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形容為「趙小蘭之後最活躍於美國內閣的亞裔女性政治人物」的董繼玲,最近為她的新書《打開機會之門》出版回台,翻開這本有如教科書般又大又厚的著作,赫然發現董家名人可真多!她的伯祖董顯光曾經是蔣介石的英文老師,擔任過中華民國駐日、駐美大使,父親董萍官拜中將,曾任鐵路局長,更有「台灣鐵路地下化之父」美名,知名書法家董陽孜是她堂姑,華裔美籍新聞主播董愷悌是她的堂姊;董繼玲現任拜登政府財政部長葉倫的經濟平權委員會委員,也是全美亞裔總商會總裁,她和夫婿二十五年前創辦國際領袖基金會,培育亞裔青年參與公共事務。
董繼玲與一般在美國政壇嶄露頭角的華人最大的不同是,她並非在美國出生或很小就赴美,而是大學畢業後,在台灣當了一兩年上班族才到美國攻讀碩士。一開始她受到堂姊董愷悌影響,打算攻讀大眾傳播碩士,可是她很快發現母語非英語讓她未來不容易在美國媒體界謀職,而改為攻讀企管碩士;一般台灣留學生幾乎不會有在美國從政的念頭,1984年赴美的她,1990年就加入競選加州州長的比特威爾遜團隊,原因是,她發現追隨政治人物,如果有機會被賞識而獲得政治任命,自己的職涯就可望有更快的進展。
時任加州州長的比特威爾遜夫婦訪問台灣,參加駐台經貿辦事處活動,特別向董繼玲的雙親讚揚她對促進兩地經貿的貢獻。(董繼玲提供)
加入州長競選團隊 為自己打開機會之門
董繼玲不是那種到了美國還窩在台灣人圈子裡的留學生,她的本性很喜歡人群,初來乍到就渴望了解這個陌生的國家,「我很希望融入美國社會、參與眾人之事,從政聽起來很嚴肅,一開始完全沒有想到從政,而是不知不覺就走上這條路…」。拿到碩士學位後,她有機會在加州就業發展局服務,做為基層公務員,她發現上司是工作了二十五年才爬到這個位置,而上司之上還有更高階主管,所有高階官職都是由州長直接政治任命,她不禁想:「如果這是一個不錯的捷徑,我可以由參政,讓我的人生規劃更快一步?」於是她利用下班時間為競選加州州長的比特威爾遜助選,由於助選有功,比特威爾遜在第一任州長任期任命董繼玲擔任加州就業發展局的亞裔聯絡官,連任成功後更創設加州駐台貿易投資辦事處,任命董繼玲為處長。
時值加州經濟疲軟,但「台灣錢淹腳目」的1990年代,已離開台灣十年的董繼玲回到家鄉促銷加州,推動兩地經貿合作,在這個位置做得風風火火,深化了她在兩地的商界和政界人脈,直到州長改朝換代,新任州長任命自己的人馬接任處長,董繼玲才又回到加州。
更上層樓 由地方進入聯邦政府任職
此時德州州長小布希崛起,董繼玲過去曾為老布希總統競選出力,這次決定支持小布希參選總統,在選務中對於亞裔的權益與小布希有不少互動,當選後的小布希任命董繼玲為白宮亞太裔事務顧問委員;由於她過去推動加州與台灣經貿的經歷,不久後,小布希任用她為美國商務部副助理部長,負責推動美國和亞洲國家之間的經濟往來,董繼玲從加州前往華府任職,成為美國商務部層級最高的華裔官員。
(相關報導:
專訪》誰出賣同窗?曝六四告密事件「秘密檔案」 野夫憤恨「抓耙子」是他
|
更多文章
)
小布希總統當選後先任命董繼玲為白宮亞太裔事務顧問委員,後來更任用她為美國商務部副助理部長,成為美國商務部層級最高的華裔官員。(董繼玲提供)
從最初的地方基層公務員到進入聯邦政府工作,一路看似平步青雲的過程,其實也曾經歷歧視和上司的職場霸凌,董繼玲都堅強挺過,後來她被平調,轉任商務部少數族裔經濟發展署副署長,成為少數族裔和商務部溝通的橋樑,這段經歷促成她日後執掌代表291萬亞太裔中小企業主的全美亞裔總商會。
率國際領袖基金會成員赴總統府的董繼玲與副總統蕭美琴合影。(總統府)
董繼玲雖是共和黨籍,但她在兩黨的四任總統任內都擔任政府高級官員,在繼任小布希為總統的歐巴馬政府擔任商務部少數族裔顧問委員會委員,在川普任內又被任命為白宮亞太裔事務顧問委員,目前在拜登政府擔任財政部長葉倫的經濟平權委員會委員,以及研究建立亞太裔美國歷史和文化國家博物館委員。她強調亞裔參政不但是為爭取自己的權益,更能為下一代打開機會之門,「美國有這麼多資源,如果你不參與決策這個層次的話,沒有辦法了解那些資源。」
雖然英語不是母語,但她認為講話的內容才是重點,尤其從政需要溝通政策,「要用最簡單的message把你的想法傳達出去,所以有時候並不是你的英語要多流利,而是你要找一個口號,或一個message把它deliver出去更重要…」
從事熱愛的工作 遇見對的人結為連理
她非常樂在工作,下屬常看她星期六日都在工作而感到不可思議,「我說:my work is my play, 我的工作其實就是我的遊戲,因為我非常非常喜歡我的工作,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才會有熱情!」她在《打開機會之門》一書裡提到:「女性要成功,首先要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但對女性來說,最挑戰的是家庭與事業的平衡。」回憶起自己在接任加州駐台貿易投資辦事處處長前,也曾因為愛情而感到猶豫,因為那時她與同為共和黨的波蘭裔移民第二代傑龍(Joel Szabat)彼此從工作上的夥伴進展為情侶,已交往兩年,「男性有時候不太願意make a commitment,也不一定想要結婚,可是他一聽說我要調到台北,他想完了,我周圍都是這些這麼有錢的企業家,應該趕快把我娶過來,所以我們在他母親家過聖誕節的時候,他就向我求婚了…」。董繼玲是幸運的,猶豫時間沒有太久,就安心赴台北就任新職,而在她入閣後沒幾個月,傑龍也被小布希總統任命為交通部副助理部長,後來同樣在歐巴馬、川普和拜登總統任內的聯邦政府任職。
董繼玲在從政的路上遇見知音–波蘭裔移民第二代的傑龍,兩人結為連理,後來並共同創立國際領袖基金會。(董繼玲提供)
傑龍在加州工作時就發現少數族裔的才幹,認識董繼玲後接觸到更多亞裔,體認到亞裔勤奮但不太懂得為自己爭取權益,夫妻兩人成立了國際領袖基金會(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Foundation),二十五年來在全美已有二十個分會,培養亞裔青年領袖,讓他們有機會到華府的行政機關實習,了解公共事務的運作。
從留學生到從政為亞裔發聲,董繼玲毫無疑問是融入美國社會、實踐美國夢的成功例子,她的夫婿傑龍形容她身上有一種secret sauce–秘製調醬,總能把不同族群、不同世代的人融合在一起,她笑著說,父親教她做事、母親教她做人,遇事積極以對,保持學習、永遠謙卑;父親董萍和伯祖董顯光擔任公職時的清廉和公正更讓她終生受用無窮。「擔任公職的權力是人民給你的,這個權力屬於人民,你絕不能用這個權力去benefit你自己或是周圍的人。」在成功的標籤下,問她人生最重要的價值是什麼?她毫不猶豫地回答:「家人」。
(相關報導:
專訪》誰出賣同窗?曝六四告密事件「秘密檔案」 野夫憤恨「抓耙子」是他
|
更多文章
)
被形容為「趙小蘭之後最活躍於美國內閣的亞裔女性政治人物」的董繼玲藉新書《打開機會之門》暢談她如何由一個留學生成功融入美國主流社會。(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