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育彥觀點:從2024年最新數據探討─日本經濟真的在復甦嗎?

日本央行決議升息,結束近八年的負利率政策。(資料照,美聯社)

近年來,日本夏季的酷熱程度明顯超過往常,而這種熱度似乎也反映在經濟上。筆者長期居住在東京,親歷了日本景氣多次的波動。2024年,日本經濟似乎正在迎來新的曙光。個人消費回暖、物價持續攀升、企業也加大了設備投資力度。而日圓貶值更是吸引了大量外國遊客,讓人們對日本經濟前景充滿希望。然而,這看似樂觀的景象背後,是否隱藏著尚未顯露的風險?這一切是持久的復甦,還是短暫的幻象?

個人消費與物價上漲〜矛盾中的憂與喜

根據政府預測,2024年日本實質GDP成長率為0.9%,連續4年保持正成長。加上今年的春鬥(工會向企業爭取加薪的運動,每年3月企業會公布是否響應公會要求的調薪率),平均薪資調漲幅為5.10%、創下33年新高,非常令人振奮!且疫情結束後,東京的街頭宛若浴火重生,人潮商機尤甚疫情之前。筆者在周末穿梭於銀座的街道、六本木的餐廳,以及表參道等商業區,所見皆是重新擁抱生活的都市人群,完全無法回想起過去幾年蕭條的景象。

但當筆者與本地居民交流時,卻感受到了一絲憂慮。一位在東京車站附近工作的上班族向筆者吐露心聲:「物價節節上漲,但薪水卻停滯不前,日子真的越來越難過。」筆者也感覺到物價越來越貴,每個月收到水電、瓦斯帳單時,總是懷疑自己眼花看錯數字!外食餐廳就更不用說,午餐1,000円以下的菜單變少、平均落在1,000至1,500円的水準,筆者也偷偷觀察到周遭開始自己做飯、帶便當的朋友變多了,「節約志向」成為理所當然,或者說不得不為之。

筆者查詢日本總務省公布的統計,2024年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去年同期上漲2.7%,且已連續11個月超過2%的漲幅。尤其食品與能源價格飆升,直接衝擊家庭開支。今年7月日本厚生勞働省公布2023年國民生活基礎調查結果,高達65%家中有未滿18歲人口的家庭表示「生活艱苦」,較去年增加10.3%,主因是薪資漲幅追不上物價漲幅、生活壓力沉重。原來,薪資調漲僅限獲利能力佳的大型企業,中小企業也是物價、人事費用高漲的受害者,營收獲利被嚴重壓縮,2024年上半年度就有約4,900家中小企業倒閉,為10年來最多。

這些包含筆者在內的一般大眾心聲與消費緊縮行為,令人不得不思考,儘管消費熱潮似有回歸,但持續飆升的物價正在侵蝕著消費者的購買力,這種消費力道,究竟能否持續下去?

企業設備投資〜光環下的陰影

在與日本企業界人士的多次交流中,筆者發現了一個有趣但矛盾的現象。根據日本政策投資銀行調查,相較於2023年,日本大企業在2024年度的設備投資計畫額增長了22%,且偏重於半導體與電動車領域。這看似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數字,顯示出日本正迎來新一輪的技術革命。 (相關報導: 人物》輸安倍2次、5度挑戰終於當選!「鐵道宅」石破茂成首位鳥取縣首相 更多文章

然而,這些投資的背後卻潛藏著重重隱憂。隨著國內市場縮小與國際局勢動盪,企業在擴大投資的同時,不得不顧慮未來的風險。尤其是烏俄戰爭與以阿戰火的持續,及美中貿易摩擦擴大,已經對全球供應鏈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多個商業論壇上,筆者聽到許多日本企業高級主管們談及近幾年來的業績表現時,總顯現出驕傲與雀躍的心情,但面對未來卻帶著些微的苦惱:「我們的生產或經營計畫總是被全球政治的不穩定等因素所打亂,這讓我們很難做出長期的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