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4句話」恐是失智症前兆!醫揭背後原因:不只老年人要注意

台灣患有失智的人口推估已突破37萬人大關,如何預防已成國人日益關注的健康課題。(資料照/林韶安攝)

台灣患有失智的人口推估已突破37萬人大關,預計2050年將一舉增長至86萬人以上。國際失智症協會(ADI)指出,全球每3秒就會新增一名阿茲海默症患者。中國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内科主任醫師郭紀鋒指出,阿茲海默症最典型的症狀是「進行性記憶下降」,也可能伴隨語言、執行能力下降與行為異常等情形。他也透露,經常健忘的失智症患者,容易說出「什麼?你再說一遍」等4句話。

健忘的人容易說出的4句話

日前中國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神經内科主任醫師郭紀鋒受訪時表示,阿茲海默症最典型的症狀是「進行性記憶下降」,也可能伴隨語言、執行能力下降與行為異常等狀況。受到短期記憶力下滑的影響,有失智傾向的人經常健忘,容易說出以下4句話:

1.「什麼?你再說一遍!」

郭紀鋒表示,失智患者的明顯特徵是短期記憶力嚴重衰退及注意力難以集中,「剛剛發生的事情或剛說的話,他們馬上就會忘得一乾二淨。」

2.「這是哪裡?我怎麼到這裡來?」

隨著病情發展,患者對時間與空間的概念會下降。郭紀鋒說,患者常會突然忘記過去熟悉的地方,或意識不到自己迷路,也不會看路牌,導致對於自己的所在位置感到困惑,「有些患者還會出現智商下降,不會向外界求助」。

3.「我東西不見,是不是有人拿走?」

短期記憶力下降後,失智症患者經常會找不到日常用品。郭紀鋒強調,許多人甚至會把物品放置在錯誤位置,且位置愈來愈與平常不同,像是將手機放入冰箱,或把襪子放在餐桌上,「不僅如此,他們還會懷疑東西遭他人偷走」。

4.「你們都不關心我 !」

失智症患者的大腦皮層受疾病影響,會讓情緒起伏大,變得經常發脾氣,覺得孤獨、沒有人關心。郭紀鋒說,有些人會從內向變外向、反之亦然。此外,隨著疾病發展,有些患者會在社交時變得退縮,擔心想不起要說什麼,乾脆索性不說話

最後,郭紀鋒建議,若發現家人或朋友經常說上述4句話,可能是認知功能受損的前兆,最好盡快就醫,前往神經內科接受檢查

2024全球失智症報告:80%認為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

近日國際失智症協會公布《2024全球失智症報告:全球對失智症態度的變化》,報告由國際失智症協會與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合作,繼2019年後再次進行全球調查,收集40000份問卷。在台灣,也有逾2700位民眾、專業人員、失智者及照顧者參與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全球參與者中超過4分之1認為失智症無法預防,近80%認為失智症是正常老化的一部分,甚至有65%的醫療或照護專業人員持同樣看法。此外,失智症仍遭受誤解和汙名化,這可能使失智者及家庭感到孤立,難以尋求支持與資源。

如何預防失智症?

台北市政府指出,失智症是可以預防的,重點在預防或避免危險因子,以延緩失智症的發病年齡,建議預防措施如下:

1.多主動接觸新事物、多動腦筋,或多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

像是多看報章雜誌、寫作、打橋牌、繪畫、園藝、烹飪等。

2.加強平時休閒活動,強化腦部機能

像是走路、爬山、游泳、騎自行車、有氧運動、瑜伽、太極拳等,這些運動皆能有效控制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膽固醇等慢性疾病,可降低阿茲海默症及血管性失智症的發生風險。此外,需儘量飲食清淡、攝取深海魚類或使用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來烹調,以避免肥胖或過重。

3.地中海飲食

源自於地中海地區國家的傳統飲食習慣,以大量橄欖油、豆科植物、天然穀物、水果和蔬菜,適量魚、乳製品及紅酒,少量肉製品為重要特色,簡單、清淡且富含營養。

飲食金字塔如下

1.每個月偶爾吃:紅肉。

2.每周偶爾吃:甜食、蛋和禽類。

3.可納入每日選擇:魚和甲殼類、或乳製品。

4.天天吃:植物油、水果、豆類、種子和堅果類、蔬菜、以及五穀根莖類。

5.可適量飲用酒、葡萄酒或啤酒。

失智症保護因子(多多益善)

1.緊密的社群關係。

2.多樣性的休閒活動。

3.每周至少運動3次。

4.多食高纖、全穀物、青菜、水果、高不飽和脂肪酸油脂、堅果及種子食物。

5.規律食用青菜、水果。

6.每周至少吃1次魚油。

7.從事挑戰性工作、學習活動及增加知覺刺激活動。

失智症危險因子(減少/避免)

1.過度飲酒。

2.中年肥胖。

3.過瘦。

4.腹部肥胖。

5.高膽固醇。

6.飽和脂肪酸攝取。

7.第二類糖尿病。

8.高血壓。

9.抽菸。

10.壓力、憂鬰。

11.頭部外傷。

責任編輯/陳得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