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揣測漢語「胡說八道」是以訛傳訛的成語,它的語源疑是「胡說巴道」。「胡說八道」既為所謂「約定俗成」的俗語詞彙,就是將錯就錯習以為常了。大家的錯誤也就是對的 !不論是「胡說八道」或是「胡說巴道」,它的貶義都是一樣「胡言亂語」的意思。基於語言學的興趣,筆者意外的從發現台灣話/福建話的一個常用成語,描述五顏六色,或是顏色雜亂的四字熟語,它的漢字語源是「花巴染苗」,由此引申對「胡說八(巴)道」的語源思辨。
根據英文週刊雜誌倫敦《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近期(2024-09-28)的報導,美國人打開電視機,瀏覽YouTube 視頻影片的時間比任何電視節目要多。全世界每月有25億人數撥看YouTube !拜賜台美人陳士駿(Steve Chen)及其同伙人的創作,美國谷哥公司(Google)將它拓展發揚,這個頻道也就受觀眾喜愛而大流行。我從專業退休後就重聽,年歲增長而嚴重失聰,年輕時就沒看電視的習慣,因此 YouTube 成為我的愛好,舉凡音樂、新聞言論、語言文字到歴史文化等等我都瀏覽。最近數週前在YouTube上有發自中國的《藝述史》節目,討論「胡說八道」的成語,臆測所指的「八道」是何物。聆聽此頻道後再搜查相關的節目,我驚訝的看到雷同的話題,在二、三年內重複出現至少三、四次,內容大致相似。至於帶有「胡說八道」衍生的話題則有數十個節目。一年前,台灣的漫畫節目說「胡說八道」不是貶義詞,而是佛教的「八正道」:正見、正思、正語、正業、正命、正念、正定、正精,云云。上述的《藝述史》更是添加了道教的八道:入道、學道、訪道、修道、得道、傳道、了道、成道。
那麼為什麼「胡說八道」可以成這樣熱議的成語話題呢?主要是所謂「八道」並非常理可以解釋的事實。包涵「八」的漢語四字成語很多,比如:亂七八糟、四面八方、七手八腳、八面玲瓏等等,台灣話甚至有俗語話音用數詞「三八」描述愚蠢的意思,成為形容詞,特別是譏笑女性。關於漢語「八」音含義蔑視貶意的字源的由來,是漢人欺負少數民族「巴人」的緣起,則需追朔到我研究台語形容「麻臉」俗稱「貓面」說起。研究台灣話/福建話的正當漢字,近年來是一個「顯學」。因為我童年生長在「世說台語」(這是我首創的模仿造詞,但是已有兩本台語著作採用為書名)的地主大家庭,而我慣於逃學,混入「三教九流」比我年長的「遊手」玩伴。感謝我雙親的慈愛,我終於能夠悔過而有好的學府教育,習得多種語言,甚至踏入學術的「頭祿」(台語職業,俗作「頭路」?)。
我在研究台灣話的漢字語源中,看到故劉建仁先生的網站,一個話題是上述的「貓面」,我無法接受劉先輩論述它由來「狸貓換太子」的解說,懷疑良久。劉仙(台語「先」輩的昵稱)是有規矩的音韵學家又精通日語(他應該是日治時代就進入成功中學,舊稱台北二中),我則是比較富有想像的,所謂側面思維(lateral thinking) 的學者(?)外,也通曉英日語,並涉入多種歐洲語言及現代語言學。一日,我看到法語的地理畫報月刋 “GEO”,封面是一個年輕英俊滿臉刺青的緬甸人,西諺有法國大科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 1822-1895)的名言「機會青睞有準備的頭腦思維」(Chance favours the prepared mind.),由此引起「苗頭」線索(日語漢字叫糸口 ito-guchi),並且有台灣網路上提出台北「貓空」的地名,又及地名「苗栗」的原稱是「貓里」的漢語美化等等,很自然的使我可以演釋所謂「貓面」應該是「苗人刺青的臉孔」,簡稱「苗面」的訛音。在漢語多數方言的書寫中,台灣話或是分佈廣域的閩南方言,文白異讀是最錯綜難解的問題。但是,一旦找到「頭緒」就可化解一堆「失寫」的口語漢字,如上述「花巴染苗」的白話發音「ㄏㄨㄟ- ㄅㄚ- ㄋㄧ - ㄋㄧㄠ」/hūe-pa-ni-niau/,就是「巴人的花様紋身,苗族的染色刺青」。同理,台灣話俚語的「三八」就是「山巴」的貶稱。為何「巴」族的貶義不如「胡」人的蔑稱普遍呢?我的猜測是「巴蜀」古國在戰國時代,早就受秦楚的侵佔而逐漸被漢族同化。台語或是閩南語則保留不少古漢語(福建話尤以商周時代河南一帶的口語為主)庶民的祖語不容易流失,尤其是遠離北方官話的影響甚少。因此,胡人的說詞巴人的道理造句「胡說巴道」,以訛傳訛寫成「胡說八道」。我想這個闡述簡單,容易明白,「三八」就是譏諷「山巴」,不必再胡說八道一大套! (相關報導: 「姊姊」和「姐姐」用法差在哪?教育部公布正確解答,29萬名網友驚呼:現在才知道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有機化學博士(日本大阪市大.加拿大SFU)。在台灣曾任中興大學副教授;中山科學院研究員;加拿大Alberta Research Council, Reach Scient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