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幾個月前,美國海軍部長卡洛斯·德爾托羅(Carlos Del Toro)對一艘新的韓國戰艦讚不絕口,這艘戰艦在位於港口城市蔚山的世界最大造船廠建造。德爾托羅當時訪問的目的是希望向韓國HD現代重工(HD Hyundai Heavy Industries)等公司的高管推銷一個簡單的方案。
美國在造船領域已遠遠落後於中國,現在正向韓國和日本的盟友尋求扭轉局面的戰略。這一行動的關鍵是吸引現代重工這樣的公司,它們可以與中國企業展開正面交鋒,並能做到美國所缺乏的一切:利用現代技術以低成本快速製造船舶。
中國海軍艦隊的戰艦數量現已超過美國,中國擴大了有政府補貼的造船廠的產量,這些船廠可以建造各種類型的船舶。去年,中國佔了全球船舶產量的大部分。排名第二的是韓國,約佔全球交付量的四分之一。
HD現代重工造船廠裡的一台Goliath起重機。(華爾街日報)
美國在全球幾乎排不上號。美國僅存的幾家造船廠只建造美國船隻,而且幾乎不建造其他任何船隻,因為勞動力成本更高,周轉時間更長。這正是像現代重工這樣的韓國造船巨頭可以介入提供幫助的地方。
沒有一家全球造船廠的生產能力能與現代在蔚山的工廠相媲美,那裡巨大的橙色Goliath起重機高聳入雲。工人們騎著摩托車在該廠的10個乾船塢之間穿梭。鮮艷的藍色、黃色和紅色的船舶部件像巨型積木一樣散布在地上。
最近的一天早晨,數以千計現代員工在為韓國海軍、菲律賓軍方和全球貨運公司建造20艘不同的遠洋船舶,這個數字大約是美國去年總產量的四倍。現代重工高管Lee Sang-bong站在他和其他同事今年2月份向德爾托羅展示的同一艘韓國軍艦上。
在蔚山製造的韓國神盾驅逐艦「正祖大王」號含有美國的部件和技術。(華爾街日報)
Lee是該公司軍艦設計負責人,他解釋說,這艘驅逐艦以18世紀一位朝鮮國王的名字命名為「正祖大王」(Jeongjo the Great)號,是一艘神盾驅逐艦,採用了大量美國技術和零部件。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開發了作戰系統,RTX旗下的雷神(Raytheon)提供了飛彈,通用電氣(GE)製造了燃氣輪機。「這基本上就是一艘美國軍艦,」他說。
除了成本和時間不一樣。業內管理人員說,如果在美國製造「正祖大王」號,成本將增加一倍以上,建造時間將延長約三分之一。
但目前還不能在蔚山製造美國驅逐艦:根據法律,美國艦船必須在國內建造。現代重工每年在蔚山製造40至50艘艦船。
然而,美國法律並不禁止與外國造船商在維護、培訓或技術指導等任務上合作,華盛頓目前也越來越多地向韓國和日本尋求此類合作。只有在總統以國家安全為由予以豁免,或者實現立法變更的情況下,美國才能在海外建造軍艦。
在今年2月份的同一次行程中,德爾托羅還順便参觀了韓華海洋(Hanwha Ocean)運營的另一家韓國造船廠以及三菱重工(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在日本橫濱的修船塢。
根據美國國會去年11月的一份報告,中國、韓國和日本生產的船舶占世界總噸位的90%以上。美國佔比僅為0.2%。
與中國的差距
就圍繞台灣問題的美中潛在衝突而言,華盛頓方面的一大擔憂涉及海上主導權。從目前來看,美國還沒有準備好在南海地帶爆發任何衝突的情況下,迅速提升軍艦或對維繫貿易至關重要的商船的生產。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已表示,如果中國攻台,美國將保衛台灣。中國已經加強了在台灣周邊的軍事演習,這被看作是為可能的鎖台做演練。與此同時,中國軍方在南海地帶更為強硬,引發了對其他地區性小規模衝突的擔憂。
韓國HD現代重工位於蔚山的造船廠每年生產40到50艘船舶,這讓美國的產量相形見絀。(華爾街日報)
今年4月,美國國會一份題為「扭轉美國海上力量下行勢頭」(Reversing the Decline of America’s Maritime Power)的指導性報告把拓展與條約盟友的關係作為一項重要建議加以強調。據這份報告,中國的造船勞動力隊伍約為美國的四倍,中國有大約7,000艘遠洋船舶。而美國有200艘左右。2023年,中國接獲約1,700艘船舶訂單,美國則接獲5艘船舶訂單。
「美國與中國在造船以及造船能力方面的差距目前可能太大,難以彌合,」曾在美國海軍擔任戰略和發展相關職務的退役軍官Bryan Clark說。
Clark說,當務之急應該是藉助盟友的力量加強美國造船業,如此一來北京方面就不能以其海上優勢作為脅迫工具。Clark目前是總部位於華盛頓的研究機構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的高級研究員。他說,中國可能利用由中方擁有或控制的公司,通過威脅要減緩或叫停往返美國的貨物運輸來干擾美國的供應鏈;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航運船隊。
現代重工海軍艦船業務部門規劃主管Jeong Woo-maan表示:「我們可以比世界上任何其他人更便宜、更快地建造船隻。」(華爾街日報)
據來自Janes的資訊,2024年全球軍用船舶相關支出(包括維護費用)料將達到950億美元。Janes追蹤60個不同國家的支出。這家防務情報公司表示,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升至逾1,120億美元。
美韓之間的一些合作已在進行中。現代和韓華最近均首次獲准為特定美國海軍艦艇開展維護、修理和運營工作。9月2日,第一艘此類船舶Wally Schirra號抵達韓華的造船廠,以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徹底檢修。Wally Schirra號是一艘乾貨和彈藥船。現代預計將在未來幾個月承接維修項目。
韓華及其一家姊妹公司在6月份表示,計劃以1億美元收購Philly Shipyard。Philly Shipyard是一家總部位於費城的造船廠,大約一半的美國最大商用船舶由其提供。韓華表示,預計該交易將在11月左右完成。
Del Toro在上個月的一次演講中表示,韓華打算將Philly Shipyard的員工人數增加一倍,並將其商用和海軍用相關造船產出增加三倍。「我希望韓華將只是眾多進入美國的世界級造船企業中的第一家,」 Del Toro說。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普京的壓力:如何招募更多士兵打消耗戰?
|
更多文章
)
蔚山造船廠很大,在裏面最好還是使用兩個輪子的交通工具。(華爾街日報)
此類行動還延伸到了交流項目,包括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與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之間達成的一個交流項目——這是美國為數不多的造船學與海洋工程教育項目之一。與此同時,參與該項目的首爾大學教授Rhee Shin Hyung說,韓國有大約20所此類學校。訪問學生將在現代位於蔚山的造船廠度過一段時間。
「在美國,工程師很難找到地方接受實務培訓,」還擔任韓華海洋外部董事的Rhee說。
據日本防衛省稱,美日官員6月份討論了美國軍艦維護方面的問題以及潛在改進辦法。日本防衛省不予進一步詳細說明。
「現代王國」
以前並非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是世界海上霸主:擁有超過5,000艘船隻,全球航運能力的五分之二以及數以百計的造船廠。如今,只剩下幾十家造船廠。美國海軍規模已縮減至1980年代約600艘艦船峰值的一半以下。
但造船是一個艱苦的行業,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和人力。利潤率則很低。在本世紀初之前,中國只是全球造船業的一個小角色,之後中國政府開始投入逾1,000億美元補貼推動本國造船業成長。
幾十年前,隨著美國造船業萎縮,韓國開始加入進來。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從朝鮮半島撤軍,促使韓國加強國防自給自足。
員工在蔚山10個乾船塢中的一個工作,然後乘坐巴士回家。(華爾街日報)
現代重工是韓國當時成立的主要企業之一;現代重工和汽車巨頭現代汽車曾是姊妹關聯公司,現在均已脫離現代集團。1972年,該公司開始建造造船廠及其第一艘船。即使是現在,創始人鄭周永(Chung Ju-yung)的一句座右銘仍然印在現代重工的建築物上:「我們成功,國家也成功;國家好時,我們也好。」
蔚山曾是一個以捕鯨而聞名的安靜小鎮。現在,它是一個擁有110多萬人口的城市,通常被稱為「現代王國」。現代重工的造船廠周圍聚集著一家百貨商店、一家酒店、學校、公寓、一個公園和一個藝術博物館,都冠以現代之名。
現代重工的蔚山工廠裡有1.4萬多名工人和1.8萬名分包商員工。該公司在那裡每年建造數十艘船隻,包括三四艘軍艦。現代重工已獲得為紐西蘭、菲律賓和秘魯建造軍艦的合約。
與大多數美國或歐洲公司不同,現代重工能夠在其造船廠同時建造軍用和商用船隻,並根據需要在不同項目之間調配某些工人。這有助於緩衝任何一條業務線的低迷,並在需求上升時提供人力靈活性。
現代擁有2,000多名工程師,全天候的生產意味著該公司已經找到了減少步驟以加快造船速度的方法。該公司為大型船舶設計了預裝配方法,將船塢中所需的工作量減少了一半。該公司使用專有軟體和攝影機實時跟蹤船舶的建造情況,最大限度地減少冗餘,並根據需要重新分配工人。
現代重工的股價今年已上漲逾50%。該公司預計,2024年收入將比上年成長約11%,達到約13.3兆韓園(約合100億美元)。預計海軍艦船業務今年將佔總銷售額的8%左右。
現代重工海軍艦船業務部門規劃主管Jeong Woo-maan表示:「我們可以比世界上任何其他人更便宜、更快地建造船隻。」