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不要像他們一樣─史學家考特金對開放社會的建議

史蒂芬在介紹他的著作《史達林》,拍攝於2015年。(Taylordw∕wikipedia CC BY-SA 4.0)

美國史學家史蒂芬‧考特金(Stephen Kotkin)是俄國史和地緣政治的專家,曾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教三十多年,現在是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他原本就忙碌於公開講演,自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由於對蘇聯政治、俄羅斯統治、歐亞地緣政治、乃至中國大陸有深入的研究,就更大量地曝光於各種媒體上。

考特金不僅是個嚴謹博學的史學家(他說他一年平均要讀120本書),更是具有魅力的演講家。他演講時不太看稿,經常走入聽眾與人互動,隨時注意聽眾的反應。口條清楚的他,有獨特的幽默感,不時語出驚人,不忌諱把他個人的生活點滴與聽眾分享。由於對談話主題的熟稔與創見,他的談話往往生動活潑、鞭辟入裡、軼聞故事娓娓道來,不僅滿足一般人對歷史人物與事件想要一窺究竟的興趣,更打開了聽眾的歷史視野。聽他的演講或談話,總讓人覺得參加了一場知識的饗宴,也讓人不得不覺得歷史是了解及解決人類重大紛擾的重要奧援。和其他的歷史學家一樣,他有時會感嘆政府中的決策者對歷史的忽視,也覺得年輕人不讀歷史是當代社會的隱憂。

其實,讓考特金享有盛名的原因,是他對二十世紀最兇狠獨裁者史達林(Joseph Stalin)的研究成績。2014年及2017年,他分別出版了《史達林傳》的第一冊(Stalin: Paradoxes of Power, 1878-1928)及第二冊(Stalin: Waiting for Hitler, 1929-1941)。《史達林傳》的第三冊(Stalin: Totalitarian Superpower, 1941-1990)到今天為止尚未付梓。據他的預告,史達林與毛澤東之間的關係與較勁,是最後一冊的重要主題之一。《史達林傳》的前兩冊書都在千頁左右,預估第三冊也不會少於千頁。

研究史達林及為史達林立傳的史學家絕不算少,他們的研究成果也稱得上是豐富。在眾多研究者之中,考特金有什麼特殊之處?他的研究憑什麼格外地受人看重?值得提的有下列幾點。

第一,隨著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原來許多絕不對外曝光的檔案或公文書都公開了。考特金因此在研究俄國沙皇統治、俄國共產黨的黨內鬥爭及革命、蘇維埃政府的統治與國際戰略、乃至史達林的生活點點滴滴等事情上,都有可靠即時(in real time)的第一手資料。

第二,由於考特金的研究有扎實可靠的檔案史料作為依據,使得讀者對史達林的一生有超乎之前的了解。尤其是在史達林掌權之後,他在克林姆林宮的辦公室內說了什麼話、做了什麼事、見了什麼人、下了什麼決定,透過考特金的史家之筆,讀者彷彿身歷其境,可以同步地在第一時間內對史達林做近身觀察。 (相關報導: 沈旭暉專欄:,以色列真主黨會否全面開戰─如果下次爆炸的是Tesla… 更多文章

第三,《史達林傳》的主角當然是史達林這個人,但考特金對史達林的交代,一開始並沒有從他的家庭背景、出生與童年出發,反而先說明了史達林出生與成長的大時代背景,那就是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 1815-1898)統一了德國及日本的明治維新。考特金之所以如此做的理由,是基於由此我們才比較能了解俄國在19世紀末葉的處境及形塑史達林一生的地緣政治。

史達林(右)與赫魯雪夫(中),攝於1930年代(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史達林(右)與赫魯雪夫(中),攝於1930年代(Wikipedia / Public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