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緬甸內戰的深入發展,各路「民地武」與民族團結政府(NUG,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的錯綜複雜關係逐漸浮出水面。
有關方面一開始確實被滔天的輿論綁架,未能洞察同盟軍的真實目的,以為他們只是想奪回果敢地區,這對大局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也在情理之中。
現在回首看,這顯然是同盟軍宣傳部門在國內製造的一次大型宣傳活動,目的就是以輿論綁架國家意志,默許其在邊境地區開展行動。 隨後同盟軍的宣傳導向改成「在樹林中撿到武器」、「建立華邦」、「打通出海口」等,碰瓷鄰國獲得了大量網民的支援。 不可否認,同盟軍的行動確實打擊了電詐,但這並不是他們的初衷,而是附帶效果。
美國情報機構確認,同盟軍發動臘戌之戰,目的是為迎合美國對華封鎖。 臘戌戰役之後,美國和平研究所(美國政府下屬的一個機構,擁有官方背景)發佈了一份總結性的報告,明確指出這次攻打臘戌的主力不止果敢同盟軍,還有與他們結盟的緬甸民族團結政府(NUG,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下轄的武裝人民保衛軍(PDF),以及其他「民地武」。
其實事情並非偶然,2021年緬甸軍方發動政變以後,民盟政府成員流亡海外,並組織了反政府武裝。 2021年4月16日,緬甸聯邦議會代表委員會(CRPH)依據該組織於同年3月31日起草並公佈的《聯邦民主憲章》第19條宣佈成立「民族團結政府」(NUG,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 但他們只有招牌,沒有任何武裝鬥爭經驗,只能與各個民地武合作。 西方大國對它並不看好,總是在忽悠它。 如果沒有美國支持,他們很可能就像1988年大動亂后,昂山素季的堂兄盛溫(Sein Win)建立的流亡政府一樣壽終正寢。
2023年2月18日,緬甸「民族團結政府」在美國設辦公室,呼籲加大對緬軍方制裁,這才引起美國的重視。 美國人歷來是論功行賞的。
NUG組織的PDF與克欽獨立軍、德昂軍、克倫民族解放軍等組織進行了公開的合作,PDF可以說是這些民地武孵化出來的產物。 同盟軍自然也不敢公開與民族團結政府(NUG)合作。
同盟軍(MNDAA)奪取果敢之後,三兄弟聯盟其實已經與NUG(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深度綁定,其宣傳口號改為「推翻Tatmadaw政府」。 具體到同盟軍目的,就是盡量搶佔地盤,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 這時候有關方面才恍然大悟,趕緊踩剎車,組織雙方會談,爭取停火。 然而嘗到甜頭的同盟軍並不願意收斂,當面一套,背地里一套,絲毫沒有要停戰的意思,而是利用談判期間大肆擴張。
(相關報導:
林錫星觀點:東靠西靠就是不想靠中國─緬甸骨子里對中國的忌憚
|
更多文章
)
果敢同盟軍一路廝殺過來,直至臨近曼德勒(Mandalay)才退守臘戌,並緊急發表聲明,表示不會擴大現有戰區,不會攻打曼德勒和東枝。 此外,果敢同盟軍還就與緬甸聯合政府(NUG, National Unity Government)之間的關係也進行了相關澄清,並就與緬甸鄰國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承諾與保證,這也是果敢同盟軍首次針對這些方面進行正式澄清與承諾。
9月4日,果敢同盟軍宣佈停火之後,實際上撣邦中北部地區,已經進入了一個非常關鍵的「停火觀察期」,地面衝突停止了,然而空襲開始了。
9月4日,果敢同盟軍發佈了正式停火聲明,表示願意同包括緬甸Tatmadaw在內的緬甸各方進行和談,但聲明發出後,緬軍已經發動了兩次空中打擊,使這份聲明越來越像一份「單方面停火」。
同盟軍顯然處於一個兩難狀態,一方面在艱難進行臘戌秩序和基礎設施恢復的同時,還要時刻防備緬甸Tatmadaw的空中打擊。
果敢同盟軍在全面攻佔臘戌之後,持續鞏固和擴大勝果,果敢同盟軍宣佈攻克臘戌緬軍最後一個據點后,臘戌城內僅有的零星緬軍也紛紛投誠。
2024年9月9日上午,在撣北臘擁市,緬甸Tatmadaw的空軍戰機再次往民宅拋擲兩枚炸彈。 據悉,這是軍方「仰乃敏(Yan Naing Min,勝敵王)」的反擊行動。 另有消息聲稱,緬甸Tatmadaw的空軍已經多次空襲臘戌市(8月30日一次; 9月8日第二次; 9月9日第三次)。
9月9日緬時10點半左右,臘戌1保再次遭到空中打擊,這已經是臘戌連續第二天遭到空中打擊,也是過去10天內,臘戌遭到的第三次空襲。
種種跡象顯示,果敢同盟軍或陷入了一場「不對稱戰爭」,即緬軍運用幾乎唯一的優勢--空中重火力優勢,掀起了一場「空中震懾攻勢」。
果敢同盟軍過去一年的迅速崛起,緬軍已經很難找到遏制同盟軍的有效辦法,甚至打破了原有的「殘存默契」,對同盟軍下轄的城鎮進行空中打擊。
8月30日以來,臘戌及周邊遭到了第四次空襲,如此頻繁的空中打擊頻次,是果敢同盟軍與緬軍交戰史上十分罕見的現象。
緬軍之目的,或是讓同盟軍「能拿下臘戌,但無法站穩腳跟,也無法長期堅持下去」。 目前如果同盟軍隨即發動軍事反擊,自己發佈的停火聲明顯然將失效,如果一味任憑緬軍發動空中打擊,緬軍或將逐步升級。
緬甸Tatmadaw的策略確實行之有效。 果敢同盟軍(MNDAA)佔領臘戌主要是為了抓壯丁和徵稅。 為了避開Tatmadaw的轟炸, 同盟軍(MNDAA)不建造軍營,而是住在民宅,因而受到質疑。 因為Tatmadaw日夜不停地狂轟濫炸,城裡人都跑光了,這令同盟軍(MNDAA)像吃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外媒對此感到驚訝,很多觀察家也表示十分詫異,原本三家盟軍信誓旦旦地約好:「將Tatmadaw徹底消滅」,現在同盟軍(MNDAA)怎麼突然中途變卦了呢?
一名撣邦議員對此評論道:「對佔領控制與果敢地區相距100英里遠的臘戌市的果敢同盟軍(MNDAA)來說,在面臨重建與管理工作時,果敢同盟軍(MNDAA)最後選擇聽從鄰國的話才是上策。 「,該掸邦議員還說:」不要忘記,果敢是僅僅擁有10多萬人口的少數族裔,力量有限。 」
但是,緊接下來,對於果敢同盟軍(MNDAA)的耐心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也是同盟軍與Tatmadaw下一步博弈的關鍵時期。
在中國境內組織的談判中,果敢同盟軍曾提出了更大的管制範圍訴求。 而緬甸政府要求果敢同盟軍只能控制果敢,這也意味著雙方的意志較量最終要通過戰爭手段來達成平衡。 在戰場上拿不到的,在談判桌上永遠不可能拿到。
臘戌華人不喜歡果敢同盟軍騷擾他們,臘戌華人與果敢漢人根本不是一回事。 臘戌城裡有少量果敢人,但大多數是大勐穩族漢人和來自緬甸南方的華人。
總而言之,臘戌的市民還是喜歡Tatmadaw管理。
2024年7月29日臘戌(Lashio)市內趨於平靜,戰鬥似乎趨於停息。 據悉,臘戌市內90%市民已經逃離,只剩下300餘人被困在市內。
臘戌(Lashio)居民擔心同盟軍攻入臘戌(Lashio),因為居民們第一怕同盟軍到家裡抓壯丁,第二怕Tatmadaw的無差別空襲,造成傷亡。 因此,當地居民並不希望臘戌(Lashio)被同盟軍攻入。
臘戌(Lashio)是緬甸北部撣邦的首府。 臘戌不僅是連接中國和緬甸的交通樞紐,也是中緬油氣管道的必經之地,控制臘戌對任何一方都至關重要。
畢竟臘戌人在Tatmadaw控制區生活了逾半個世紀之久,近期,Tatmadaw內比都總部在談及臘戌失守時候,曾表示緬軍是主動撤退,而非戰敗。 所以,緬軍很難無條件接受同盟軍長期接管臘戌,所以臘戌的控制權之爭,在未來相當長的時期,都將是果敢與Tatmadaw博弈的焦點之一。
因為北方大國、佤邦現在已經禁止了給同盟軍送物資,如汽油,大米,藥品,鹽巴......,現在同盟軍開始分散安排人進入佤邦零散的採購汽油,大米這些物資。
據說多個民地武已經開始準備驅趕NUG,其中就包括果敢同盟軍、還有克欽獨立軍。 甚至有傳言若開軍都要跟民族團結政府(NUG)劃清界限。
其原因據說非常簡單,一方面是民族團結政府(NUG)暴露了要對付北方大國的意圖,這個意圖令這幾家民地武感到了恐慌。
另一方面是民族團結政府(NUG)給民地武的錢太少,據說美國給了上億美金,落實到每個「民地武」手裡才分到幾百萬美金,忽略了「雨露均沾」基本原則導致分裂。
最近民族團結政府(NUG)要求果敢同盟軍和德昂軍去攻打曼德勒,但均被兩方給拒絕了。
最新從同盟軍內部傳出消息,因為多方壓力大,同盟軍內部對前景出現悲觀情緒的人越來越多。 同盟軍終於明白自己的勢力,覺得再打下去,不會有好結果,於是內部出現和解的聲音。 臘戌(Lashio)終於成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目前從同盟軍(MNDAA)高層傳出風聲:同盟軍準備與緬甸Tatmadaw和解,條件是:
1.臘戌(Lashio)交還給緬甸Tatmadaw,同盟軍繼續控制果敢全境和滾弄(Kunlong)等地區。 果敢同盟軍以合法形式存在。
2.緬甸政府承認同盟軍對果敢老街(Kokang Laukkai)的管轄。 作為對應,同盟軍承認緬甸敏昂萊政府。
3.果敢境內的邊境口岸由同盟軍駐守,但是海關官員等由緬甸Tatmadaw派出,口岸懸掛緬甸國旗。
4.果敢擁有完全的自主權,但是在身份證、車輛牌照、護照、貨幣等,仍舊以緬甸政府為準。
5.果敢地區的警察等運作,參考佤邦(Wa State)模式。
其實本來上半年,Tatmadaw就打算承認同盟軍替代被廢的果敢四大家族,對老街(Laukkai)進行管理,但是同盟軍不以為然,利令智昏,一心要擴大地盤。 現在主動權轉到Tatmadaw手裡了。
10月10日在寮國召開的東盟峰會,持續多年的緬甸危機和日益升溫的南中國海局勢佔據大會焦點。 分析認為,由於東盟國家難以達成共識,並拿出一致的政治意願,本次會議無法解決這兩個長久難題。 甚至連東盟的團結也正面對內部和外部的雙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