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贏得大選,美國可能會對中國徵收新的關稅。中國將貿易對象轉向巴西等與美國存在競爭關係的國家,恐將給美國農戶造成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損失。
前總統川普提出的政策調整承諾要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至20%的關稅,這一範圍在川普競選的不同時期有所變化。川普還威脅要提高對中國商品的現有關稅,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60% 的關稅。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這些新關稅可能會招致中國的反制,而中國是美國農業的最大貿易夥伴。重燃川普第一任期內發動的貿易戰可能會讓中國更迫切地尋找其他供應商來滿足國內農業需求。
「如果美中之間發生貿易戰,與巴西的產品相比,美國產品的競爭力將會下降,」StoneX Group分析師Ana Luiza Lodi表示。「這樣一來,中國就會盡可能多地從巴西採購,從而推動需求成長,並提高巴西相對於芝加哥的出口溢價/基差。」
美國玉米種植者協會(National Corn Growers Association)和美國大豆協會(American Soybeans Association)的經濟學家在本月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假設貿易戰導致的經濟損失與2018年川普發起的首輪貿易戰類似,可能會給美國農戶造成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損失。
報告稱,由於從2018年夏季開始到2019年底加徵報復性關稅,美國農產品出口損失超過270億美元,其中出口中國的農產品約佔損失價值的95%。
中國是美國大豆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和玉米的首要目的地,美國玉米種植者協會和美國大豆協會表示,如果中國取消對美國農產品現有的關稅豁免,美國對華大豆出口量將下降多達1600萬噸,降幅超過50%。對華玉米出口量預計將減少84%(即220萬噸)以上。如果中國在新一輪貿易戰中徵收新的報復性關稅,美國農戶的損失會更大。
與2018年的貿易戰一樣,美國農業不太可能找到足夠的新業務來彌補流失的市場份額。「我們將需要聚焦於墨西哥等其他主要市場,以替代中國市場,但在川普執政的情況下,墨西哥也面臨貿易活動再次受到干擾的風險。」農業貸款機構CoBank研究穀物和油籽的首席經濟學家Tanner Ehmke說,「而墨西哥也會更加依賴於南美作物,以替代流失掉的與美國之間的貿易。」
墨西哥是美國玉米的主要買家,購買的美國玉米總量遠遠超過中國。大豆的情況則正好相反,在2023/24銷售年度,中國將購買2,440萬噸大豆,而墨西哥僅購買480萬噸。
美國提高關稅可能會促使中國和南美國家努力鞏固貿易關係。NCGA的經濟學家Krista Swanson說,在之前的貿易戰損害了美國作為貿易夥伴的可靠性之後,新的關稅舉措可能會進一步將美國農戶擠出全球市場。
在中國轉換貿易夥伴的過程中,巴西受益最大。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在2012年巴西大豆產量首次超過美國之後,巴西農業部門一直穩步成長。
美國農業部去年曾表示,到2032年,巴西將佔據全球大豆出口市場份額的近61%。分析師稱,隨著新關稅的徵收,巴西大豆的市場佔有率可能會取得更快成長。
ASA的首席經濟學家Scott Gerlt說,「巴西的土地一旦投入作物生產,即使在貿易戰結束後也會繼續生產。」
StoneX Group的首席大宗商品經濟學家Arlan Suderman表示,雖然若川普二度執政的話,重啟貿易戰將迅速影響中國對美國穀物的需求,但無論哪方在11月5日的大選中獲勝,來自中國的需求都可能下降。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馬斯克的政治豪賭:他力挺的川普如果勝選,備受中國禮遇的特斯拉會發生什麼事? | 更多文章 )
Suderman表示,「關稅當然是影響價格的部分因素,但底線是中國正在擺脫無論如何都要從美國購買的依賴,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價格都是促使中國這樣做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