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過是幾個月前,左派還在吹噓歐洲的綠能發電已經做到了「負電價」,不料今年入冬後,整個歐洲在德國話「Dunkelflaute」陰雲密佈、低溫且幾乎無風的天候影響下,光電、風電幾乎完全停擺。
結果是德國電價在拍賣中飆升至18年來新高、法國電價創21個月新高、丹麥的電力單價創下2022年能源危機以來的高點、義大利現貨電價同日創下兩年來新高,甚至雖然原因和「風光不再」無關,挪威南部電價在12月12日升至2009年以來的高點。其他像是波蘭、丹麥、英國……電價都瘋狂地飆高(例子多到形容詞必須一直重複……)。
綠能提升人類社會「看天吃飯」的機率
為了解決缺電危機,法國毫不猶豫地重啟左翼環保份子深惡痛絕的燃油發電──他們起碼還保留這些機組應急;至於能源政策更加極左激進的德國,廢核、廢燃煤、廢燃油──總之是左派說不好的就都不用,只能眼睜睜看到電價還比同樣飆漲的法國還高數倍。在歐洲冬季沒有電暖可用,有錢人當然有很多替代方案,倒是左派口口聲聲要保護的弱勢,大概又被這些「保護者」推進了地獄的深淵。
其實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種種努力,為的就是降低陷入「看天吃飯」窘境的機率,從採集漁獵走向農業畜牧,「看天吃飯」的機率降低了,人也因此有更多的「自主性」。從農業畜牧走向工業化,又再度將「看天吃飯」的機率降低。而提倡綠能正是一種開人類歷史倒車的行為,提升人類社會「看天吃飯」的機率。
綠電是完全的「看天吃飯」──不管是風電還是光電,遇到沒風、沒光沒辦法產出的時間就是一度電都發不出來,完全沒辦法用擴張規模來解決,一味地擴張規模不會在生不出電的時間生出電,只會在發電尖峰時間造成一堆「棄電」──生產出來的電去化不掉只能丟掉,甚至還要貼錢拜託人家用──這就是左派吹噓的歐洲「負電價」的真相。
哪個「儲能案場」可以存足一個冬季所需的電
當然面對風電光電「看天吃飯」的特性,左派也不是沒有想辦法要解決,他們想出的辦法,就是在大街小巷裝置大大小小的電池──這有個術語叫做儲能案場。如果說綠能是把人類的能源產業從「工業」倒回「採集漁獵」,那麼儲能系統就是稍微讓能源產業從「採集漁獵」走向「農業畜牧」,就像農業時代的大糧倉,把米、麥、粟這些熱量性穀物儲存起來,以備種不出東西的時間使用。
當然因為取用便利性和作物儲存時限以及交通科技形成的運送限制,讓這些糧倉不可能建設在多荒僻的地方;同樣因為電力傳輸的消耗問題(傳輸距離越長損耗越大),「電力倉庫」儲能設備也不可能設置在遠離人類居住區域之地,於是這些「危險設施」就這樣在環保瘋的政治氛圍之下,必須「侵門踏戶」安裝到你家的周圍。
人類現在還無法做到用電池存下一個社會一整季所需要的能源。(資料照,取自Fluence臉書粉專)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入門入戶的微型儲能設備,也算是某種「共產主義」的實踐就是,把應該由企業或是政府解決的綠電發電不穩,必須用「廣設電池」來解決的風險和成本轉嫁給國民,這種「全民大煉鋼」式的集體主義問題解決方式,也難怪讓左派如此狂熱。
(相關報導:
陳立誠觀點:減碳5兆元?恢復核能,現省2兆5
|
更多文章
)
不過「儲能案場」到底能撐住「綠能不發電」多久時間,其實就是簡單的數學問題,把儲存電量的總額除以特定時間單位的平均用電量就得解了,按照現在的電池科技,想也知道那種把白天太陽能發的電儲存到晚上用還有可能,但把風季風機發的電儲存到無風季使用就根本沒有可能──除非電池科技有什麼破天荒的進步。換句話說,目前歐洲由於太過激進的能源政策產生、因為季節天候造成的缺電危機根本無從解決,人類再度回到「聽天由命」的時代。
沒有記取烏俄戰爭「綠電靠不住」的教訓
比較讓人白眼的是,歐洲也不過在這一兩年才因烏俄戰爭爆發,深受「綠電靠不住」的痛苦,甚至還把核電列入綠電以求解套,但仍然沒有因此得到教訓。整個歐洲在極左政治下,瘋狂地搞「減碳」,於是風、光不足的部分,只能用燃氣來填(就像台灣現在一樣),這讓歐洲許多國家的能源命脈幾乎完全掌握在天然氣生產大國俄羅斯手中。姑且不論這些歐洲國家的政府是否有被俄羅斯介入,但戰爭開打後,能源價格高漲帶動通膨只是基本盤,更慘的只要俄羅斯愛,他隨時可以封住天然氣管、讓你國內工業生產完全停擺──天然氣是很難做到安全戰備容量的。
如果說烏俄戰爭是上天給歐洲各國「綠能行不通」的一次警告,那只能說這些國家沒從中學到任何教訓,才會在這次的「Dunkelflaute」天候來襲時,再度東倒西歪慘兮兮。
烏俄戰爭大大影響歐洲各國的天然氣進口狀況。(資料照,美聯社)
可怕的是,在左派共產主義的侵蝕下,連挪威那樣水利充沛、又是油、氣生產大國的國家,也沒有辦法避免受到這次電價波動的影響。歐盟過去幾年積極推動電力市場一體化,讓歐洲電價波動對挪威造成「價格感染」(Price infection),所謂的電力市場一體化,不用特別說明也知道就是共產制度、吃大鍋飯的變形。共產主義者似乎沒有好好讀《三國演義》,不知道連環船遇到火攻會怎麼全軍覆沒。
為了擺脫「價格感染」的傷害,目前挪威執政聯盟的兩個成員政黨工黨(AP)及中間黨(CP),已經提議廢除與丹麥的電力互連,並重新談判與英國和德國的電力連接,並獲得在野、民調領先的進步黨(Progressive Party)支持。
西歐極左化,正在承受苦果
美國知名媒體人、憲法學專家馬克.萊文(Mark Levin)在《馬克思主義在美國》(American Marxism)一書中,描述共產帝國崩潰後,馬克思主義者是怎麼滲透美國的政府和教育系統,讓美國一度陷入「共產化」危機。但事實上這些馬克思主義者在歐洲的滲透更加深入而且成功,在美國還沒成功、駭人聽聞的幾十種「法定性別」制度,在德國已經建制成功,甚至,這些極左制度建立之時,德國還是被認為是右翼的基民聯執政。台灣的自由經濟大師吳惠林就曾這樣寫過:
西歐的社會主義者不甘接受被掃進「歷史垃圾桶」的命運,他們成立了歐盟。而美國民主黨總統柯林頓在簽署「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同時,給了中國最惠國待遇。
羅伯特.沃夫(Robert Wolfe)在《社會主義全球化》書中宣揚這種「國際主義運動」是個超越民族、超越國家邊界的規劃和生產系統:「社會主義全球化的目標是把整個世界作為一個經濟單位,在這個單位內,物品供應和服務將會得到最大化,會把對環境的損害最小化。」
左派總是會對人類社會帶來各式各樣的災害,而這次歐洲的綠能危機中,各國因為過度極端的能源政策造成的社會動盪,其實台灣都有「複製貼上」的可能性,像是義大利過度依賴燃氣發電,讓電價和天然氣價格彼此巡迴推升;又像是法國為了彌補綠電停擺,必須偷偷重開汙染最嚴重的燃油發電機。
(相關報導:
陳立誠觀點:減碳5兆元?恢復核能,現省2兆5
|
更多文章
)
能源早已是人類社會運作不能缺少的要素,政府的能源政策應該素樸地、單純地思考如何最有效率地供應社會運作所需,不該依據需要「救世主」多巴胺刺激上癮者的「癮頭」來讓社會付出根本不不要付出的多於代價。人類社會資源有限,拿「生活必需品」去讓某些人「吸毒」,最終必定出現有些人所需資源無法被滿足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