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在 11 月 6 日發表了最新專文,筆者特別摘選其中值得一讀的重點,並加入了一些經濟學科普知識,讓一般讀者更容易消化吸收!
由於對拜登總統執政下的經濟不滿,以及對前總統川普第一任期低通膨率和疫情前經濟狀況的懷念,美國選民們再次選擇川普擔任總統。
為了滿足選民的期望,川普的主要經濟工具仍將與他第一任期相同:關稅和減稅。但有所不同的是,他計劃的關稅將更廣泛且更高,減稅則更有針對性。
經濟學家和投資者普遍認為,關稅會對通膨率產生上行壓力,而減稅可能會促進經濟成長並加劇財政赤字,這兩者可能會推動利率上升。事實上,隨著強勁的經濟數據和川普民調的改善,長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最近有所上升,而在川普勝選的消息顯現時,11 月 6 日一早收益率飆升,股票指數期貨也同步上漲。
川普第一任期的前幾年經濟表現比 2016 年投票前人們的預期要好,現在的預期也可能存在類似的低估。首先,他繼承了一個相對良好的經濟前景。儘管物價依然偏高,但經濟成長超出預期,而通膨率已從高峰顯著回落。Fed 已於上週四再次降息,這是今年第二次降息,應能將經濟衰退的風險降至最低。
至於川普的計劃,他可能不會像威脅的那樣大幅提升關稅,而是選擇進行談判以避免貿易戰。國會也可能會淡化他的減稅計劃。最後,總統的政策往往不是經濟表現的主要推動因素。川普的政策對未來四年經濟表現的影響可能不及更大範圍的力量和意外事件,例如危機、戰爭或新技術帶動的繁榮。
首先是貿易
他首先可能會在關稅方面發揮影響力,因為在這方面他可以不必經過國會的同意就行動。不過,行政程序和談判可能會延遲實施。在他第一個任期內,從對中國提起貿易訴訟到實施關稅,經歷了 11 個月的時間。關稅也可能會被納入更廣泛的 2017 年減稅法案延續談判中。
川普在第一任期的關稅對通膨率並沒有明顯影響,因為當時的關稅相對溫和,而全球需求和投資不振、勞動市場疲弱也在壓低通膨率。選舉前夕,工資僅以年增 2.4% 的速度成長。債券投資者預期未來通膨率平均為 1.8%,低於 Fed 2% 的目標。
這次,川普提議更高的關稅——對中國至少 60%,對其他國家則在 10% 到 20% 之間。這樣的組合將使美國的關稅率達到 1930 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而這將發生在需求旺盛、供應鏈易受地緣政治衝突影響,且通膨率記憶猶新的時刻。工資以年增 3.8% 的速度成長,債券市場預期未來通膨率為 2.3%。
但其他因素可能會導致影響較小。進口商可能會將更多關稅成本吸收到其利潤中。美元可能會升值,降低進口價格的上漲。最重要的是,有些顧問認為川普將關稅作為談判策略,以降低其他國家的貿易壁壘,因此實際的關稅增幅將低於他威脅的程度。
說明:在經濟學中,這類間接稅是可以轉嫁的,轉嫁的程度取決於供需的相對彈性(Elasticity)。由於臺灣的出口優勢商品替代品較少,使得臺灣出口商品的需求彈性較小,關稅較容易轉嫁給美國進口商,反而可能提升臺灣出口的相對競爭力。
高盛經濟學家認為,川普對中國的關稅增加為 20%,而不是 60%,並且不會對其他國家徵收全面關稅。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認為 Fed 較關注的核心通膨(Core PCE)將從目前的 2.7% 降至一年後的 2.3%,而非預測的 2%,這樣的差異不會阻止 Fed 降息。他們認為,即使在這個通膨率水準下,仍比過去三年的大部分時間低。
其次是稅收
根據負責任聯邦預算委員會(CRFB)的估計,川普和國會共和黨人於 2017 年通過的稅法部分條款將於 2025 年底到期,例如降低個人及通過個人報稅的企業的稅率,他們優先考慮延長這些法律。這項措施在 10 年間將花費約 5 兆美元。這過程可能會消耗大量的明年時間。
全面延長這些條款對經濟成長或利率的影響應該不大,因為投資者和大眾的行為已經將此因素納入考量。
川普的其他提案則不同,這些提案曾包括更低的公司稅率、免除小費、社會保障福利和加班工資的稅收,以及汽車貸款利息和州及地方稅的扣除。根據 CRFB 估計,這些提案在 10 年間將增加約 4 兆美元的赤字。
關稅收入會部分降低這些成本,儘管川普也計劃增加部分支出。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經濟學家凱爾‧波莫洛(Kyle Pomerleau)表示,2017 年的稅法對長期成長有益,因為通過降低所得、利潤和投資的稅率並縮小稅收優惠來簡化了稅制。而川普的新提案則不會帶來相同的好處,因為此次通過新增稅收優惠來增加了稅制的複雜性。
即便如此,較低的稅收應能帶來一些經濟刺激。德意志銀行估計,如果共和黨政府統一執政,將在 2025 年和 2026 年分別促進經濟成長 0.5 和 0.4 個百分點,但不包括更高的關稅。如果對中國徵收 60% 的關稅,對其他國家徵收 10%,德意志銀行估計這對經濟成長的淨影響將變為負數。
減稅還會增加赤字並推高利率。摩根大通利率策略師約翰.巴里(John Barry)估計,財政部目前的債券拍賣計劃足以資助明年的赤字,但從 2026 年到 2029 年間將短缺 3.3 兆美元,若 2017 年的減稅措施延長,且川普的計劃實施,這一短缺將更大。
如果財政部開始增加拍賣規模以籌集更多資金來填補更大的赤字,這可能會對收益率造成上行壓力。巴里估計,共和黨統一執政將使 10 年期國債收益率上升 0.4 個百分點,其中市場截至 11 月 1 日已計入 0.15 個百分點。
(相關報導:
民主黨為何慘敗?美國經濟數據亮眼,選民感受卻正好相反
|
更多文章
)
然後是管制
川普提出放寬部分監管,例如合併案及石油和天然氣產業的監管。這些措施應該會促進經濟成長和提振企業信心,並抑制通膨率。然而,經濟學家認為這些影響在整體經濟中難以判斷。例如,美國的石油生產和汽油價格主要由全球價格驅動,而全球價格又受到 OPEC、制裁、中東衝突以及中國經濟成長的強烈影響。
同樣地,川普的驅逐非法移民計劃可能會在邊緣上提升工資和價格壓力,但考慮到美國勞動市場的龐大規模,這樣的影響可能不明顯。
川普的經濟議程不僅關注於經濟成長,還試圖恢復製造業曾經帶來的優質就業機會和健康的社區,同時減少對地緣政治對手中國的依賴。美國製造業聯盟主席斯科特‧保羅(Scott Paul)表示:「沒錯,這會帶來成本。但在許多情況下,我認為這是值得的。」
曾在川普第一任期擔任貿易大使的羅伯特‧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去年寫道:「全球化帶來了破壞、動盪和衝擊。相較之下,保守派則致力於捍衛傳統價值和機構,維護社會結構,並確保家庭和社區能夠繁榮的條件。」
與 GDP 或通膨率不同,這些衡量川普經濟的判斷較難量化,但他們同樣重要!
說明:GDP 和通膨率等數據無法全面衡量一國的幸福與生活品質。川普的經濟政策特別關注美國製造業、社區穩定和家庭繁榮,這種目標不同於傳統的經濟成長數據。這類抽象且難以量化的政策取向,只能透過定期選舉來傳達選民的價值觀。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季凡撰寫,現在訂閱:風傳媒VVIP合作推薦專案,除了以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還有優惠好禮大加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