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與中國打第一場貿易戰的時候,越南在全球經濟中找到了一個絕佳位置:置身於美中兩國之間。
越南曾吸引了對那些尋求生產基地、以便將商品免稅運往美國的中國製造商。
如今,隨著即將上任的美國下一屆政府準備打響新一輪貿易戰,川普及其團隊暗示,他們打算堵住這扇後門。
此舉將損害規模雖小但增長迅速的越南經濟,而且可能意味著,購買越南商品的美國消費者以及由越南工廠供貨的美國公司要面臨更高的價格。自川普六年前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以來,在外國投資大量湧入和對美出口蓬勃發展的推動下,越南經濟每年成長約8%。
目前美國三分之一的運動鞋、一半的木床和餐桌以及四分之一的太陽能電池是由越南供應。
在首都河內郊外,曾經沉睡的北部省份已轉變為出口重地,稻田被價值數十億美元、用於組裝智慧型手機和半導體的龐大工廠取代。擁有越南供應商的美國公司包括蘋果(Apple)、耐吉(Nike)和蓋璞(Gap)。
但今年5月,川普提名的美國貿易代表人選傑米·格里爾(Jamieson Greer)表示,美國應該收緊貿易規則,以防止他所說的「第三國變通做法」。這一做法使得含有大量中國零組件或由中國公司子公司在第三國製造的商品進入美國時,不必像直接從中國進口那樣面臨高額關稅。儘管他沒有具體指明是哪些國家,但中國企業已在越南和墨西哥等國建立起通往美國市場的橋頭堡。
越南也是美國新一屆政府貿易行動的目標。川普已經提出對所有進口到美國的商品徵收關稅的想法,並談到要迫使各國縮小對美國的貿易順差。
越南對美國的出口是其從美國進口的九倍,對美國的雙邊貿易逆差排名第四,僅次於中國、墨西哥和歐盟。2019年,川普曾表示,越南是貿易方面「最糟糕的濫用者」,河內方面對此予以否認。
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駐河內負責人亞當·斯特科夫(Adam Sitkoff)說:「鑑於越南對美國擁有巨額貿易順差,該國可能尤其容易受到更具保護主義的經濟議程影響。」
儘管如此,越南國內一些人士表示,川普對中國和墨西哥的關注將使越南能夠避開鋒芒,最終吸引更多外國投資進入該國。對越南商品徵收的任何新關稅都可能低於川普對中國徵收的關稅,這將有助於越南保持競爭優勢。
總部位於胡志明市的資產管理公司Dragon Capital的國家問題專家Thuy Anh Nguyen說 「在川普的第一個任期內,讓越南具有吸引力的很多因素現在仍然存在。」她指的是越南有所改善的基礎設施以及較低的勞動力和其他成本。
韓國消費電子產品巨頭三星(Samsung)已向這個共產主義國家投資了逾220億美元,該公司最近同意斥資18億美元新建一家二極管顯示螢幕工廠。
蘋果公司約有35家供應商在越南生產產品,是貿易戰開始前的三倍。近年來,蘋果公司已開始推動供應鏈多元化,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目前該公司在越南組裝iPad、MacBook及其耳機。
越南之所以能在美中之間左右逢源,反映出其有利的人口結構和地理位置。這個人口9,800萬的國家擁有一支年輕且廉價的勞動力隊伍,同時與中國地緣上的臨近使材料和零組件能夠輕鬆運往當地的工廠。越南在與華盛頓和北京方面的交往中也表現出了外交上的嫻熟,越南共產黨前領導人阮富仲(Nguyen Phu Trong)稱之為「竹子外交」,指越南的外交像竹子一樣,根基穩固而又不乏柔韌。
今年11月,包括時尚設計品牌Steve Madden和Acushnet在內的美國公司都在投資者電話會議上談到了將製鞋業務從中國遷往越南的事宜。Acushnet旗下包括高爾夫球品牌Titleist和高爾夫球鞋品牌FootJoy。該公司表示,到2025年底,該公司所有鞋類生產都將放在越南的工廠,而不是中國。
自川普2016年開始第一個總統任期以來,越南已經吸引了近2,900億美元的外國投資,幾乎與過去20年的總和相當。在越南吸引的外資中,韓國和日本排名居前,但中國已經在迅速追趕。同期,中國內地和香港合計向越南投資540億美元,是美國企業投資額的10倍。
新加坡是另一個投資大國,同期投資約580億美元。企業備案文件顯示,一些來自新加坡的投資可能源自中國。根據股票備案文件,中國製造商通常在新加坡或香港設立子公司,然後通過這些子公司將資金輸送到越南,主要是為了儘量減少納稅。
永藝(UE Chairs)是一家為史泰博(Staples)和歐迪辦公(Office Depot)等零售商生產人體工學座椅的中國製造商,該公司在2018年底建立了第一家越南工廠,當時美國對中國產家具的關稅飆升至25%。該公司設立了一家全資擁有的香港子公司,並利用該實體投資了這家越南工廠。永藝表示,自那以後,該公司在越南又開設了一家工廠,第三家工廠正在籌建中。該公司透露,現在,該公司幾乎所有對美國的出口都來自越南,越南幫助該公司擴大了在美國的市場份額。
中國襪子和服裝製造商浙江健盛集團(Zhejiang Jasan Holding Group)10月份宣布,計劃在越南北部南定省新建一家工廠。優衣庫(Uniqlo)、安德瑪(Under Armour)和蓋璞是該公司的最大客戶。根據交易所文件,健盛集團是通過其新加坡的全資子公司進行這筆投資的。
根據健盛的年度報告,該公司海外資產在中美爆發貿易戰之前的2017年至2023年間增長了一倍多,該公司稱這些資產主要由其在越南的生產基地組成。海外資產目前占健盛總資產的40%以上。
「即使川普要提高關稅,建廠也需要數年時間。企業寧願將出口從美國轉到其他市場,也不願搬遷,」Frank Vossen說。他的公司Seditex幫助外國企業在越南尋找貨源和建廠。
Vossen說,今年他收到的美國客戶的新諮詢數量比一年前翻了一番。許多公司都在採購金屬和塑膠零件。他說,現有的美國客戶也在考慮將更多業務轉移到越南。
但也有謹慎跡象。自川普贏得大選以來,一些台灣電子產品製造商已開始重新考慮在越南進行新投資的可能性,他們擔心川普政府將對越南出口產品徵收關稅,或以其他涉嫌違反貿易規則的緣由將越南作為目標。
越南也存在腐敗和熟練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而且越南仍然嚴重依賴來自中國的零組件和中間產品。由於缺乏零組件生態系統,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向泰國等鄰國,這些國家擁有更多採用本地原材料的製造企業,有時企業甚至回到中國。
家具、衛生間潔具和照明供應商Phipps International的執行長Jake Phipps關閉了越南一家生產醫藥櫃和鏡子的工廠,因為他找不到可靠的當地零部件供應商,不得不從中國進口所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