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樓或公寓屋內天花板漏水,往往造成樓上樓下鄰居糾紛,甚至對簿公堂。老舊房屋浴室及陽臺地面防水層老化,或埋設於天花板內的水管破裂,都可能造成樓下鄰居天花板漏水。有些住戶對於樓下天花板漏水問題,擺出事不關己的態度,逼得樓下鄰居不得不訴諸公堂,若訴訟結果樓下鄰居勝訴,樓上住戶除了必須雇工修繕外,還必須負擔訴訟費,以及樓下鄰居對鑑定費、律師費和屋內損壞的裝潢、家具費用等的求償,這些費用相加起來,往往數倍於處理漏水問題的修繕費。
例如結構技師公會曾經受理一件法院鑑定案,處理三、四樓間天花板的漏水糾紛,光鑑定費及檢測費即高達11萬3000元,鑑定結果為四樓的熱水給水管漏水,需由四樓住戶負責修繕,但修繕費僅需5萬4000餘元。由此可見,遭遇漏水,以同理心與鄰居共同尋找原因和協商解決之道,才是正確的做法。
民眾若發現家裡天花板漏水,也不必先入為主,認為一定是樓上鄰居的責任,埋設於柱內的雨水排水管、大樓公共管道內的管路破裂或堵塞,也可能是源頭。建議先記錄漏水開始發生的時間,逐日描述漏水狀況並拍照或錄影,這有助抓漏時找到漏水源頭,然後與樓上鄰居溝通,找師傅入內勘查及抓漏。樓上住戶也不要拒絕樓下鄰居入內勘查及抓漏,以免將來付出更大的代價。
抓漏結果若確認樓上住戶有責任,依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規定,有各種不同狀況的處理及修繕費用分擔比例。例如,五樓住戶天花板滲水,經調查是五、六樓之間的管線出問題,修繕費應由五、六樓住戶一起分擔。如果漏水原因來自牆壁內的管線,則修繕費由牆壁兩側的鄰居共同分擔。但如果漏水不是因管線自然老化、鬆脫所造成,可歸咎於某一戶鄰居,例如因裝潢、排水孔堵塞不清理,或住戶專用管線漏水等,就應該由造成問題的住戶單獨負責。
(相關報導:
租房遇到漏水、家電壞掉,是誰該負責出錢?房東不想維修怎麼辦?專家教2招不吃虧自保方法
|
更多文章
)
俗話說:「醫生驚治嗽,土水師傅驚抓漏。」常可見找了師傅來抓漏修繕,結果還是漏。對於常見的管線破損或防水層失效漏水,建議可依下列步驟自行初步檢測,再找專業的抓漏師傅來處理。
1. 先觀察漏水是持續性還是間歇性:若是24小時持續漏水,一般是冷熱水管這類給水管漏水,因為管內一直有水。若是間歇性漏水,則可能是排水管、糞管或地板防水層破裂。
2. 判斷是熱水管或冷水管漏水:先將熱水器的進水閥關閉,打開熱水龍頭將水漏光,觀察一個晚上有沒有漏水,如果漏的速度變慢或沒漏,就可確認是熱水管漏水。如果還是持續漏水,到頂樓從水表總開關關水,若關掉後不漏,就是冷水管漏水。
3. 如果有人洗澡時才漏水:可能是排水管或地板防水層破裂。針對排水管是否漏水的測試,可分別在浴室馬桶、面盆、浴缸及地板排水孔持續注入添加顏料的水約30分鐘,觀察有顏色的水是否滲漏至漏水處。此方法也可用來測試廚房洗槽的排水管是否漏水。
4. 測試是否因浴室地板防水層破裂而漏水:可用膠帶把地板排水口封死,將浴室地板放滿水至門檻後進行觀察,如果漏水狀況更嚴重,那就是地板防水層破裂。若是屋頂在下雨天時才漏水,也可用同樣方法進行測試。
以上只是初步找出漏水的可能原因。自行初步測試之後,再找廠商來抓漏,可以避免抓漏廠商誤判,愈抓愈漏,花了錢卻解決不了問題。
不管是冷熱給水管或排水管漏水,還必須找到水管破裂或接頭鬆脫的地方,這有賴專業廠商借助儀器來檢測。一旦找到漏水的源頭,可將暗管改為明管,或鑿除樓板、牆壁,將破損處加以修復,最能確保補漏成效。若不願意採用上述方式,有些專業廠商提供「用加壓方式在管線漏水處灌注水性樹脂的補漏工法」,可慎選有經驗、實績,又願意提供較長保固期限的廠商,試試看成效。
若測試結果是浴室地板防水層的問題,敲除地磚重做防水層再復原,是徹底解決問題的方法。若浴室空間過大,改採乾溼分離方式,做好淋浴間或浴缸的排水系統,或許可避免敲除地磚重做防水層的補漏方式。
抓漏止漏工程費用多少才合理?
一般抓漏止漏工程難以做單價分析。臺灣營建防水技術協進會提供了一個較易為一般消費者了解的計價方式:含工帶料為業者工資的2至4倍。
舉例來說,業者為你家的抓漏止漏工程預計施工2天,每天出工2人,則總共出工數為4人工。以現在技術工的工資為每人工3500元計算,則該工程的合理費用在2萬8000元至5萬6000元之間。
業者工資2倍:3,500 × 4 × 2 = 28,000元
業者工資4倍:3,500 × 4 × 4 = 56,000元
地下室外牆漏水如何根治?
都會區建案大多以連續壁做為開挖施工時的擋土措施,和完工後地下室的外牆。連續壁是沿著地下室周圍一片片施工後,相連接而成的鋼筋混凝土壁體,因此稱為連續壁。施工時沿著開挖範圍四周,從地表往下挖掘深槽溝,灌注穩定液以防止槽溝兩側土壤坍塌,再放置鋼筋籠並澆灌混凝土。
由於連續壁不同施工單元間有接縫,日後地下連續壁外土壤中的地下水,很容易沿著接縫滲入地下室。而且混凝土是在穩定液中澆灌,品質控制不易,經常發生包泥、塌孔等缺失,使得混凝土壁體水密性不佳。這些原因都使得地下室外牆漏水成為普遍的現象。
國外一般只將連續壁當作地下室開挖的臨時擋土措施,並不做為永久外牆,因此會在連續壁內側再築一道鋼筋混凝土結構牆,稱為「複壁」。連續壁若漏水,可經由連續壁與複壁間的截水溝引導排放。國內建案為了停車位,對於地下室內的空間錙銖必較,因此直接將連續壁做為永久外牆,內側不再施建一層複壁,導致地下室外牆(連續壁)漏水常成為困擾大樓住戶的問題。
若地下室外的土壤地下水位高,連續壁漏水很難根治,若室內空間允許,施建一層複壁以截水溝引導排放,才能徹底解決問題,否則只能反覆進行止漏工程,減少漏水率。
止漏對策一般可先灌注發泡樹脂或急結水泥止漏,再於壁面塗布矽酸質防水劑,藉著矽酸質防水劑中的活性矽滲入連續壁內,搶先與混凝土中的鈣離子發生反應,生成樹枝狀結晶體,填充於連續壁內的孔隙及裂縫中,達到內部阻水、減少漏水量的效果。
1. 房屋漏水問題高居買賣糾紛第一名:老屋多少會有裂縫或滲水等瑕疵,購屋時最好避免裝潢屋,並且先評估是否可能自行修復。
2. 外牆漏水問題要徹底解決,必須從牆外重新做好防水:想根絕壁癌問題,必須從受水淋的一側將水完全堵死。局部的漏水和壁癌問題,才有可能從室內尋求解決方法。
3. 天花板漏水不一定是樓上的責任:雨水排水管、大樓公共管道內的管路破裂或堵塞,也可能是漏水源頭。建議先記錄、拍照或錄影,然後與樓上鄰居溝通,找師傅抓漏。
4. 漏水訴訟費用往往比漏水修繕更昂貴:天花板漏水問題導致訴訟時,若樓下鄰居勝訴,樓上住戶除了必須雇工修繕外,還必須負擔鑑定費、訴訟費及樓下鄰居的求償,這些費用相加起來往往數倍於處理漏水問題的修繕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