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採取5種健康生活方式,平均可多活7.13年

保持5種健康生活方式,平均可多活7.13年。(示意圖,AP)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最新研究顯示,若採取5種健康生活方式,包含不抽菸、不過量飲酒、充足運動、多吃蔬果以及保持健康體重,平均可延長壽命7.13年,並減少28.12%的年度醫療支出。

不抽菸、充足運動 北醫大研究:全做到平均可多活7年

這項研究由北醫大公衛學院與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中研院統計所合作完成,分析超過1.9萬名30歲以上台灣成年人的健康數據,並進行長達15年的追蹤研究,結果已刊登於國際期刊《JMIR Public Health and Surveillance》。研究由北醫大應用流行病學碩士學程副教授羅偉成領導,針對不抽菸、不過量飲酒、充足運動、多吃蔬果與保持健康體重五項健康行為進行分析,發現:

不抽菸:平均可延長壽命2.31年,並減少9.78%的醫療支出。

不過量飲酒:延長壽命1.62年。

充足運動:延長壽命1.85年,研究定義充足運動為每周至少500代謝當量(min/week),相當於每天騎腳踏車30分鐘,一周5天。

多吃蔬果:每周攝取至少4份蔬菜和4份水果的民眾,平均多活3.25年。

保持健康體重:雖對壽命影響不明顯,但可減少18.36%的醫療支出。相對地,體重過重的民眾,醫療支出比正常體重者增加21.1%。

這是國際上首個同時評估多項生活方式對醫療花費總和影響的研究。據中時新聞網報導,羅偉成強調,研究結果顯示,全面採取這5種健康行為的民眾,不僅壽命顯著延長,且醫療費用大幅減少,對健康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研究還指出,國人攝取充足蔬果的比例仍偏低,每周僅攝取1份蔬果的民眾,壽命平均減少8.5年。此外,運動習慣同樣不足,擁有規律運動習慣者的壽命明顯延長2.1年。

與其他國家相比,類似研究顯示,健康行為對延壽效果也有所不同。例如,新加坡男性可延長6.6年,女性增加8.1年;日本男性延壽10.3年,女性增加8.3年;美國男性延長12.2年,女性則增加14年。這些結果對全球衛生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相關報導: 不是健走和慢跑!研究曝「最長壽運動」前五名,第一名能多活快10年,還能降低心血管疾病 更多文章

這項研究顯示,採取健康生活方式不僅對個人健康至關重要,還能有效減少醫療系統的負擔,並且應推廣更廣泛的健康行為教育以改善全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