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董事會逼走執行長!季辛格被迫閃電退休、離開董事會,英特爾盤前股價大漲

英特爾創新日Pat Gelsinger。(圖/翻攝自Intel Innovation Day Blog)

誓言重振英特爾聲威的執行長季辛格,2日傳出退休、離開董事會的消息。英特爾在聲明中表示,他的執行長職務將暫由財務長辛斯納(David Zinsner)與產品執行長霍特豪斯(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共同負責,直到找到合適的繼任者為止。消息一出,英特爾盤前股價跳漲5%,但與英特爾今年超過50%的跌幅相比只能說是微不足道。

《華爾街日報》指出,季辛格(Pat Gelsinger)並非自己宣布退休,而是由英特爾(Intel)發布聲明,表示季辛格「在40多年的傑出職業生涯後從公司退休、退出董事會,自2024年12月 日起生效」,以及暫代職務的人事安排。也就是說,英特爾根本還沒有找到接班人,季辛格就匆匆「退休」,董事會也組成遴選委員會,希望找到季辛格的正式繼任者。

《彭博新聞》特別指出,季辛格上個月才表示自己「充滿活力與熱情」,並且獲得董事會支持,強調他的計劃正在取得進展。包括《彭博新聞》與《路透》都指出,季辛格上週與董事會開會,雙方在討論如何贏回市佔率、如何縮小與Nvidia的差距時鬧翻,董事會認為季辛格耗資巨大、進展有限的計劃根本失敗了。知情人士指出,董事會只給季辛格兩條路—「退休」或「被撤職」,最後這位英特爾的執行長選擇自己走人。

英特爾曾是半導體製造業的霸主,如今被輝達(Nvidia)與超微(AMD)狠狠拋在後頭。季辛格是在2021年2月接任英特爾行長,他曾在2001至2009年擔任英特爾的技術長,接管公司時更誓言扭轉英特爾在尖端晶片領域的落後局面,包括積極擴大晶片生產與代工能力,甚至喊出「要在2030年前成為全球第二大晶圓代工廠」。《彭博新聞》說,季辛格曾被視為英特爾的「救世主」,但在公司營運沒有起色之際黯然離去。Rosenblatt Securities的分析師Hans Mosesmann表示:英特爾需要領先的產品、創新和執行力,這些在季辛格都沒辦法做到。

英特爾(intel)。(柯承惠攝)
英特爾(intel)。(柯承惠攝)

《華爾街日報》指出,躊躇滿志的季辛格很快就遭遇挑戰,包括新冠疫情時期的電腦買氣消退、即便疫情解封也沒有太大起色,英特爾更錯過了AI革命與AI晶片的熱潮。雖然季辛格在10月份的財報電話會議宣稱,英特爾做出了自己的AI晶片Gaudi,但因為英特爾動作太慢,導致今年利用Gaudi創造5億營收的目標難以達成。道瓊工業平均指數11月1日宣布將英特爾移出、改採輝達作為成分股,更是這家老牌晶片巨人最難堪的時刻之一。 (相關報導: 英特爾CEO「被退休」,誰能拯救昔日晶片巨人?華爾街點名蘇姿丰,如何善後也成川普難題 更多文章

雖然業界一度傳出高通打算併購英特爾的消息,美國商務部日前還是宣布給予英特爾78.6億美元補貼,加上英特爾先前獲得國防部的30億美元合約,這對急需挹注的英特爾來說仍是個好消息。季辛格更將英特爾的未來押注在Intel 18A(即1.8奈米)製程上,希望藉此與尖端晶片的製造巨頭台積電平起平坐,如今季辛格可說不告而別,他對英特爾的「最大膽重建計劃」接下來會如何繼續,也留下許多問號,暫代執行長職務的辛斯納與霍特豪斯在公司聲明中強調,「隨著我們在產品和製程領域的進步,我們將專注於推動代工投資的回報」,但花旗分析師表示,季辛格的離職可能讓英特爾回頭專注於晶片設計。

2022年1月21日,英特爾執行長杰辛格(Pat Gelsinger)宣布斥資200億美元,將在俄亥俄州打造一座超大型晶圓製造基地。(AP)
2022年1月21日,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宣布斥資200億美元,將在俄亥俄州打造一座超大型晶圓製造基地。(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