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以為,信託只是有錢人管理資產的工具。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在這篇文章中,煦陽生活將探討為什麼退休族應該了解信託,簡單解釋信託的運作、優點和費用。
信託的基本概念
信託(trust)是一種財務管理的工具,由委託人發起,請受託人協助管理自己的資產。這樣的財務安排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委託人的資產安全。
在信託中,關鍵的三個角色是委託人、受託人以及受益人,這三者共同構成信託合約的基礎。
認識信託中的角色
委託人:提供資產並設立信託。
受託人:負責管理委託的資產,通常為銀行。
受益人:因信託成立而享有資產的人。
信託中的三方關係
某位身患重病的爸爸,知道自己即將不久人世。為了確保年幼子女未來生活無虞,他將房產託付給銀行,當孩子成年後,再將房產轉移至他們名下,避免繼承的財產被有心人士侵佔。
在這個情境中,父親是「委託人」,銀行是「受託人」,而子女是「受益人」。
常見信託類型
1.自益信託
自益信託的受益人,即為委託人自己,稱為「自益信託」。
辦理自益信託,通常是為了未來退休生活費,或為將來老後可能失能生活未雨綢繆。
2.他益信託
指定其他人為受益人的信託,即為「他益信託」,常用於保障未成年子女或年長親友的生活。
由於性質為贈與,因此要特別注意,超過贈與稅免稅額244萬元,需要繳納贈與稅。
3.公益信託
為促進社會公共利益設立的信託,主要用於慈善或學術發展。
一般民眾設立公益信託機率較低,在此不細談。
哪些人適合使用信託?
1.資產龐大的人
許多財力豐厚的家庭選擇成立信託管理資產,確保財產可以世世代代相傳永久。
2.家庭結構複雜的人
例如有過離婚或再婚經歷的家庭,設立信託可以避免未來財產分配上的糾紛。
3.重視財富傳承的人
在生前預立遺囑信託,結合遺囑與信託的特色,確保遺產可以順利傳承。
4.資產需要特別保護的人
信託中的資產無法被強制執行,適合在外財務關係複雜的人。
信託費用解析
信託的費用公開透明,只要向受託人(銀行)詢問,就可以簡單計算出每年費用。
以下是常見的費用項目:
1.簽約手續費:在簽訂信託合約時,需要支付的一次性費用,通常為數千元不等。
2.年度管理費:通常每年收取資產淨值的0.2~0.5%做為年度管理費。
3.修改手續費:若需要變更信託內容,需支付修改費用,通常為一千至數千元不等。
信託資產可以隨時動用嗎?
根據法律,委託人有權隨時解除信託合約,這意味著如果遇到緊急情況,信託資產是可以動用的。然而,在通常情況下,信託資產主要用於管理與保守財產,不該隨意動用。
信託與節稅無法劃等號
信託的設立不是為了節稅。例如,他益信託中的贈與稅、遺囑信託中的遺產稅,依然需要依法繳納。因此,信託不應被當作一種節稅手段。
信託能避免特留分嗎?
除了法律規定的例外情形外,特留分是無法完全免除的,設立信託也無法退避特留份。
信託的實際應用情境
信託的最大優勢,在於有效分配資產,以及達到財富傳承的效果。
以下是兩個常見的應用案例:
自益信託
聰明的女強人Shelly今年芳齡58歲,至今未婚,也沒有孩子。
為了確保老後生活有所依託,Shelly到銀行辦理自益信託,一部分現金「專款專用」作為未來的生活費與醫療費。
如此一來,將來Shelly高齡若不幸失能或失智,也能確保財產不被錯用或遭到詐騙。
他益信託
單親爸爸小蔡正值壯年,事業有成。但一次健康檢查後,發現自己竟罹患絕症,只剩三個月能活。
雖然錯愕,但想到才12歲的兒子,小蔡馬上到銀行辦理他益信託,「專款專用」作為兒子未來的學費、生活費等支出,利用信託合約守護兒子的未來。
結論:信託是一種有效的資產傳承方式
看完這篇文章,可以理解信託並非有錢人的專利。相反地,信託是彈性很大的財務管理工具,適用多種情境。
透過信託,資產可以受到保護,並依照個人意願,傳承給想要守護的親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煦陽生活 Sol Life(如何用「信託」管理遺產?費用、優點全解析) (相關報導: 遺產不想留給大兒子,聰明母生前用1招讓他失去繼承權!法官曝連特留分都拿不到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梁溶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