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來,Francisco Chiroque的生計一直依賴於在秘魯太平洋沿岸盛產的巨型魷魚,這裡是世界上最富饒的漁場之一。今年,他的捕撈量出現了大幅下降。
Chiroque和秘魯捕魚行業將此歸咎於數百艘在秘魯國家水域邊緣游弋的巨型中國漁船。今年到目前為止,秘魯的魷魚捕撈量下降了70%,該國漁業稱這是中國公司在相關海域進行工業規模捕撈的結果。在這些海域進行捕撈的通常是小船漁民,這些人有時被稱為手工漁民。
「他們日夜不停地捕魚,」49歲的Chiroque說。「這種掠奪太可怕了。」他是秘魯北部太平洋沿岸城市白塔的魷魚漁民協會會長,這片海域是秘魯魷魚捕撈業的發源地。
秘魯魷魚漁民的困境標誌著中國海外捕魚船隊引發的最新一輪國際緊張局勢;該船隊是世界上最大的捕魚船隊,規模遠超其他國家。美國官員和環保人士表示,中國成千上萬艘工業規模的漁船危及生態系統,威脅到從非洲到拉丁美洲的漁業。
過度捕撈已成為中國和美國之間地緣政治摩擦的一個導火線。而美國已站在秘魯等國家一邊。拜登(Joe Biden)政府已經以所謂的非法、未報告和無管制捕撈為由,對懸掛中國國旗的船隻實施制裁。美國稱這些行為已超越海盜活動,成為全球最大的海上安全威脅。
Francisco Chiroque現在是一名香蕉種植者。(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美國海岸警衛隊(U.S. Coast Guard)已在南美洲沿海開展了打擊非法捕撈的行動。美國海岸警衛隊最近首次登上秘魯和厄瓜多沿海的漁船。
「這是不公平的競爭,」秘魯手工漁民協會主席Elsa Vega說。 「這就像大衛(David)和歌利亞(Goliath)之間的較量。」
中國政府認為,該國遠洋捕魚船隊對於中國成為海上超級大國、提供數百萬個就業機會和養活14億人口至關重要。該船隊由成千上萬艘獲得大量政府補貼的漁船組成。亞洲的過度捕撈已促使中國船隻到遠離本土的海域作業。中國政府還表示,捕漁船隊的發展對於維護中國的海洋權利至關重要。
中國外交部表示,魷魚捕撈量的下降不是中國船隊造成的,並指出,秘魯政府已將捕撈量的下降歸咎於海洋溫度的變化。
中國外交部稱,中國一貫尊重秘魯的海域,嚴格遵守國際水域捕魚規則,並密切監控遠洋船隊的位置。中國表示,中國對打擊非法捕魚採取零容忍態度。
白塔位於秘魯最北部的太平洋沿岸。(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中國外交部表示,中國是負責任的漁業國家,稱漁業合作是中秘合作的亮點。
中國遠洋漁業的主導地位引發了全球南方國家的反彈,在這些國家,中國的影響力勝過美國,但有手伸得過長的風險。據當地官員和環保人士稱,在迦納附近海域,對沿海居民至關重要的沙丁魚類小魚已經被中國漁船捕撈殆盡。在印度洋,中國金槍魚捕撈船被指進行強迫勞動和捕鯊割鰭,而這在美國是被禁止的。2016年,阿根廷海岸警衛隊擊沉了一艘被控非法捕魚的中國漁船。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如果美中貿易戰火重燃,巴西農業可能從中受益
|
更多文章
)
由墨西哥、厄瓜多、秘魯和智利的魷魚行業代表組成的Calamasur的負責人Alfonso Miranda說:「在全世界所有的海域,這支船隊嚴重違規是出了名的。」「秘魯手工漁民可能因此而消失。」
在秘魯,通常應該出海的木船現在閒置在白塔灣,與鵜鶘和海鷗一起在水面上漂浮。失業的漁民正在花光積蓄。一些人嘗試駕駛三輪摩托出租車謀生。
54歲的魷魚漁民Segundo Meza說,豐年時他最初很少關注中國漁船,當時秘魯人的捕獲量太大,以至於他們要把一些魷魚倒回海裡。
「我們也不是沒有責任,」他說,他認為秘魯人也過度捕撈魷魚。
Meza現在在幫忙照顧孫子。孩子的父親也是一名漁民,他離開家去了一個藍莓農場工作。為了省錢,他的家人停止支付水電等費用,並且不吃早餐。
「大海就是我的生命,」他說。「但現在的情況很糟糕。」
古代時,秘魯沿岸的太平洋對當地文明的興起功不可沒,當時的人們乘坐蘆葦船出海。更近一些,涼爽而富饒的海水催生了當地的現代漁業,向全世界出口海產品,但今年海產品出口貿易遭受打擊。秘魯海鮮公司Seafrost的白塔工廠營運經理Baruch Byrne說,該公司今年的魷魚加工量只有原計劃的25%。
魷魚出口漁業公司Seafrost已經減少了在白塔的業務。(The Wall Street Journal)
秘魯海鮮公司Seafrost的白塔工廠營運經理Baruch Byrne說,該公司今年的魷魚加工量只有原計劃的25%。(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01年,由22艘船隻組成的中國船隊首次抵達南美洲西海岸,穿越太平洋捕撈巨型魷魚,這是一種貪吃的動物,在12到18個月的壽命裡可以長到近10英尺長。
據總部位於紐西蘭的南太平洋區域漁業管理組織(South Pacific Regional Fisherie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的數據,那一年這些船隻捕獲了17,700噸魷魚。這是一個政府間組織,成員國包括美國和中國,負責管理太平洋的漁業。現在,中國漁船每年從這些水域捕撈約50萬噸魷魚。
此後,這些中國漁船的數量已增加到約500艘。他們在夜間使用強光吸引魷魚浮出水面。從太空中看,這些船就像一座漂浮的城市。一艘母船將捕撈的漁獲運回中國。還有一些船隻提供燃料。其中一艘船作為醫院服務船員,追蹤這支船隊的秘魯組織Artisonal的漁業專家Eloy Aroni說。
衛星圖像顯示,這支船隊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秘魯200海里領海範圍之外徘徊,緊貼著邊界追捕南北遷徙的魷魚。
秘魯的船隻幾乎沒有機會與之競爭。魷魚在秘魯海域內外活動,這意味著即使中國漁船不進入秘魯水域,他們的捕撈也會對當地人產生影響。
當地一些漁民說,他們曾看到中國漁船在秘魯海域內捕魚,指責中國漁船關閉了追蹤裝置,以免被發現。
7月份,當地漁民跳上自己的木船,圍住一艘試圖停靠在白塔的中國工業漁船,並大聲辱罵船員。
秘魯漁業界表示,他們幾乎沒有得到本國政府的支持。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Dina Boluarte) 6月份訪問了北京,希望深化與中國的關係。
如今,中國公司擁有秘魯一些最大的銅礦,其他一些中國公司將控制首都利馬幾乎所有的電力分配。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計劃於11月份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簡稱APEC)峰會期間為中國在秘魯擁有的一個巨型港口的落成揭幕。
秘魯負責漁業的生產部沒有回應採訪請求。生產部部長龔薩雷茲(Sergio Gonzalez)淡化了中國捕魚船隊的影響,他公開表示,魷魚短缺是聖嬰現象(El Nino)暖流現象引發的海洋變化造成的。他說,明年魷魚的數量應該會反彈。
華盛頓特區保護組織Oceana駐秘魯的科學主任、生物學家里韋羅斯(Juan Carlos Riveros)說,雖然魷魚容易受溫度變化的影響,但過度捕撈才是罪魁禍首。在2016年的聖嬰現象中,秘魯的魷魚捕獲量有所下降,但降幅沒有現在這麼大。
15年前,Elvis Chiroque高中畢業後,捕撈魷魚是他在白塔為數不多的工作之一。當年他的漁船一周能捕獲大約15噸魷魚。Elvis Chiroque與Francisco Chiroque沒有親屬關係。
Elvis Chiroque說,他打算改行,因為他的魷魚生意已無法維持下去。(The Wall Street Journal)
但34歲的Chiroque近年來發現魷魚越來越小。他不得不在海上停留更長的時間,才能捕到和以前一樣多的魷魚。
在八月份最近一次出海中,Chiroque在海上待了22天。他帶回了一噸魷魚,與支付成本所需數量相去甚遠。
「想到家人,想到我們賺不到錢,我們感到很難過,」他說。
多年來,白塔的船隊一直在近海捕撈巨型魷魚。(The Wall Street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