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長郭智輝說如果立法院同意千億補貼,9月「電價調整的機率就不高」。
要脅立院?同意千億補貼電價就不漲
坦白說,郭智輝可能沒有意會到,他這番話形同既要脅立委、又威嚇民眾與企業:要立委通過給台電千億元補貼預算,否則9月就要漲電價。對民眾與企業則是,向立委反應、施壓支持千億補貼,否則就要承受電價上漲後果。
立院吞得下去嗎?民眾接受嗎?更糟糕與惡劣的是:官員從不談因其錯誤政策導致的電價成本暴漲,讓民眾與企業承受其過錯而受苦。
近日因經濟部考量到「供電瓶頸的問題」,因此對桃園以北地區不再核准設立大型用電資料中心,讓外界更關切台灣的供電問題,也認為政府不核准北部設資料中心顯示有缺電問題。媒體在詢問郭智輝供電問題時,也提到電價問題,他除了說經濟部對9月電價審議的立場是建議「民生電價不調產業調」外,也說如果立法院能同意千億補貼,那電價調整的機率就不高。
無助立院支持,可能有反效果
這番話可分2個層次談,一個是無論有心無意,這些話都說得不適當,因為確實有濃厚的「要脅」立法院味道在內。眾所皆知,不談幾已淪為行政院投票部隊的綠營立委,在野黨立委是極度反對電價調漲,甚至為此要推動修法(電業法),把電價調漲決定權拿到立院手上,把「電價調整方案應送立法院審議」入法。
因此,這些話就有如威脅立委(在野黨),如果不支持給台電的千億元補貼,那9月就要漲電價了。
會有效果嗎?應該有效,不過是反效果。在野黨立委不是吃素「被嚇大」的,說不定他們心中還偷偷期待執政的民進黨努力的、拚命的去調漲電價,那肯定被萬民咒罵。講這種難有效果甚至會有反效果、又註定得罪人的話,不是無意就是愚蠢。
第2個層次是看道理站得住與否,但這種把預算補貼台電跟電價綁在一起的說法,也是錯誤無理。調整電價、不論漲的是民生還是企業用電,最終還是要讓電價符合成本,不是、也不能虧本賣電,然後虧損都靠國庫補貼,這種補貼是一種帶有逆向所得重分配性質的惡政,有違社會公平、更無助節能減碳。
把補貼跟調價彼此作「替換」,當然是錯誤想法,不了解其中的鉅大差異。用預算補貼,只能是短期救急用。
電價上漲主因離不開「能源轉型」
雖然說電價費率應該符合成本考量、不該由國庫補貼,但民進黨執政要漲電價,卻讓許多人難以接受、不願承擔,因為其中有相當大的成份是來自綠營的能源政策,廢核讓台灣失去一個低成本的供電來源,大幅增加天然氣發電比重,則是重用價格高又波動大的天然氣當燃料,綠電的高收購費率也對電價上漲「貢獻卓著」。
用最簡單又白話文的方式說,為了美其名為「能源轉型」的神主牌與意識型態,民進黨廢除可以繼續使用(或即將完工)、最高可占比2成的核電廠,其平均每度成本最低;要彌補廢核的電力缺口,台電花數千億元增新電廠與機組、而且都要用價格高的天然氣為燃料,再用高價買綠電。這種把自家已擁有便宜好用的東西當廢物丟棄、再花大錢去外購一堆高價物品的作法,電價不漲才怪。
再如桃園以北不能設資料中心一事,也與能源政策有關。北部(桃園以北)人口超過900萬,占全台4成,工商業發達又有科學園區,用電需求必然高。北部原本就要靠中南部的「南電北送」支持,且已難再蓋大型火電廠,但民進黨為了神主牌,還是要廢核,核一、二除役、核四不重啟準備報廢,這讓北部一口氣少了594萬瓩的電力裝置容量,等於少了一座台中火力發電廠,北部供電缺口由此而來。
代價高昂,全民一起為民進黨的非核家園圓夢埋單
現在民進黨政府喊北部電力有缺口、不能都靠南電北送,因此要限制設立資料中心,但他們不講的是:有此缺口就是拜其廢核政策之賜。
民進黨的能源政策讓人搖頭、心冷的原因是:惡果已可看到。長期而言,電力是持續成長,既然廢核,能有的選擇就是風光綠電、煤氣火電2大類(台灣不會再有大型水力發電可開發);無論是台灣的資源秉賦或供電結構,綠電有其限制,因此終究就是以火電為主,所以最後結果,不是供電不足、缺電,就是供電充裕但排放增加、空污惡化,當然,電價必然持續上漲。 (相關報導: 電價10月再調漲?卓榮泰喊話「不必太焦慮」:會以民生安定為考量 | 更多文章 )
想想,台灣民眾為了民進黨的非核家園意識型態,付出的代價還真大,且持續時間長達數十年。非核家園確實是「高貴」的理想,全民一起為綠營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