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6日,筆者拜讀了資深政治評論員耿榮水的一篇文章。他評論了前財團法人海峡交流基金會副秘書長李慶平的職業生涯。
對我而言,「複式聯層住宅、一個房子具有兩個單位」【或者「一個房子(要加上 landed,成為 landed house)具有兩個單位」】的一個同義字為一般民眾所講的「樓中樓住宅」。
不幸的是,首先,Bush 沒有提到 landed 這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在馬來西亞砂拉越(邦/wilayah)的一個廣告,landed house 的翻譯為陸地住宅。我們也可以把 landed property 翻譯為擁有土地的財產(含陸地住宅)。類似的概念有 detached house (各自獨立的屋子,没有一座與隔壁的單位相連接的墻壁)、 semi-detached house ( 半獨立式房屋,與隔壁的單位共同享用一面墻壁)和 terrace house (普通排屋)。
其次,更加進一步地說,與第一點有關的是 strata 這個概念。在馬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外國人是不可以購買 landed house,也就是說他們只能夠購買 strata apartment 和 strata condominium(簡稱為 condo)。Strata apartment 的中文翻譯有幾個,譬如複式聯層公寓、整個分層公寓和分層地契(title)公寓。Condo 的基本意思為住戶擁有在感覺上比較高級的住所,像是紐約市的 Manhattan 行政區(borough)有很多的 condos,而每一個 condo 的公共區域例如健身房和泳遊池乃是提供給所有的住戶來使用和出錢以方便修正與補充。
某些 strata apartment 或者 strata condo 的內部是具有兩個單位的亦即具有樓梯或者電梯的兩層樓。
再者,作為美國的官員和哥倫比亞大學的政治學博士,Bush 應該交代清楚要把香港和澳門視為什麼?各自為獨立的屋子或者一個 landed house 內的(新)單位像是 penthouse (頂層公寓)?還有,是否要考慮到(獎勵)容積率?
(相關報導:
俞劍鴻觀點:動員和運用空軍─蔣介石是否及格?
|
更多文章
)
再來,應該把港、澳放在那一個屋子的哪裡?閣樓(attic/loft)?是否要擴充陽台的面積或者加蓋一層鐵皮屋?類似《寄生上流/Parasite/該片的韓語片名是寄生蟲》那一部韓國電影片的地下室,又是如何?
還有,那個房子是否有雙重大門和圍籬的管理與控制(double-gated)系統?
第七,住所是否具有最先進的 green building index 也就是強調對非住戶也有利綠色的環境保護機制和舉措?
最後,一旦談到在政府土地註冊名冊上所登記的住戶地契,「樓中樓住宅」這個比喻難道不就會超過一定的時間上的限制或者會被新法規給否定或者拆除掉了?這是因為好比說在砂拉越地契分為 freehold (永久地契/產權)、999年、99年、leasehold (租賃地契/財產權益)等等。順便一提的是,備受爭議的光華寮於1930年代初落成。1961年6月,完成過戶手續,確定產權歸屬為中華民國政府。1972年9月,東京與北京建立邦交。2023年4月,管理建物的京都華僑總會(大陸)終於回應日本地方政府的要求拆除了年久失修的光華寮。
李犯的基本錯誤也被耿重複一遍。第一,應該是 duplex,而非 Duplax。第二,Duplax 的第一個英文字母不必大寫,因為這個字並非專有名詞。第三,two unites 應該修改為 two units。第四,李和耿並沒有向 Bush 挑戰就照單全部收受後者的「複式聯層住宅、一個房子具有兩個單位」這個不夠周延的理論/模式。
很明確的是,美國聯邦政府自從和中華民國斷絕邦交以來在一個中國政策之下從未鼓吹過兩個中國或者一中、一台。故 Bush 的比喻尚可以套用來描述、解釋和推論兩岸中國的過去、現在和可預見的未來。
再說一遍,每一位讀者務必要記住一點也就是說我改良了 Bush 的一個房子,亦即在 house 之前加上了 landed 這個形容詞。
作為一個 Landed House 的中國
有 landed 這個字要比沒有來的清晰。既然對 Bush 而言,「樓中樓住宅」的住戶有兩個,分別是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就要想知道說那一個比較有分量的住戶是先住在一樓(美式英文為 first floor, 而英式英文則是 ground floor)的。
在1971年9月之前,很明顯的是,中華民國是一樓的住戶,因為它是聯合國大會的成創始國之一也是安全理事會中五個擁有否決權的常任理事國之一。它也是被超級強國美國所承認和互相派駐大使在對方的首都/陪都/臨時首都。從1979年的元旦,台北當局被逼迫搬遷到樓上。到今天,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比抵抗日本戰爭時期的汪精衛政權還來得少,後者有超過12個邦交國,
(相關報導:
俞劍鴻觀點:動員和運用空軍─蔣介石是否及格?
|
更多文章
)
2024年5月20日,賴清德成為總統。他在就職典禮的演講中首次正式地推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re not subordinate to each other)的新兩國論。他刻意地沒有認清事實也忘記了說很多的住宅社區好比說 RJ Realty 的 Melrose 的結構是 double gated 和提供保衛安全的警衛。他以為說那個新、能夠解除兩岸中國的紛爭的說詞早晚能夠讓中華民國搬家離開「樓中樓住宅」二樓這個類似92共識/92共識+的格局亦即成為各自獨立、没有與隔壁的單位相連接的屋子。
不,可怕的事實擺在眼前:於2022年8月和2024年5月,大陸的人民解放軍的三軍分別已經包圍了台灣省兩次。今年4月21日,解放軍的第四軍種亦即火箭軍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首次發射了一枚朝西太平洋方向飛行的運載火箭(carrier rocket)並且經過台灣防空識別區【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ADIZ)】。這些動作很明顯地是在提醒台北當局(和華府)說它們會把面對大陸東南沿海的中華民國的軍事基地打的稀巴爛,只要上當、(被逼迫)成為美國的 proxy (代理人/炮灰)的後者先開第一槍。
作為一個 Landed House 的馬來西亞
於2009年4月當上第六任首相之後的不久,Najib Razak 推出了 1 Malaysia (One Malaysia)這一個施政(policy)口號,主要的目的是要凝聚馬來西亞這個種族多元國家的人民。當首相 Anwar Ibrahim 上台之後,他也一再地提醒馬來人、華人後裔、bumiputera (土著)、印度後裔等等要團結。在砂拉越 (Sarawak),一個資深的土著國會議員也說“砂擁有27個民族,使用超過40種語言,但對我們來說,我們是一家人。”
Anwar 很清楚沙巴 (Sabah) 和砂要的是什麼,就是 devolution of power 【向吉隆坡索取原本就有的權益(rights)/回歸權力給沙和砂/權力下放給沙和砂】。於1963年9月,後者各自同意以三方平等 partner (夥伴)和馬來亞聯合邦達成一些協議和有所互動。不過,很多沙和砂的權益卻被在西馬的執政黨給忽略、剝奪和奪取了。這個現象等同於以國民陣線為主的執政黨是居住在 landed house 的一樓。到了2024年9月,沙和砂的11項要求才被解決。但是,這兩個在東馬的夥伴仍然無法100%的平等地生活在一樓,只能夠(偶爾的)下樓串門子。
所幸,在第8~10任首相期間,每個首相都嘗試交還給沙和砂的一些權益,例如 Anwar 在2024年9月的1963年建國契約行動理事會就首次指示要討論和監察與控制增加沙和砂的國會議員的要求。到目前為止,西馬的國會(下議院)議員人數遠遠超過沙和砂的議員人數的總和。如果大馬等同於三個邦 的話,沙和砂就各自可以擁有222除以3的下議院席位。然而,於2024年7月,砂總理 Abang Johari 卻指出﹐在捍衛沙和砂的權益方面,他們主要考量的是在下議院的否決權,也因為如此他們要求的只是至少35%的代表性。百分比太少了,不是嗎?
還有幾個重大議題需要解決。第一,沙和砂的任何一個合法居民永遠無法成為大馬的最高元首(馬來語是 Yang di-Pertuan Agong Malaysia,或者簡稱為 Agong;英語是 Supreme Head of Malaysia),除非修改聯邦憲法。
(相關報導:
俞劍鴻觀點:動員和運用空軍─蔣介石是否及格?
|
更多文章
)
第二,砂在1946年7月2日之前曾經是一個王國(kingdom)而非獨特的 sultant (蘇丹/某一些回教徒或者伊斯蘭國家的君主) ,被例如美國在19世紀中葉所承認。2022年7月6日之前,一個砂的政治人物說砂的處境類似今天的台灣。此話的含意為何?新加坡於1967年9月被逼迫離開馬國,成為一個新的國家。Johor Baru 是另外一個公開不滿吉隆坡的州屬。2022年7月,Sultan Ibrahim 抨擊聯邦政府也要求後者尊重他們的權益,不要以 stepchild (繼子;繼女)的視角來看待他的 subjects(臣民)。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5月,Abang Johari 說他從未考慮過是否要砂脫離馬來西亞。9月,他又說別解讀砂的雄心壯志成為要搞獨立。
第三,就被欺負的砂的油田所賺取到的財富,如何公開、公平和公正在未來作分配?西馬政府是否要繳還一些油錢給東馬政府?
作為一個 Landed House 的以色列
2023年10月7日,以色列遭受到贖罪日戰爭(Yom Kippur War,1973年10月6日~26日)以來最激烈的一場戰爭,是發生在加薩走廊的第五次戰爭,對手為被部分國家認定為恐怖組織的伊斯蘭抵抗運動(Hamas)。至今,先開槍的加薩已經被打得稀巴爛,需要80年的建設才能夠恢復生存的機會。
2023年10月20日,以色列總理 Benjamin Netanyahu 和以色列國防軍告知全世界說在維持(maintain)和持續經營(sustain)安全 regime 【security regime (sr)】之下,他們有必要完全剷除 Hamas,因為他們的軍事行動會帶給全世界的男女老少(含剷除 Hamas 之後的任何敵對勢力) common good (共善)。美國的現任總統和國務卿完全懂何謂 sr。他們也知道說每一個 regime 是脆弱的,隨時要回到原點、重新出發。
當面對 Hamas 時,Netanyahu 是堅決反對例如以兩個國家(two-state solution for two peoples on the territory of the former Mandatory Palestine, dated November 1947)的方案來解決以、巴之間的政治、軍事、土地等等問題。
以國比較佔優勢,是住在「樓中樓住宅」的一樓。耶路撒冷是它的首都。1967年六日戰爭後,以國乘着一定的勢頭占領了東耶路撒冷。我們也知道說巴勒斯坦堅決要拿回這個地方的東部。2017年12月,當時擔任美國總統的 Trump 在白宮發表演講。他正式地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國的首都,並且宣布將執行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遷至耶路撒冷這個計劃。
也有不少的國家是站在巴勒斯坦國(State of Palestine)的那一邊的。2024年5月,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支持作為非會員國觀察員國的巴勒斯坦,讓它應該成為那個國際組織的正式會員國。但是,由於美國的百般阻撓,巴國無法享有投票權也不能夠成為安全理事會的成員之一。9月10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一個新的提案亦即賦予巴兩個新的權益/權力也就是在大會可以提交新提案和修正案。不過,這個新的發展還不足以讓巴國在一個以色列之下取得居住在一樓 landed house 的資格。
如果以、巴各自為一個國家,以方自認為會是吃大虧的,因為隨時還要要提防 Hamas 的軍事攻擊,除非完全的先幹掉 Hamas。如此,以色列才能夠保證維持和持續經營居住在一樓 landed house 的資格,但是,筆者相信以國會接受「樓中樓住宅」這種沒辦法的辦法。每隔5~10年輪流治理耶路撒冷是否可行呢?
餘論
首先,「樓中樓住宅」這個比喻具有創意和算為一個掌握話語權的(表現)手法,也可以把它分別詮釋為幽默、調侃、挖苦、諷刺等等。當然,在社會科學界,它也可以是一個理論/模式。
其次,一中並不100%地等於一馬和一以。故,北京當局是願意支持以兩國(two-state)這個 solution (解決方案)來化解以、巴之間的衝突/戰爭。本文並沒有探討其它在政治上的分裂國家,例如南、北韓和1975年4月之前的南、北越。
*作者為美國紐約大學政治學博士、一個退而不休的特別聘任教授,著有中文專書《汪精衛:你不知道的真相》在美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