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選》拜登的戰略清晰路線不再?無論川普或賀錦麗,均未承諾「協防台灣」

2024年10月30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在威斯康辛州舉行的競選集會上。(AP)

美中戰略競爭格局持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共和黨川普都視中國為主要對手,但政策不同。川普交易性格強,不可預測性高;賀錦麗大致延續拜登路線,重務實。兩人對協防台灣尚無承諾。

下任美國總統任期為2025至2029年,期間,中國2027年將慶祝人民解放軍建軍百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指示此前要實現國防與軍隊現代化;同時,也可能面對邁入第4任的習近平,任滿他就年近8旬,可能是他最後一任。

無論是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當選,或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繼2017-2021年執政後,再度重返白宮,都將面對美中兩強競爭加劇的可能。國際秩序也將圍繞美中在各領域對抗的趨勢,繼續朝兩極化發展。

川普兩岸政策傾向交易 VS.賀錦麗務實主義

總部位於布魯塞爾的「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10月17日發表報告,推測川普的兩岸政策傾向「交易主義」,賀錦麗則是「務實主義」。

這份報告基於兩人的公開發言、其國安幕僚的長期主張,及對前川普政府、現任拜登(Joe Biden)政府官員的訪問,得出這個結論。

報告指出,以貿易為中心及「交易心態」將是川普處理對中關係的主要方式。

2024年11月2日,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在北卡羅萊納造勢。(美聯社)
2024年11月2日,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在北卡羅萊納造勢。(美聯社)

川普上個任期內,曾對75%的中國進口商品課徵25%的關稅,引發美中貿易戰。他當時希望藉此降低貿易逆差、促進製造業回流、施壓中國停止竊取美國企業的智財權,但效果不盡理想。這次競選,川普最爲強調的對中政策也是加徵關稅。

川普揚言將對中國商品課徵至少60%的關稅,其他國家則是10%至20%。這樣做恐助長通膨、增加企業成本、抑制經濟成長。報告引述彭博經濟研究(Bloomberg Economics)指出,如此高關稅等於讓中國商品在美國市場消失。

這個主張符合川普對中立場鷹派幕僚的看法,例如他的前國安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他們認為,美國經濟應與中國「全面脫鉤」(decoupling)。歐布萊恩被傳言是可能的國務卿人選之一。

然而,報告也說,不論川普或幕僚曾說什麼,最後仍決定於川普「特異」的思維。

特別是川普的「交易性格」。他任內處理中國電信公司中興通訊違反美國對伊朗與北韓制裁案、華為違反美國對伊朗制裁而引起的引渡華為財務長孟晚舟案、及中國對維吾爾族的人權侵害事件,都受他尋求與中國協商貿易協議的影響。

賀錦麗在選戰中,很少較深入談到與中國相關的議題。但她多次提到這句話:她會努力「確保美國在21世紀的競爭中擊敗中國」。

她對中國議題談到最多的一次,是接受「60分鐘」(60 Minutes)訪問。她說:「美國必須贏得與中國21世紀的競爭,我們必須有具備競爭、贏得勝利的能力。我們不應尋求衝突。我們有一些原則,包括要確保美國的商業利益。」 (相關報導: 美國大選》頂級富豪們如何左右選情?紐時解析力挺川普的兩種典型:馬斯克與貝佐斯 更多文章

2024年11月2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在北卡羅萊納造勢。(美聯社)
2024年11月2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在北卡羅萊納造勢。(美聯社)

曾傳言可能是賀錦麗國務卿人選的民主黨聯邦參議員墨菲(Chris Murphy)8月接受中央社訪問時指出,賀錦麗對兩岸的政策,大致上會延續拜登路線。「國際危機組織」的報告、華府智庫學者的分析,也持類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