最後幾乎哽咽著說:「全球所有爭取自由的國家與人民一定要支持電影,因為電影是為你而發聲的。」
余杰
2023-03-16 13:50
新聞
地方新聞
台中
中市攜手中信反毒基金會辦特展 盧市長化身特務宣導反毒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攜手教育部、中信反毒教育基金會及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合辦「解癮–解開毒品上癮的真相」反毒特展,市長盧秀燕5日到場觀展,並化身實習特務體驗反毒任務,她表示,今年度反毒巡迴展透過生動遊戲,傳達全民毒品的危害及辨識方法;反毒為社會重要議題,大家都應關心並投入反毒行列,感謝各單位的努力,大家一起齊心齊力,為社會反毒貢獻一份心力。
王秀禾
2022-07-06 02:00
新聞
地方新聞
台中
解開毒品上癮的真相 解 癮-反毒教育特展即日起在國資圖展出
吸毒的年齡逐漸年輕化,已經成為社會隱憂,中國信託反毒教育基金會(簡稱「中信反毒基金會」)為讓更多人認識「毒品成癮」議題,攜手教育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及臺中市政府舉辦「解癮–解開毒品上癮的真相」反毒特展,透過沉浸式體驗設計,搭配全新的實境解謎遊戲「記憶特務」,帶領社會大眾一起,從遊戲中更了解「毒品成癮」議題。20日國資圖劉仲成館長特地與中信反毒基金會高壽孫執行長,一起以手勢加上宣導標語「閱讀、反毒、健康、幸福」邀請大家前來觀展,透過此展覽認識毒品進而遠離毒品。
王秀禾
2022-05-21 03:11
新聞
國際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Facebook早知道Instagram對少女有害,卻在公開場合淡化嚴重性
大約一年前,尚處於青春期的阿納斯塔西婭・弗拉索瓦(AnastasiaVlasova)開始求助治療師。她患上了飲食紊亂症,並且清楚是什麼讓自己陷入困境:這得從她在Instagram上的分分秒秒說起。
華爾街日報
2021-09-27 18:11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從DC電影小丑看台灣社會邊緣人的吶喊
很驚訝好萊塢的所謂英雄大片『小丑』居然完全和英雄崛起無關,相反的而是道盡社會邊緣人的無奈以及所帶來的反噬。可預見這部電影勢必要成為各個社會的熱門話題,台灣也不例外。帶來深層的意義值得所有從事社會工作,甚至政治人物省思。
王倩倩
2019-10-27 05:2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為何藍軍反藍軍?
我來自典型的藍軍家庭。
王倩倩
2019-09-17 05:40
財經
房地產
台北
勇於面對「上癮的真相」 房地產廣告一姐走出自我人生
「徹底的和孩子切割,他有他的人生,我有我的人生。」一身休閒打扮,樺福建設顧問王倩倩,眼神堅定、語氣肯定的說出對於人生的態度,不過能忠於自我的體悟,是王倩倩經歷一段黑暗時期所體現的。
劉曉柔
2019-06-27 19:54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幸福快樂的權利:《人類大命運》選摘(2)
人類未來的第二大議題,可能是要找出幸福快樂的關鍵。歷史上已有無數思想家、先知和一般大眾認為,所謂的「至善」與其說是擁有生命本身,還不如說是能夠幸福快樂。古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Epicurus)就曾說:崇拜神祇是浪費時間,死後一切不復存在,而生命的唯一目的就是享樂。
哈拉瑞
2017-01-22 05:40
新聞
國內
半小時上10次廁所、充當試毒白老鼠 吸毒孩子等爸媽拉一把
青少年是充滿好奇的,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毒癮者,許多父母忙於工作,輕忽了孩子染毒的可能性,又或者對孩子太有信心,但「台灣很少人餓死,卻很多青少年死於毒品」,毒品可能誘發一切犯罪行為,所以,避免毒癮,是阻絕青少年在現在及未來,以任何原因進入監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王彥喬
2016-03-28 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